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天主教在线 作者:曹雪 日期:2016年04月30日 访问次数: |
根据四福音记载,耶稣召叫的、首批十二位门徒当中,有两位叫雅各伯的:一位是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其兄弟为若望;另外一位雅各伯是阿尔斐的儿子。(玛4:21;10:3)为区分两位同名宗徒,教会传统称他们为“大雅各伯”和“小雅各伯”。理论上虽然有大、小雅各伯之分,但在阅读新约时,认识两位宗徒的困难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我们还是会经常将两者的事迹混为一谈,比如宗12:1-2说“那时,黑落德王开始迫害某些教会成员。他用剑杀了若望的哥哥雅各伯。”这位在耶路撒冷遭受迫害的初期教会领袖,耶稣生平、死亡和复活的直接见证人,是大雅各伯?还是小雅各伯呢?另外,宗15:13-29记载了为解决“得救唯靠耶稣”的教义问题及“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如何相处”的共融问题,而召开了耶路撒冷会议。(宗15章)在会议上,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雅各伯建议“不要再为难那些已经皈依天主的外邦基督徒”(宗15:19),他以耶路撒冷母教会宗徒领袖的名义颁布了“雅各伯法令”, 这个雅各伯是谁?[1] 新约中还有一封宗徒书信,被冠以雅各伯的名字,那么《雅各伯书》的作者,与被称为“主的兄弟”的雅各伯(迦1:19),都是指“小雅各伯”(谷15:40)吗?
现在就让我们通过查阅圣经经文和其它教会资料,并遵循教会的传统,怀着虔敬和怀念圣贤的心情,来谈谈新约中出现的大、小雅各伯宗徒。[2]
(上篇)大雅各伯:“雷霆之子”与“三人小组”
耶稣在北部加里利传教初期就召选了自己的首批门徒,他们中间有两对儿兄弟:西满伯多禄和安德烈,及载伯德的两个儿子:雅各伯和若望(谷1:18-20)。我们称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为“大雅各伯”,以区别稍后出现的小雅各伯。在新约经文里,并没有一处原文提大雅各伯为“大”,因而我们只是按照教会传统这样尊称他。然而对于小雅各伯,我们却能够在福音经文中找到“小”的原文字样,在谷15:40节:“有些妇女从远处观望着,其中有玛利亚玛达肋纳,小雅各伯和若瑟的母亲玛利亚及莎罗美”。不过这个“小雅各伯”的“小”字样,也仅限于出现在马尔谷福音中,其它三部福音在提及同一个雅各伯时,却没做此方面的任何标注。
大雅各伯和他的兄弟若望都是子承父业,在认识耶稣之前,他们以在加里利湖边打鱼为生,跟他们的渔夫父亲一样,然而耶稣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和命运,他们被耶稣召选,从此两人毅然决然地告别了过去的生活,成为耶稣的门徒。在耶稣整个三年的传教过程中,他们与耶稣一起经历过大风大浪,也一起感受到团体生活的温馨和平静;一同外出旅行传教,一同为穷人、边缘人听到福音而欢喜,也一同备受来自犹太上层社会的歧视及质疑。大雅各伯“亲眼听过、见过和触摸过”耶稣宣讲的好消息(若一1:1),他也体会到耶稣说的“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玛8:20)的艰辛及空掉自我,只为在天上的宝藏而努力工作的快乐和自由。当耶稣教导门徒们要去默观田野里的百合花及空中的飞鸟时,大雅各伯从中领悟了人们对天父应有的信赖及对待金钱该培养的清心寡欲(玛6:24-34)。
