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浏览牧灵圣经网站.
logo
网站导航
热门关注
随机推荐
当前位置:牧灵圣经首页 >> 圣经文献 >> 圣经研读 >> 浏览文章
马尔谷及路加的基本神学思想
来源:神学论集 作者:房志荣 日期:2009年03月05日 访问次数:

神学论集 第16期 一九七三年

在讲福音形成史时我们见到马尔谷和路加,因为写作的目的不同,所以写法及编排的次序也各异。现在我们要看二人的神学思想怎样由他们有著作中透露出来。经过一番还原的工夫,也能知道这些神学思想怎样影响了他们的写作。我们先讲马尔谷的基本神学思想,然后讲路加的基本神学思想。
 
一、 马尔谷福音的基本神学思想
我们可将马尔谷的基本神学思想归纳为三期:一是所谓默西亚的秘密,另一个是耶稣所走的路即门徒应走的路,最后是耶稣复活的重要性。我们要看这三个思想如何支配?全部福音。
(1) 耶稣启示自已若隐若显──所谓默西亚的秘密
在马尔谷写书以前已经有很多关于耶稣的传统。最早的是初期教会的宣讲,其重点在于耶稣的死亡和复活。此外还有不少关于耶稣在世生活的传统。马尔谷有意将这两种资料写在一起,好供给那些宣讲耶稣的人、一些比较完整的题材。他能用两种不同的方式编排:以苦难史为生命的结束,然后是复活;以苦难史贯穿耶稣全部在世生活。在「福音形成史」的演讲中,我们已说过他用了第二方式,结果耶稣的在世生活也成了宣讲的资料。
无论如何,这样编排的著作仍然有一部传记或历史的外貌。这也无妨,因为并不和马尔谷的本意抵触,他确信那些传统有历史的价值。不过他所以要这样编排,是为给那些历史事实一层更深的意义:耶稣一生的事件为各时各地的人仍然是一个挑战,是一种要求。何以见得?正因为耶稣一生的事迹不是延续不断,顺着自然的次序,直抵成功的一段路程,而是由天主指挥,天主领导的一条路。马尔谷先写出:耶稣是成功的宣道者,是受人钦佩的导师,是处处受人追踪的行奇迹者……但另一方面,在这些个别事件上祂并不为人所了解。他的一生虽然有很多的成功,但整个说来,是一大失败。可见耶稣的历史光由事迹的前后次序,或自然的进展绝对无法了解。
现在我们要问:把耶稣的生活视为一方面局部成功,一方面完全失败的这种看法,是在马尔谷以前的传统就有了,甚至在历史中的耶稣身上果然如此,抑或仅是马尔谷个人的解释?无论怎样答复这一问题,我们总可以肯定马尔谷认为他有充足的理由,在所有关于耶稣的传统中特别将这成功与失败的对立作他所写福音的构架,因为如此才能解释一个中心事实:一方面在世的耶稣及其一生是一个失败:死于十字架上;另一方面,耶稣自认为「天主子」,他在世时已经如此,虽然只在死后才被人知道,被人承认。可见耶稣的死于十字架同时是天主子隐藏自己的极致,又是祂显露自己的开端。马尔谷要写他的福音时所要?意指点的就是,这种既隐藏又显露的紧张状态贯穿着耶稣一生的作为。他用三个不同、但互相连贯的方法来写出这一点:耶稣严禁魔鬼或被治好的病人为他作宣传;在讲比喻中,耶稣私下开导他的门徒,而不给局外人解释;门徒们对耶稣的所言所行始终不懂。今将第一点略加申述。
耶稣驱魔治病以后,不让魔鬼说话(谷一34),为什么?免得魔鬼将祂显露出来(三12)。这样按照耶稣的意思及天主的救援计划,耶稣在祂公开的生活中愿意隐藏自已的身分。不过为马尔谷更重要的一点是,耶稣虽愿隐藏自己,却隐藏不住,这一点特别在治病上看得清楚。耶稣治好麻疯病人以后,不许他将任何细节告诉人(一44),可是这人一出去,就滔滔不绝地予以宣扬,以致耶稣不能再公然露面。马尔谷将这一「违命」的事不仅当一件事实报告,还藉以说出了他的意向何在:他要指明耶稣无法隐藏自己。在耶稣治好聋哑病人后也是如此:耶稣领他离开人群,单独治好他,然后禁止那些带他来的人,不要告诉任何人,但耶稣越禁止,他们越宣扬(七36)。
