整理这篇读后感,特别心有戚戚焉,原因无它,祗是才从海上归来,对海风的吹拂,波涛的摇幌,充满了回味与感情。想当然我的海上游与近两千年前保禄的航行,从各方面来说,都不可同日而语,两人搭船的心境更是大异其趣,然而我敢夸口,天主给保禄的爱和天主给我的爱绝对是匹配相称的。唯一不同的是,接受天主的爱,我的愿意又有保禄的几分?
在进入主题前,让我们先对一些地名做一个粗浅的了解,好能对经文有更深一层的熟悉。现在就查寻到的资料,分列如下:
洛多(Rhodes)位在爱琴海的东南方,是一个多山的海岛,它是希腊上千个岛屿中最大的一个岛,与小亚细亚中间有一条只隔十六公里的海峡,自古以来航运就非常发达。玛加伯传(加上15:23)提到过在罗马帝国时代,罗马参议院曾经致书给这个岛上的行政长官,要他善加对待侨居岛上的犹太人。目前它属于希腊,岛上有绵长美丽的海滩和不少的名胜古迹。
帕塔辣(Patara)是里基雅(Lycia)的一座海港城市,位于克桑突斯 Xanthos 河的入海处,在安塔里亚西南方约一百四十公里处。它原是不知名的渔村,但因其地势优良,渐渐成名,罗马帝国时代,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海港,它曾经是里基雅的六大城市之一。保禄在他结束第三次远行传教工作时,曾经在这里换船回耶路撒冷。目前虽然是废墟一片,却是考古学家的最爱。
腓尼基(Phoenicia)。古代腓尼基王国几乎占据了整个现在的叙利亚及黎巴嫩海岸。它的领域成狭长形,全区可耕地不多,祇有南北两端小小的平原,所以黑洛德很容易就用粮食禁运的方式逼迫漆冬和提洛就范(宗12:20-25)。基于地势所迫,自古以来,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海洋,所以他们成了历史上最有名的航海民族,而他们的城市,也大都以海边的港口为限,像是提洛、漆冬、贝鲁特、特黎颇里及阿尔瓦得等等。所以路加说我们遇见了一只要开往腓尼基的船,他的意思用今天的话应该是遇见了一艘要开往叙利亚和黎巴嫩的船。
提洛(Tyrus, Zor)位于地中海的东岸,在漆冬以南约四十公里处,提洛这个名字,有「盘石」的意思,它原先是建筑在多岩岛上的城市(则26:4),也是腓尼基人最优良的港口。但是目前这座小岛早已经跟陆地相连。新约时代,耶稣曾在此地传道,劝化了有不少的提洛人(玛15:21; 谷3:8; 7:24, 31; 路6:17),保禄第三次传教回程时,也曾经在此地逗留七天,拜访了当地的基督徒,他们因圣神的默示,劝告保禄不要上耶路撒冷去。
仆托肋买(Ptolemais)原名阿苛,是客纳罕人所建筑的古老城池之一,在埃及和亚述古纪念物中已有这个名称的记载。这座城位于加尔默耳以北十二公里,提洛以南四十一公里处。阿苛的意思是「被太阳烧烤的沙石」由此可见这里的干热。公元前三一二年,仆托肋米一世毁灭了这座城。仆托肋米二世登基后,又把它重新修建,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玛加伯时代,阿苛-仆托肋买的历史多次记载在加上、下(加上5,10,11章及12:45-48; 13:12; 加下13:24, 25)。保禄第三次出外传教的回程中,也曾路过此地(宗21:7)。十三世纪时,十字军东征,以阿苛为他们重要的桥头堡,改名为阿客黎 Acri 。十字军虽在一二九一年失败,离开了阿苛,但朝圣者自十四世纪开始,因为圣若望大殿仍然耸立在此地,便称阿苛为圣若望阿客黎 St. Ioannes de Acri 。原来的古名阿苛,现在仍然被阿剌伯人和以色列人沿用。
凯撒勒雅(Caesarea)位于现今以色列首都台拉维夫北方五十公里,海法港以南三十八公里处的地中海沿岸,它建于波斯帝国的末期,因为它的地理位置良好,曾经是巴勒斯坦的良港,直到公元前一百年左右,才被犹太人占有,后来罗马奥古斯都皇帝将它赏赐给大黑落德,大黑落德把它建造成为来往罗马的重要港口。等到黑落德阿格黎帕一世死后(宗12:20-23),它便成了罗马总督府的驻节地。斐理伯执事(宗6:5),就是这里人(宗8:40)。全家受伯多禄洗礼的罗马百夫长科尔乃略,他也派驻在这里。(宗10-11:11),在斐理斯及斐斯托当总督的时候,保禄也在这里坐监,他也曾在这里向阿格黎帕二世表明他的清白(宗23:23-35)。
现在让我们言归正传。第二十一章当中,提洛的门徒,因为圣神的默示,告诉保禄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后来保禄到了凯撒勒雅,进了传福音者斐理伯的家,有一个先知,名叫阿加波,从犹太下来。他拿起保禄的腰带,将自己的脚和手绑了,说:「圣神这样说:犹太人要在耶路撒冷这样捆绑这条腰带的主人,将他交在外邦人手中。 」 当时,听到这话的人跟提洛门徒的反应一模一样,路加和其他的门徒,连同当地的居民一起请求保禄不要上耶路撒冷去。阿加波这个人,就是曾经在安提约基雅,警告过耶路撒泠将会有大饥荒并且忠告安提约基雅教会储粮赈灾的那位先知。
这一篇读经,最让我感触良多的就属下面这段对话了。
保禄回答说:「你们为什么啼哭,使我心碎呢﹖为了主耶稣的名,我不但准备受捆绑,而且也准备死在耶路撒冷。」 「我们既不能说服他,也就静默了, 只说:『愿主的旨意成就罢!』」 保禄因着圣神的带领,为了主耶稣的名,准备前往耶路撒冷受死。众人也都受到同样圣神的准备带领,接受即将来临保禄的被捕。