雷霆之子
人们通常认为大雅各伯是一个相对比较沉默的门徒,但是我们仔细阅读了新约经文后,却得出了一个不同的结论。[3] 大雅各伯应该是一个行动力很强,风风火火,直来直去,同时也比较乐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有几个福音细节给我们这样的印证。首先是马尔谷福音在描写耶稣召选的十二位门徒时,说耶稣为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和兄弟若望起名为“巴乃热”,意即“雷霆之子”(谷3:17),可见两个人都是急性子,而且遇到事情都会跑到前面去,比较乐于承担责任,也擅长冒险。其它的福音章节似乎也印证了大雅各伯及其兄弟这种天然的性格倾向,比如路9:54记载耶稣及其门徒们途径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因为师徒们的目的地是耶路撒冷,所以该村子里的人不愿意接待他们,此时大雅各伯和若望就对耶稣说:“主啊,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叫火从天降下,将这些人烧成灰烬。”虽然从这句话里表现了大雅各伯对耶稣的巨大信任,但是他的无法忍耐的急性子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耶稣转过身来,责备他们。于是他们往另一个村子去了”(路9:55-56)。
福音中还有一个段落也真实地体现了大雅各伯的急性情。那就是当耶稣带领门徒们离开北部加里利,前往耶路撒冷的路途中,耶稣曾三次预言自己即将在耶京遭遇的苦难事件。“人子要被交到司祭长和经师门的手里,他们会定他死罪,并将他交到外邦人手中。他们会羞辱他,唾弃、鞭打他,最后杀害他,但死后的第三日他将复活。”(谷10:33-34)既然这是老师耶稣第三次谈到他自己的死,于是大雅各伯和若望来到耶稣面前,请求耶稣答应他们俩“等耶稣死后到天上,一个坐在他的右边,一个坐在他的左边。”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所求的是什么,也对耶稣说的受难及复活毫无理解,因而可以把大雅各伯的要求看成是蛮“抢风头”的行为,惹得其他十位门徒十分不满,纷纷责怪两门徒(谷10:38-41)。以上是根据马尔谷福音。而这个“当耶稣在天上,赏赐坐他左右位”给大雅各伯及若望的请求,在玛窦福音里,是由大雅各伯及若望的母亲完成的;而在路加福音里,圣史作者略去了“请求”的细节,不管是门徒们自己上阵请求,还是通过两个人的母亲,只留下了耶稣对全体门徒教导要彼此服务的经文,“最大的要成为最小的;做首领的,该如同臣仆” (路22:26),至于为什么路加省略了大雅各伯或者其母亲向耶稣要求首位的经文,猜测原因可能是考虑到两位宗徒在相关团体的影响。
三人小组
许多福音章节显示,耶稣在一些庄严、肃穆的重大福传场合,只带着伯多禄、雅各伯和若望三人前往参与,故大雅各伯属于耶稣“三人小组”之一,亲自见证了耶稣复活会堂长雅依洛女儿的生命大能(谷5:37;路8:51);而当耶稣带着三个门徒攀上大博尔山时,他在门徒们面前改变了容颜,当时大雅各伯也在其中(玛17:1;谷9:2;路9:28),他提前目睹了天主子自创世开始就已经拥有的光荣,虽然他那时对耶稣将以苦难彰显属于天主的智慧和光荣,还不能透澈地理解(若12:28;格前1:21),但是大雅各伯看到了耶稣与梅瑟和厄里亚的交谈,明白了他就是旧约法律和先知书所预备的“天主智慧之集大成者”,是天主智慧的具体化身,大雅各伯也听到了来自天上的声音,见证了天父对自己爱子的话语:“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从他。”(谷9:7)