在以上两个例子里,耶稣治病后都受到人的「宣扬」,宣扬这两字说出了马尔谷的意向:耶稣及耶稣的真实意义应该宣扬开来。原来这里马尔谷所用的是一个术语:Kerygma。他要读者领悟,现在藉传统所宣扬的耶稣,就是当日他在世时受人宣扬的耶稣。虽然当时按耶稣的意思本不该予以宣扬,但人既无法遵命,终究仍将耶稣宣扬开来。可见耶稣无法隐藏自己,这才是马尔谷所要说的。
耶稣禁止人宣扬自己的一个最普遍的懂法是:耶稣怕他在世时会受到人的误解,以他为政冶性的默西亚。因此他才限定时间:直到人子复活起来,不该予以宣扬(九9)。这种心理现象是否真在耶稣生活里发生过作用,光由马尔谷福音无法加以可否。但有些事实是不支持这种看法的。例如雅依洛女儿的复活如何能秘而不宣。如果不能,为何耶稣要出那道禁令?(五43)
(2) 耶稣所走何路, 门徒如何追随
按照马尔谷,耶稣的历史主要有两个舞台:一是加利肋亚,一是耶路撒冷;在加利肋亚宣讲,行奇迹(一~九章),在耶路撒冷受苦而死(十一~十五章)。中间的第十章是一过渡章节,其中所报告的耶稣训诲及治好叶黎曷的瞎子,按马尔谷的写法,是在由加利肋亚至耶路撒冷的路上发生的。这种地理上的粗略分配实在有更深的意义。
仅就历史和地理的观点来说,在耶稣的时代加利肋亚与耶路撒冷有基本上的不同。前者处于犹太地的边缘,而耶京是宗教和政治的中心。前者虽也为犹太人所居,遵守梅瑟法律,但四周为外邦人,并有外族渗透境内,因此有「外邦人的加利肋亚」之称;耶京却是正统犹太主义的本部,毫不受外邦因素的影响。耶稣开始在加利肋亚活动,并获得初步的成就,是因为这里的居民比较开放。相反,耶路撒冷却成了反对耶稣的象征:不把耶稣置于死地,绝不罢休。以上所说虽不是绝对的,但马尔谷的重点的确如此。
从加利肋亚动身并遍游加利肋亚全境之后,耶稣走向耶路撒冷,要在那里受苦而死,这就是耶稣按天主的规定要走的路,藉以完成他的使命。因此耶路撒冷是耶稣一生的高峰:依人的看法他失败和死亡的地方正是他完成使命的地方。在十字架下外教的罗马兵官说:「这人真是天主子」(十五39),这是整个人类给耶稣的一个答复,同时耶路撒冷成了显露耶稣的起点,直至目前隐藏着的耶稣,在他死而复活之后毅然决然地显露出来。从此,耶稣基督的福音要传到全世界。怎样传开?藉?他的门徒。
门徒们在跟?耶稣走向耶路撒冷时,始终不了解他。(八32~34,九32,十32),但他们的确受了耶稣的召叫来跟随他去受苦,去献出各人的性命。(八34~35;十39、40~45)。只有在吃苦的体验上追随耶稣,才能真正地了解他。在这一意义下,耶稣周行加利肋亚时给与门徒们的许多教训,就是要他们明了自己整个的救援工程是怎样的。这一课题门徒们在耶稣有生之日总学不好,总达不到最后一站。只有伯多禄的认主(八29)是一例外。这一件事在马尔谷的笔下是一个分水岭,把耶稣在加利肋亚的活动与在耶路撒冷的受苦分开,略略表示耶稣在训导门徒上多少有些成就。门徒虽冥顽不灵,不能于耶稣在世之日完全了解祂,但不必失望。伯多禄的认主可与十字架下罗马兵官的认主前后媲美。前者在耶稣加利肋亚活动之末,后者在耶稣受苦之末。在罗马兵官代表外邦世界承认基督之前,门徒之长代表了相信耶稣的以色列人承认了主。这正是保禄所说的「先是犹太人,后来才是外邦人」(罗一16:二9~10)。
(3) 耶稣复活的重要性
马尔谷福音有一篇短短的复活报导为结束:十六1~8。这一报导似乎太短,使人有一种不满意的感觉,因为它只说坟墓空了,而没有任何复活显现的报告。这一感觉在写完福音不久就曾发生过,因此有人加以补充,从一些比马尔谷更晚的其它福音中采取数据,予以综合而写成了谷十六9~20。我们所以有一种不满的感觉,是受了其它福音的影响,其实马尔谷的这段很短的结束自有他的深意。
