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旧约
由上所见的,以色列民族的召选及盟约的后果,就是要度忠信及圣洁的生活。究竟天主的选民如何活出这些要求?有关这个问题,旧约圣经所提供的答案,都经常表达出天主对以色列民很是失望,这些答案都是充满谴责,甚至是定罪。
叙事形式的著作记述自出埃及开始,以民一直对天主不忠及违抗祂的声音。当以民的生存受到威胁,这原应是他们向天主证明忠信的机会,他们却只作「抱怨」(213),带着一种抗议天主计划的态度,并且反抗梅瑟,甚至想「用石头砸死他」(出17:4)。西乃山的盟约刚订立后(出24),以民便放纵自己,变本加厉做出对天主不忠的事-崇拜偶像(出32:4-6)(214)。面对以民的不忠,上主有所体会:「我看这百姓,真是一个执拗的百姓」(出32:9)。这样具有贬义的描写经常重复(215),成了描绘以色列民特征的表述。还有一件同样重要的事实:他们到达客纳罕的边疆,应邀进入天主赐给他们的地方,但以色列民却反对,拒绝进去,认为这是太危险的举动(216)。于是天主谴责百姓缺乏信德(户14:11),惩罚他们在旷野中漂流四十年,除了一些无条件地遵从上主的人外,所有的成年人都要死在旷野中(户14:29,34)。
旧约多次提及以色列民的不顺从,始自「他们祖先出离埃及那一天起」,还指明这样「直到今日」(217)。
在申命纪学派所写的历史--包括若苏厄书、民长纪、撒慕耳纪上下、列王纪上下--对于在若苏厄时代及充军巴比伦之间的以色列国及犹大国历史,在整体上给予一个负面的批评。人民以及他们的君王,除少数例外,都在宗教及社会正义方面,以及在各种违反十诫的放纵行为上,堕入了崇拜外邦神祇的诱惑。基于这个原因,这历史最终受到负面的评价,而可见的后果就是失去了许诺之地,南北两国连同耶路撒冷,包括它的圣殿在内,全都于587年遭到毁灭。
先知著作中所包含的谴责尤其激烈。先知其中的一个使命正是「大声呼喊,不要停止」,「向我的百姓宣布他们的过犯」(218)。在第八世纪的先知当中,亚毛斯指责以色列民的过错,首先指出他们在社会正义方面的缺失(219)。欧瑟亚基本上控诉他们崇拜偶像,但他的谴责也延展至很多其它的罪行:「诅咒、谎言、杀戮、偷窃、奸淫、强暴和累累的血案」(欧4:2)。对依撒意亚来说,天主已为祂的葡萄园竭尽所能,可是它仍没有结出果实(依5:1-7)。正如亚毛斯(亚4:4),依撒意亚拒绝那些不关心正义的人所行的宗教崇拜(依1:11-17)。米该亚形容自己「充满力量…向雅各伯家指出她的邪恶」(米3:8)。
这些过犯令先知们向以色列及犹大发出最严重的恐吓:天主将会拋弃他的百姓(220),把他们遗弃在耶路撒冷及它的圣殿的颓垣败瓦中,那里一度是天主临在和赐予他们祝福的地方(221)。
在犹大国最后的十年以及开始充军期间,先知不断地宣讲。正如欧瑟亚所采用的的模式一样,耶肋米亚列出不同的罪状(222),指出以民背弃天主,正是这一切灾祸的根源(耶2:13)。他痛斥崇拜偶像,把它形容作奸淫及卖淫(223)。厄则克耳用了很长的章节说出同样道理(则16;23),把以色列民形容作「他们原是反叛的家族」(则2:5,6,7,8),「厚颜无耻,心肠顽硬(则2:4; 3:7)。先知的控诉如此激烈,而以色列民竟在他们的圣经中,以那么多的篇幅把先知的话保存下来,实令人难以置信及震惊,这表示他们的诚实和谦逊实在可嘉。
在充军期间及其后,整个犹太人团体,不仅是犹太省的居民,都在全国的忏悔礼仪和祈祷中,承认自己的过错(224)。
西乃盟约的百姓在回顾自己的过去时,只能对自己作出严厉的裁判:它的历史满布一连串不忠于天主的事件。他们所受的是应得的惩罚。盟约经已瓦解。但上主从来没有把这决裂置之不理(225),祂不断给人悔改的恩宠,以更密切和更稳固的方式重新建立关系(226)。