“三人小组”还陪伴自己的老师出现在那个月夜风高的革责玛尼山园,“耶稣带了伯多禄和载伯德的儿子同去。”(玛26:37;谷14:33)大雅各伯在那个漆黑、悲伤的夜晚,距离自己的老师是那么近,听到耶稣邀请他们三人跟他一起醒悟,可是大雅各伯也跟其他门徒一样,对于耶稣选择以苦难和被辱、被杀的方式,来战胜罪恶,击败死亡,他还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所以他也沉沉地睡去,直到“出卖耶稣的人”的脚步声一点一点地走近他们(玛26:46)。
我们还需要提到一次“四人小组”,而大雅各伯也在其中。按照谷13:5-7记载,耶稣那时已经带着门徒们荣进了耶路撒冷,耶稣被害的日子逐渐逼近。那一天耶稣“走出圣殿,一个门徒对耶稣说:‘老师,你看,这是何等的石块,何等的建筑啊!”(谷13:1)门徒们触景生情地向老师随口夸奖圣殿石块的坚固及圣殿本身的宏伟,耶稣对大家说:“将来这里没有一块石头会留在另一块上面,一切都将毁灭。”(谷13:2)预言完后,耶稣回到了橄榄山上,面对圣殿坐着,这时伯多禄、大雅各伯、若望和安德肋私下问耶稣: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会发生这些事?这一切实现时,会有什么样的征兆呢?”(谷13:3-4)不同于多默或者斐理伯的态度,大雅各伯他们四人的问题表现了对耶稣预言的极大信任,所以才急切地想要知道耶路撒冷的大难会发生在什么时候。他们是耶稣话语的执行者和跟随者,他们的语气和脚步总是那么急迫,耶稣就此对门徒们说出了关于“末世”的言论,而门徒们也非常热切地倾听和接纳。
总之,也许在起初跟随耶稣的时候,大雅各伯和若望都是属于“雷厉风行”,“急性子”类型的人,他们对耶稣的大能坚信不疑,也紧紧跟随耶稣的道路,为此耶稣称呼他们是“雷霆之子”。后来随着新生命的成长,在耶稣受难、死亡和复活后,他们性格逐渐成熟、平稳,又领受了圣神诸多的恩赐,所以能勇敢地成为宣扬复活基督的可靠及忠贞宗徒,也成为教会的领袖和信德楷模。
十二宗徒中他最早殉道
大雅各伯是十二宗徒里最早为主捐躯殉道的宗徒。根据宗12:1-2记载:“那时,黑落德开始迫害某些教会成员。他用剑杀了若望的哥哥雅各伯。他见此举讨犹太人欢心,就把伯多禄也抓了起来。”“那时”是指大约开始于公元42-43年的一场对基督徒的迫害,而这里的黑落德不是“大黑落德”,而是大黑落德的孙子黑落德阿格黎帕一世(基督新教称呼他为亚基帕一世)。阿格黎帕一世曾经是后为帝王的加里古拉及客劳狄的同学,等加里古拉称帝后,于公元37年派阿格黎帕一世前去接替管理斐理伯和安提帕两分封侯所辖之地,就是差不多的整个巴勒斯坦,并被封为王。他之所以能够直接下令杀害大雅各伯,是因为那时他已经取代了罗马总督驻犹太的制度。他杀害宗徒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无法容忍在正统犹太教派上出现了“基督信仰”的分支,不仅杀害大雅各伯,也下令抓捕伯多禄,将其关进监狱,但是教会不断为他祈祷(宗12:1-5)。圣神透过路加圣史作者告诉我们,殉道的大雅各伯及被捕的伯多禄都显示了福音的力量,在苦难中的教会为了宣讲复活的基督而献出生命和自由,但是不管是砍头,还是坐监牢,都无法阻挡真理福音的传播。[4]