马尔谷认为耶稣的全部生活和活动只有从祂的结束方式上才能懂,这一结束才是天主藉耶稣所作的最后的及有决定性的启示。耶稣的结束是怎样的呢?按照马尔谷的写法不是苦难死亡,而是复活,复活才是天主关于耶稣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为何说坟墓空了?那无非是说,耶稣的复活谁也没有看到,只从历史的观点看复活是不够的。这样,马尔谷表示,他固然将耶稣的复活看做独一无二的事件,但他更把耶稣的复活看做最重要的启示。从此耶稣的一生要向全世界的人宣扬开来,因为只有从复活的观点才能懂得耶稣的在世生活。那么耶稣的在世生活就过时并多余了吗?那又不然,马尔谷认为耶稣的在世生活有其不可变更的历史意义:没有在世的生活,就不会有复活,二者之间有不可分解的关系。
这样,「福音」就是传报耶稣复活的喜讯,但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福音」是肯定复活的耶稣和在世的耶稣是同样一个耶稣的喜讯。这为我们的确是喜讯,因为它给我们展开将来光荣复活的远景,但并不忽视目前多灾多难,和耶稣一齐受苦受辱的现实生活。
结论:福音书就是耶稣亲身显现
马尔谷所为的福音不是他所搜集的传统资料的总汇,他写福音是要将以下两件事融会贯通:关于耶稣在世生活的传统,及耶稣的复活。不过马尔谷不仅将复活视为一个传授下来的事实,像格前十五 3~5早已作过的那样。假若如此,在写完耶稣的公开生活及苦难和死亡后,只用八节经句来写复活,未免太不相称。不是如此,耶稣复活是马尔谷全部福音所要达到的终点和目标:他所知道关于耶稣的一切,都朝着复活的目标加以叙述。反过来,复活的光辉照射着整个耶稣在世的公开生活。福音的内容是耶稣:在世的耶稣和复活的耶稣。
所谓的默西亚秘密,按照马尔谷,原是为了宣扬耶稣而拟出的。耶稣在世时本已是主基督,只不过在复活前不被人认识,或受人误解。但是目前在福音宣讲中,耶稣以复活的主基督的身分临在并显露自己。马尔谷写福音的意义即在于此:用福音书来宣讲耶稣在世的生活时,是耶稣自己以复活的主之身分临在于此宣讲中,现在耶稣是用这个方式给世界带来救恩。
 
二、路加著作的基本神学思想
(1)「路」的神学
路加将马尔谷福音开端的一句话「你们要预备上主的道路」(谷一3)作为自己著作的主题。他认为这句引自依四零3的一句话指出,天主救援的方式要循着一条路的样子进行。不过马尔谷引这句话时所指的是若翰洗者,他要在选民中给耶稣预备道路。路加所指却不止于此,因为他还多引了一句:「凡有血肉的、都要看见天主的救援」(路三6:依四零5)。这表示现在不仅是要准备以色列民族迎接耶稣的来临,并且是整个教会,整个世界要获得耶稣所带来的救恩,这也就是宗廿八28所暗示的普世传教的使命,这一暗示与依四零5所说的相投。
所谓要修直主的路,那是因为救援之路虽然弯弯曲曲,但最后必定达到天主计划的终点。如何知道天主的计划?借着圣经。这一计划已写在圣经里:天主将自己要做的事已借着众先知的口预先宣布出来(宗三18)。先知的预言是藉圣神而发,就像天主计划的实施是由圣神指引和领导一样。
天主的救援计划及其以「路」的方式施诸实践之间的关系是许诺与完成之间的关系。路十六16说:「法律及先知到若翰为止,从此天主国的喜讯便传扬开来,人人都应奋勉进入。」这里所说的「法律及先知」就是许诺或预言,而所谓的「天主的国」,按照福音在他处所讲的种种比喻,就是指天主计划的实现。这样可见救援之路有起点,也有终点。
(2) 救恩的时期由耶稣开始,以耶稣为标准
救恩的时期由耶稣开始可由耶稣回故乡纳匝肋的一段经句看的明白,特别如果我们将这段路加的记载与马尔谷对同一事件所写的相较一下的话。谷六1~6对这件事不予以特殊的重视,只说耶稣故乡的人们不能将他们以往对耶稣的认识(一个普通的村民)与他们目前在耶稣身上所发现的睿智与大能配合。这正是马尔谷福音的一贯主题:耶稣是伟大的,但不为人所认识。