我在想,日常生活当中,暂且撇开愿意接受圣神带领的灵性服从不谈,光就人的层面思索,坦白说,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他处理事情的主观态度,也多半都有他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考量,要是我们想要去说服或改变其他人的想法或看法时,除非对方愿意聆听、并且同意和接纳我们的意见,否则在差异不同的互动与磨擦中,能够理性的超越自己负面的情绪,并且用尊重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观点,而且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适可而止,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追根究底,问题多半出在当别人开始讯问质疑我们意见的时候,不耐与愠怒的情绪在强烈的自我下面早就蓄势待发了。要是别人显露出反对采纳我们意见观点的态度时,要不,我们就锲而不舍的继续争辩我们的看法意见。要不,我们就妄下判断,认为对方是无能、偏颇、与狭隘的。要不,我们就起身反对或攻击,然后把事情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于是争斗有之,反目有之,仇恨有之,泠漠有之。当然了,有时候,生活中是会碰到刚愎自用,不听意见,专横拔扈的事情发生。可是当我们在家庭里,或在团体当中,真遇到这类事件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我们不能自己做错事,轻易的中了魔鬼的伎俩。再来,我们需要祈祷,要为自己祈祷,也要为对方祈祷。千万要听凭天主的旨意,时机不到时,就保持缄默,时候到了,场合对了,天主自然会给我们机会,让我们本着爱德陈述,这就像弟茂德后书所说的:「在天主前恳切劝戒他们,不要在言辞上争辩,因为争辩除能颠覆听众外,丝毫没有益处。」(弟后2:14),但是在恳切劝戒完之后,万一要是事情的进展仍然事与愿违,那么我们就更需要明白「为爱天主的人而言,天主所安排的一切都好(Everything is good for whom loves God)」的涵意。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更深刻的祈祷,祈求天主,帮助我们,让我们知道,整个事件,祢要我们学到什么?因此,既使事与愿违,我们也不应该失去自己温、良、恭、俭、让的原则和立场,更何况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与考量,不尽然都能够顾虑周详及涵盖全部。要是在过程中,率先失去自己不愠不求的立场,那怕理由再充分,目标再远大,自己却把仁爱赶跑,变成了制造纷争与不平安的中心,那么,这跟耶稣所说的「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的涵意,有何两样?
天主教教理教导我们认识倒底什么是罪过?那么什么是罪过呢?罪过就是违反理性、真理、正直良心的过错;罪过是因了对某些事物反常的依恋,而欠缺了对天主和近人的真爱。罪过伤害人的本性并且伤害人的连带责任。罪过定义为「违反永恒法律的一句话,一个行动,或一个愿望」。教理并且教导我们,让我们知道,因着罪过的严重性,而有了大罪或小罪的分别。大罪是严重地违反天主的法律,摧毁存在我们心内的爱德;大罪是人把低下的美善放在天主之上,背离作为自己终向和真福的天主。小罪是虽然触犯和伤害爱德,但仍让爱德留在我们之内。犯小罪是人在轻微的事情上,不遵守道德律的规定,或在严重的事情上,违反道德的规律,但不是清楚知道,或不是完全故意的。因此一个罪过成为大罪,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大罪是指其对象是严重的事情,又是明知而故犯的罪」。这也就是说,大罪必须是知道清楚,又是完全同意的。这是事先知道该项行为是有罪的,是违反天主的法律与诫命的。这也包括同意经过足够的考虑,可以称得上是个人的抉择。伪装的无知和冷酷无情的心地不但不减轻,反而增加明知故犯罪过的程度。所以要是我们先判断别人不对、不合理,自己又很清楚的知道并且决定用相反爱德的行为去强力压制自认为别人的不对与不合理,这种恶意的罪过,与存心选择邪恶的罪过,才是最严重的。思想及此,我们的思言行为,能不慎乎?
因此,诗经:邶风:雄雉篇所说「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以及论语:学而篇所提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哲理,不仅符合了「我们既不能说服他,也就静默了,只说:『愿主的旨意成就罢!』」这段经文的深层意义,要是我们一样能够像这段经文所说,深深的去体会静默的力量,并且心甘情愿完全交托给天主,来做为自己为人处事的针砭,达到淡泊无求,不做非分之事的人生态度,那么庸俗的纷争,从己而起的不平安就无从而生了。
最后,就算别人不会因着自己的改变而改变,相信我们也能够在爱德当中与天主和好。更进一步,当我们愿意把自己的成见拿掉,真心诚意的为自己及对方祈祷并且『愿主的旨意成就』时,才有能力接受天主沛然下降的恩宠。小自个人家庭,大至教会团体及社会国家,才会因为我们而蒙福,提笔至此,反躬自问,我们真愿意使自己成为延迟圣宠来临的绊脚石呢?还是成为将天主的平安带给别人的和平传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