大雅各伯的殉道在宗徒大事录里没有更详细的描绘,地点很可能是在耶路撒冷。为福音而毫不迟疑地奔赴刑场,大雅各伯在此应验了耶稣对载伯德的儿子“要饮苦杯”的预言,“你们将喝我喝的杯,你们也要受我受的洗,但是我左右的位子不由我来决定,而是天父决定给谁,就给谁。”(玛20:23;谷10:39-40)这使《默》里的一段话回响在我们耳边:“我又看见一些宝座,有些人坐在上面,都被赐有审判的权柄。我看见那些为给耶稣作证,并为天主圣言而被杀害的灵魂,与基督一起为王···”(默20:4)大雅各伯圣人不仅仅属于“第一次复活”的有福之人,而且第二次的死亡对他已无权可施,他的名字被记载在天上的生命册上。在“天主和羔羊的宝座中,他的仆人要来朝拜他。瞻仰他的圣容,他的名字将写在他们的额上,不再有黑夜,他们不需要灯光和阳光了,因为上主天主要光照他们,他们将世世代代为王。”(默22:3-5)。[5] 我们要向大雅各伯学习他在福音面前的行动力,听到召叫,他毫不犹豫地放弃自己原来全部生活,而跟随耶稣,陪伴自己的老师经历了诸多福音事件。后期圣神降临后,他又是坚定不移地宣讲复活的基督,并为了主的救恩信息,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下篇)小雅各伯:阿尔斐的儿子、主的兄弟和耶京的主教
大雅各伯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而相对于大雅各伯,我们恐怕要花费很多笔墨来探讨小雅各伯的身份,原因在于在新约不同书籍里,关于小雅各伯的记载也不尽相同,需要我们一步步求证,看这些记载是否指向同一个人。根据教父热罗尼莫的论证,这三个雅各伯是同一个人:其一是十二宗徒中“阿耳斐的儿子雅各伯”(玛10:3;谷3:18),而在保禄书信里的雅各伯被称为“主的兄弟”(迦1:19);还有一位雅各伯在当时的耶路撒冷做了多年的领袖,并在耶路撒冷会议上做了总结性的讲话,耶京大会后宗徒们以他的名字颁布了“宗徒法令”,以便确定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之间共融的基础和条件(宗15:13-21)。我们先分别根据经文讲讲这三个雅各伯的故事,然后再看是否可以接受三个雅各伯很可能是同一位雅各伯,也就是接受教父热罗尼莫及现在教会对新约人物研读的观点。[6]
小雅各伯
首先要说明的是小雅各伯的“小”字样,来自于谷15:40,此经文我们在前面已经有所提及,这个称呼在新约其它地方再没有出现过。之所以称呼他为“小雅各伯”,根据教会传统,可能因为他的年纪或者身材。我们在谷15:40读到,小雅各伯及若瑟的母亲玛利亚、圣母玛利亚及莎罗美一起陪伴耶稣到十字架下,在耶稣最痛苦的时刻,这几位妇女忠贞地陪伴耶稣到最后,说明她们爱耶稣之深,。远远超越了爱自己;同时也说明,这个玛利亚与莎罗美,跟圣母玛利亚的关系非同一般。那么我们需要从了解这两位忠诚跟随耶稣到十字架下的妇女入手,推测小雅各伯跟耶稣之间的关系,他是否是十二宗徒之一、那个被称为“阿耳斐的儿子雅各伯”(玛10:3;谷3:18;路6:15)。
我们先研读一下莎罗美的身份,根据若19:25节,“圣母玛利亚的‘姐妹’及克罗帕的妻子玛利亚,加上玛利亚玛达肋纳,与圣母同在十字架下”。而根据玛27:56,除小雅各伯和若瑟的母亲玛利亚及玛达肋纳之外,载伯德的儿子大雅各伯及若望的母亲也在十字架下,那么谷15:40节里的莎罗美,就是若望福音中圣母玛利亚的“姐妹”,她是载伯德的妻子,大雅各伯和若望的母亲。这说明耶稣的十二门徒当中,有些是与他有亲属关系的弟子,大雅各伯和爱徒若望都是他的表亲或者堂亲。门徒们跟随,其母亲也在跟随之列,这帮助我们比较容易从母亲的角度,看门徒与耶稣之间的关系。
现在让我们再转回谷15:40所提到的“小雅各伯与若瑟的母亲”玛利亚,她是跟随耶稣到十字架下的妇女之一,也是“当耶稣在加里利时,她们就跟随了他、服侍他”的妇女之一(玛27:55-56;谷15:40-41);更是在复活的清晨,前去为耶稣遗体傅抹香料,并与报告耶稣复活的天使相遇的几位妇女之一。按照谷16:1:“安息日一过,玛利亚玛达肋纳、小雅各伯的母亲玛利亚和莎罗美买了香料,为去傅抹耶稣的遗体”;而根据玛28:1“过了安息日,在一周的第一天,黎明的时候,玛利亚玛达肋纳和另一位玛利亚来看望坟墓”,这位“小雅各伯的母亲玛利亚”是耶稣至始至终的陪伴者,从加里利开始,直到耶稣的受难、死亡、复活,她都不离左右。经文告诉我们这个玛利亚的不止一个儿子,也在跟随耶稣的门徒之列,就像是莎罗美的儿子“大雅各伯与若望”是耶稣的门徒一样,那么这位玛利亚的儿子小雅各伯极有可能就是耶稣最初召叫的门徒之一:阿尔斐的儿子雅各伯。