路四18~21却不是这样,他不笼统地说耶稣开始施教(像谷六2所说的那样),而且概括地写出耶稣说了什么。说法不同,效果也就不同:马尔谷说耶稣被拒绝是因为乡民无法接受:一个木匠会有如此的睿智和能力,居然教训起别人来(谷六2~3),而路加却说,是耶稣所说的话或所作的演讲不能使乡人接受。
按照路加耶稣说了什么呢?除了念一段依撒意亚先知的话以外,耶稣只说了一句话,就是「你们刚才听过的这段圣经,今天应验了」(四21)。耶稣要说的是:祂的来临使先知的预言得以满全。耶稣所以要引用依撒意亚,是因为先知的这两段话说明了耶稣之来意义何在,并要做什么(所引来自两处:依六1~2;五八6。因此非出于偶然,而是来自路加的组合):1、耶稣是天主的受傅者(18节)是指耶稣的受洗及领受圣神,以及耶稣的被差遣;2、耶稣受差遣的目的是「宣讲」,宣讲二字在这里有特别的意义:不只是告诉人救恩已来临,而且宣讲本身就是许诺的完成,就是救恩本身。如何知道宣讲二字在此有这种意义呢?可从18~19两节的描写知道。虽然我们不必太按字面去解释这两节经句的意义,但路加所用的七十贤士译本所惯用的词汇,确切地告诉我们,他所要说的是什么:「自由」一词出现两次,这个词句一贯是指罪的赦免;开启瞎子的眼睛普通是指看见默西亚的救恩;最后一句「宣布上主恩慈之年」予以总括,并加上一道新的色彩:耶稣带来的救恩与时间有关,福音的宣讲造成一个特殊的时期,救恩的时期。这个救恩时期由耶稣开始,因此路加记下耶稣的那句话:这段圣经今天应验了,重点在于「今天」两字。
救恩的时期耶稣是唯一的标准,可从耶稣在故乡纳匝肋所说的第二段话(路四23~27)来说明。这段话表示新到的救恩为以色列不利,因为他们不愿接受耶稣,正像从前他们不曾接受厄利亚和厄里叟二位先知一样,这是引征旧约那两件事的用意。
但令人奇怪的是22节中纳匝肋人所说的话是两可的,并无中伤之意。倒是耶稣的话惹起了他们的愤怒,以致要将他逐出城外,加以杀害。由此一情节可以看出,这段圣经不是根据历史及心理因素而写,却是路加把日后一件彰明较着的事实预先插在这里:犹太人民,特别是他们的领袖,不但没有接受耶稣,反把他杀死(见福音中苦难史)因此犹民也遭受天主的抛弃,而救恩要向外邦人,就是全世界宣扬(见宗徒大事录第二部分)。如今路加将这一事实在耶稣与犹民的第一次相遇中预先指出,使这一「故乡事件」形成他全部著作(福音及大事录)的文学及神学焦点。这一段圣经的核心思想有以下几个:
1、许诺已实现,今天救恩的时刻已到。
2、救恩是在耶稣(及教会)的宣讲中来临。
3、这一救恩是为全世界敞开着。
4、以色列抵抗天主的救援意愿,因此被抛弃。
5、以色列的顽梗却成了一个新的机会,藉以实现天主普救万民的计划。
(3)救恩的所在地是教会
以色列所留下的遗产路加固然予以重视,因此在宗徒大事录第一部分他所报导的大多是犹太基督徒的事,但路加认为教会真正的基础是耶稣的生活。在这一时空的基础上,耶稣与教会毫无间断地连在一起,其间的锁链是宗徒传统:「他们坚持于宗徒们的训诲」(宗二42)。路加将十二宗徒的职务很清楚地划定出来:他们不仅是耶稣复活的见证(宗十41),而且是耶稣全部公开生活的目击证人。这在叙述玛弟亚补选为宗徒以代替犹达斯的几节中说的特别清楚(一15~26):候选人应该见过耶稣在我们中间往来的所有时间,就是由若翰给耶稣施洗,至耶稣升天的时期(一21~22)。
至于宗徒们的继承问题,路加没有作任何交代。例如雅各布伯死后(宗十二2),就无人继承。原来路加认为,为教会的生存及在教会的生活中,最高的标准不是职务本身,而是宗徒传统中为耶稣生活所作的保证。