(b) 新约
洗者若翰秉承旧约的先知,号召那些被他的宣讲所吸引而来的「毒蛇的种类」(玛3:7; 路3:7)改过自新。这是基于一个信念:天主的行动即将介入。天主的审判经已临近:「斧子已放在树根上了」(玛3:10; 路3:9)。因此有急切悔改的必要。
耶稣的宣讲正如若翰所作的一样,是一项叫人悔改的呼吁,因为天国临近令它显得更加迫切(玛4:17)。他的宣讲同时也是一项有关天主善意介入的「喜讯」(谷1:14-15)。当人拒绝相信时,耶稣会像旧约的先知一样,运用痛斥的方法。他责斥那「邪恶淫乱的世代」(玛12:39),「无信败坏的世代」(玛17:17),向他们宣布一个比索多玛所受的更为严重的惩罚将会降临(玛11:24; 参看依1:10)。
犹太民族领袖怂恿耶路撒冷的群众拒绝耶稣,令他们的罪孽达至巅峰。天主的惩罚将与耶肋米亚先知时代的相同:耶路撒冷失陷,以及圣殿被毁(227)。但正如耶肋米亚的时代,天主不只局限于惩罚,祂也赐予宽恕。伯多禄向那些居住在耶路撒冷「杀害了生命之原」(宗3:15)的犹太人,宣讲悔改及罪的赦免(宗3:19)。他不像古先知们那么严厉,却认为他们所犯的罪纯是「出于无知」(228)。当时有几千人响应他的呼吁(229)。
在宗徒书信中,虽然经常用的都是劝谕及警告,但在涉及罪恶时,有时也会用上定罪的恐吓(230),实在的谴责及定罪虽然不多,但也是相当严厉的(231)。
在罗马人书中,保禄向那些「以不义抑制了真理」的人提出强烈的公诉(罗1:18)。外邦人的基本过错在于没有承认天主(罗1:21);他们所受的惩罚就是被天主遗弃在不道德的势力下(232)。犹太人被指责欠缺一致:他的行为与他所认识的法律相反(罗2:17-24)。
基督徒也被谴责。迦拉达书记载了一些十分严厉的指责。迦拉达人被控背弃天主而归向「另一福音」,不是纯正的福音(迦1:16);他们「与基督断绝了关系」;他们「由恩宠上跌了下来」(迦5:4)。但保禄仍怀有希望,期待他们改过(迦5:10)。格林多人也受到谴责,因为他们的团体内有个人崇拜,造成意见分歧的局面(233);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在举行「主的晚餐」时,严重缺乏爱德(格前11:17-22)。保禄遂对他们说:「为此,在你们中间有许多有病和软弱的人,死的也不少。」(格前11:30)此外,这团体因纵容一件行为不检的丑闻,而受到保禄严厉的谴责。有罪的人应被排除于团体之外,「交与撒殚」(234)。有关这一点,保禄引用申17:7中的规条:「你们务要把那坏人从你们中间铲除」(格前5:13)。牧函则愤然针对那些「愿意充当法学士」的人,他们远离了真正的爱德及诚实的信德(弟前1:5-7);函中还列举了他们的名字,并指出他们应得的惩罚(235)。
默示录作者致「七教会」书(默1:11),显示出当时基督徒团体所生活的不同情况。几乎所有的信-七封中占了五封-都以称许作开始;其中两封甚至只含有称许的说话,但其它五封也包含了谴责,有些还是非常严厉的,甚至包括恐吓及惩罚。这些谴责通常都是笼统的(默2:4「你拋弃了你起初的爱德」; 默3:1「你有生活之名,其实你是死的」),但有时却是指明事由的,如批评他们对「尼苛劳党人教训」有所容忍(默2:15),又或者容忍崇拜偶像的作为(默2:14,21)。这些信件都表达出「圣神向各教会说的话」(236)。它们都证明基督徒团体很多时都应受责备,而圣神不断在呼唤他们悔改(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