在对观福音中,有一处关于耶稣十二门徒名单的记载,这名单出现在耶稣派遣自己门徒的时候,“阿耳斐的儿子雅各伯”也出现在这个门徒汇总名单上。但我们注意到几个现象:其一,在玛10:3的耶稣十二门徒名单里,这个雅各伯与达陡的名字一起,被称为“阿尔斐的儿子”;其二,在谷3:18节里,此雅各伯也与达陡的名字连在一起,紧挨着其后的是“热诚者西满”,可以想象雅各伯及达陡都是阿尔斐的儿子。而在路加福音的十二门徒名单中,阿尔斐的儿子雅各伯是单独出现的,接下去是“热诚者西满”,然后出现了一个在另外三部福音里都没有出现的表达方式:“雅各伯的儿子达陡”,这间接证明了两者都是阿尔斐的儿子,因为在古老的犹太习俗里,可以把两代人都放在一个祖辈名字下,统称为某人的儿子。
在若望福音里,雅各伯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十二门徒名单上,但是在耶稣被订十字架时,有克罗帕的妻子玛利亚与圣母玛利及其姐妹莎罗美,并玛利亚玛达肋纳陪伴在耶稣的脚下(若19:25))。这里克罗帕的妻子肯定就是小雅各伯及若瑟的母亲玛利亚,那么小雅各伯及若瑟自然也就成了克罗帕的儿子,根据公元一世纪Hippolytu的著作,他曾经说明“阿尔斐和克罗帕是同一个人”,那么,我们就此可以很有把握地说,耶稣十二门徒中,阿尔斐的儿子雅各伯就是小雅各伯,他的母亲是玛利亚,父亲是克罗帕,也叫阿尔斐,雅各伯的父亲和母亲也都是耶稣的跟随者和服侍者。[7]
主的兄弟雅各伯
小雅各伯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他是阿尔斐的儿子。那么我们现在需要求证一下,看这个小雅各伯是否是耶稣的兄弟雅各伯。在上面我们介绍过,福音经文在提及小雅各伯时,总是和若瑟及西满联系在一起,那么福音经文里是否还有其它地方,出现类似的提法呢?我们在谷6:3里找到了类似的表达,就是耶稣回到自己的家乡后,人们不愿意接受他,怀疑他说:“这人不就是那个木匠吗?他不是玛利亚的儿子,雅各伯、若瑟、犹达和西满不是他的兄弟吗?”很奇妙的是在这段经文里,雅各伯的名字与若瑟、犹达及西满的名字是联系在一起的,而这在谷15:40节里“小雅各伯与若瑟”的名字也是联系在一起的,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玛窦同一段“先知在家乡不受欢迎”的事件中,作者也是把小雅各伯的名字与“若瑟、西满和犹达”联系在一起。而在十二门徒的汇总名单上,阿尔斐的儿子也不仅仅只有小雅各伯一人,还有犹达及西满。这使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小雅各伯、若瑟、犹达和西满都是阿尔斐(克罗帕)的儿子,他们的母亲是玛利亚,这也符合福音其它章节。这个玛利亚很可能像莎罗美及伊撒伯尔一样(若19:25;路1:36),也是圣母玛利亚的亲属,那么顺理成章地“小雅各伯“也就按照经文的指示,成为耶稣的兄弟。[8]虽然不是亲兄弟,却也是家族中关系比较亲近的表亲,他们首先成为耶稣天国运动的陪伴者。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在耶稣的首批门徒里,有多位都是与耶稣有亲属关系的门徒,像大雅各伯和爱徒若望,还有小雅各伯、犹达、西满。若望福音提到跟随耶稣一起活动的团体时,就用“他的兄弟们”的名字,来称呼耶稣的一部分门徒,比如在若7:3里,“耶稣的兄弟们都说:不要再待在此地,往犹太去吧,好让你的门徒看见你所成的事。人要出名,就不能在暗中行事。你做的事,就该在世人面前表现出来,原来他的兄弟们也没有信他。”而在宗1:14里提到,耶稣受难、复活、升天后,门徒们及圣母玛利亚和他的兄弟们常在一起专心祈祷。
耶稣的表亲小雅各伯在耶稣的福传生涯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他自己起初和耶稣其他家人一样,经历了怀疑耶稣的阶段;当被召叫后,他发现在这位普通而平凡的亲属耶稣身上,透露出不平凡的爱和宽恕的魅力,他跟随了耶稣。我们可以想象小雅各伯及其父母兄弟姐妹们,都是虔诚的犹太人,热切地期待天主所预许的默西亚的到来。当耶稣在葛法翁开始公开传教事工后,他们多年的期待在耶稣身上看到曙光和希望,尽管经历耶稣的苦难和死亡是一种“失败和死于自我梦想”的痛苦事件,但是复活后的耶稣也向其兄弟小雅各伯显现(格前15:7),告诉他天主的救恩计划是以义人受苦的方式来实现的,是以牺牲天主独生子的生命为途径来完成,这救恩使人与天主和好,而这与人世间所期待以“强权与军事”夺取胜利大相径庭,小雅各伯的成长和成圣带给我们很多启发,那就是我们需要从身边的人身上,从熟悉和家族的人身上,也谦逊地学习做人之道,也许他们中间的某一位,就是给我们启发的好老师。
耶京教会团体领袖雅各伯
宗徒大事录里多次提到一个领袖级别的雅各伯,这位雅各伯在保禄书信中被称为“主的兄弟雅各伯”(迦1:18-19)及“教会三栋梁之一”(迦2:9)。保禄的这两段经文提到“主的兄弟雅各伯”也是耶稣撒冷教会的领导,与我们在宗徒大事录读到有关小雅各伯的记载互相吻合。比如在宗12:17及宗21:17-18,都说明小雅各伯是耶京教会的负责人。而特别在宗15:13里,作者描写了雅各伯在宗徒会议上的一番总结性发言,其内容是在伯多禄讲话完毕后所阐述,伯多禄说外邦人也同犹太基督徒一样,领受了从天主而来的圣神,于是雅各伯这样说:“弟兄们,请听我说。西满伯多禄描述了当初天主是如何关心外邦人的,从他们中选拔百姓归于他的名下,先知的预言也正与此相符···所以我认为,不要再为难那些皈依天主的外邦人。”(宗15:13-14)小雅各伯引用了旧约先知亚毛斯的预言(亚9:11-12),正如在教会中的犹太信徒应验了重新修建达味帐幕的话,那么同样地,教会内的外邦信徒,也应验了亚毛斯论及“剩余的人”和“外邦人”的预言。“这是从起初就公布了这事的上主所言”(依45:21)···这番讲话具有权威性和总结性,表示作为耶路撒冷教会领袖的小雅各伯,他的责任感及对澄清教义的热切关注。因着小雅各伯的总结,耶京团体的宗徒们随后就“外邦皈依基督徒是否需要遵守梅瑟律法及行割礼一事”做出了团体的决定,也就是在耶京会议结束时发布的“雅各伯法令”[9]。这个法令内容和目的在于增进犹太基督徒和外邦皈依基督徒之间的了解与共融,说明作为主的兄弟的小雅各伯在统领教会全局时,保持了圣神坚定但温和,慎重但超越,共融但注重个别团体感受的大公精神及唯基督得救的教义原则。教会在初期发展阶段,就非常重视团体商议的特色,“我们籍圣神决定···”(宗15:28),宗徒们群策群力,共同在真诚与真理的气氛中,倾听天主的话语,共同寻求天主的旨意。[10]
在所有宗徒中,小雅各伯也代表了那些在耶路撒冷教会中,领受圣神的洗礼后,仍然继续遵守梅瑟律法的基督徒,因着他对法律卓越的理解及谨守,而使“成千上万”敬重法律的犹太人接受了耶稣基督的救恩(宗21:20)。
《雅各伯》书的作者
教会传统一般也把《雅各伯》宗徒书信的作者之誉,归在主的兄弟、耶京教会领袖、阿尔斐的儿子小雅各伯名下。因为作者自称是“天主及主耶稣基督的仆人雅各伯”(雅1:1),虽然此“三个雅各伯为同一雅各伯”传统缺乏足够的历史证据,但是这番研读后却能够帮助我们比较清晰地梳理新约中与雅各伯相关的经文,从而透视出耶稣基督福传及宗徒组成教会见证人的历史足迹。本篇文章也采取了源自圣热罗尼莫对于小雅各伯宗徒的研读,承认福音中主的兄弟雅各伯、耶京领袖雅各伯与福音中阿尔斐的儿子都是同一个雅各伯,同时他也是《雅》宗徒书信的作者。
《雅》书信大约写于公元一世纪45-60年间,作为耶京领袖的雅各伯在当时的教会中享有甚高的威望与权威,因而他在这封给基督徒团体的劝谕中,以比较权威的论调专门谈信众信仰的实践问题,基督信仰不在乎空泛的言词,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实践主基督的教导和爱德。我们可以从一些章节里,读到宗15:6-29内容的回响,似乎更加证实了雅各伯本书信确实出自耶京领袖雅各伯之手。
犹太史学家约瑟夫记载,在公元62年耶路撒冷大司祭亚纳,召集犹太会众,审问教会领袖、主的兄弟、阿尔斐的儿子小雅各伯,并最终以“违反犹太法律”为罪名,而判处小雅各伯投石死刑,石刑后又将他从圣殿楼上丢下,圣小雅各伯当场死亡,以忠贞的方式用自己的生命为主基督作了见证。(全文完)
[1] 步徹密,《圣保禄》——生平·著作·讯息,思高学会出版社,2002年香港。125-129页。
[2] 雅各伯这个名字在圣经中最早出现于创25:26,这段旧约描绘了圣祖第二代依撒格的双胞胎儿子出生时的情景。弟弟抓着哥哥的脚跟来到世界上,因此就给他起名为雅各伯,他后来取代哥哥厄撒乌成为圣祖第三代,由他而生的十二个儿子的后代,逐渐形成了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雅各伯的希伯来语为יעקב,希腊语Ίάκωβος,英文James,西班牙语Santiago。雅各伯是很常见的犹太人名,在新约里共出现了72次。其中有时指圣祖第三代雅各伯,有时指大雅各伯或小雅各伯。还有一些章节向我们介绍了根本被我们忽略的有趣细节,他们也都叫雅各伯,比如耶稣鞠养之父若瑟的父亲叫雅各伯(玛1:16);《犹达书》的作者在第一节里称他自己是“雅各伯的兄弟犹达”。
[3] 慈幼会修女高夏芳修女在其书《遇之妙》中,就将大雅各伯描写为“不多言,不突出”的门徒。《遇之妙》第109页,信德出版社2014年。
[4] 《宗徒经书》114页。思高圣经学会2001年大陆版本。
[5] 按照《圣人传记》的记载,每年的7月25日是大雅各伯的庆日。
[6] 比如慈幼会修女、圣经专家高夏芳,她在自己的《遇之妙》一书里,就承认小雅各伯是十二宗徒之中“阿耳斐的儿子雅各伯,是耶稣的远亲。这个雅各伯曾经是耶京教会的首领,也是《雅》书信的作者。这与圣热罗尼莫的观点一致。
[7] 按照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复活后显现给厄玛乌的两个门徒,其中一个就是克罗帕。
[8] 慈幼会修女高夏芳在她的书《遇之妙》里,就认为小雅各伯是耶稣的远亲兄弟,家乡也在纳匝肋,他是耶京教会团体的首领。见其书133-136页。
[9] Decreto apostolico “宗徒指令”引自步徹密的书《圣保禄》——生平·著作·讯息,思高学会出版社,2002年香港,126页。“这规矩目的在于增进外邦人与犹太人彼此的了解。事实上,这些条规的原意在于避免外邦基督徒因循他们一贯的生活习惯,而伤害了犹太皈依基督徒的感受,尤其在共同进膳时,或特别在感恩爱宴当中。所以法令本身并不在于鼓励共同进食,它的目的是为使教会团体中的犹太人及外邦成员更能互相了解。”
[10] 罗马的克莱孟和亚历山大亚的克莱孟都认为公元一世纪耶京教会的主教是主的兄弟宗徒小雅各伯。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