对于未来,路加要基督徒有正确的关心对象,不是好奇地知道那一天,而应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一天到达之前所应完成的使命。因此宗徒向耶稣问这一类的问题时(宗一6),耶稣答说祂重临的时刻不是他们(及教会)所应该知道的(7节),但他们应关心的对象是在祂重临之前所应做的事:直至天涯地角为耶稣作证。这样耶稣说出了空间的界限,但没有告诉他们时间的界限。教会虽不知未来,但仍应本看信心去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把救恩的福音传给普世万民。
(4) 在时间内生活的基督徒
路加的写法──就是将耶稣由公开露面直至耶稣的门徒向外邦宣扬福音的这一过程写成一个连续的救援史,一条实施天主救援计划的「道路」──最后是要给每一位读者说出他的责任所在,激发他的责任感。无论读者相信与否,在看完路加的两部著作后,对自己在历史中的地位会得到一个新的领悟,由之而认出天主对他能有的计划。如果读者是一位有信仰的基督徒,他会感到一种需要或要求,就是忠实地保全天主为他所指定的位置。现在天主的救恩已真实地,有决定性地来到了人间,每位基督徒都有他固定的位置和应负的责任。
  时间是战场
考验基督徒生活的试金石是时间。基督徒多次看不清福音内在的活力及宣扬福音的意义。皈正之日也许有过一个时期的兴奋和鼓舞。但皈正以后,天主的圣言继续向外发展,向他人宣扬。已接受天主圣言的基督徒又回到单调的、无色彩的每日生活里。路加知道在一个地方教会的团体里恒心地忠于天主的旨意,长久地做名实相副的基督徒不容易:时间本身是一个危险。为在漫长的时间内忠于基督徒的圣召,必须时常醒寤,坚持到底(路廿一19)。路加教人醒寤的理由不是因为世界末日已近,正相反,乃是因为看不到末日。基督徒生活的单调和漫长能使人厌倦而失去忍耐,所以说时间是战场。
时间是战场的另一个意义是,基督徒不可瞻前顾后,让现在的这一刻由手指间溜过。耶稣在人世间的那几十年固然是充满着诗情画意(路一~二),耶稣末世的来临也将是威严显赫(十七22~24),但基督徒不该沉醉在以往的留恋或未来的幻想里,却逃避了他在目前教会内应负的责任;或者对天主目前在世界、在教会、在每一个人身上所有的大能作为有视无睹,不肯信任。(十七20~21)。
  团体藉职务得以巩固
时间既漫长而单调,威胁?信友的恒心,因此须有团体的领导人来加以维护:一方面防御外来的攻击,另一方面防止内部的腐化。这一点,路加在叙述保禄传教行程的结尾时曾予以强调。路加报导保禄曾召集厄弗所的长老,向他们作了一篇训话(宗廿18~35)。天主羊群的牧者由保禄那里得到全权(28),身在职务中的人应该效法保禄自己日以继夜地为团体操心。这种要求并不过度,而是实在有此需要,因为保禄预言,将有外来的敌人进入羊群加以破坏(29),并且在羊群内部也会有人起来,说似是而非的道理(30),那是一些忘本的人,抛弃路加所描写的「上主之路」的人。
  基督徒的生活
在向厄弗所长老训话的末尾,保禄劝他们应该扶助病弱者(20,35),这与前两节合看是指应该维持穷苦人的生活。这也是基督徒生活的一个重点:他们的彼此关联应该在经济的互助上表现出来。路加在耶路撒冷的最早教会团体里找到了一个模范:每人卖去私产,然后按照各人的需要分配给团体中的各分子(宗二44~45:四32、34~35)。路加并不要求他同代的人依样画葫芦,而是要人各按自己生活的环境尽量摆脱对物质财产的依恋(路十二13~34),并且在实惠上实践对别人的爱(路十25~37)。
至于其它的德操,路加并没有列出任何德行表,而是假定每一刻对基督徒都有它的要求:基督徒须经过艰难困苦走入天国(宗十四22),应跟随耶稣到牺牲性命的地步(参路九23~24)。为知道每一时刻的要求,并不须绞脑汁,而要果敢地承认自己的信仰(路廿一12~19)。时间所造成的危险大,撒旦的能力也大(路廿二31),为脱险,为不陷入撒旦的罗网,并不是小心预为筹划所能做到(路十二11~12:廿一 14~15),而必须恒心祈祷(参路廿二39~46:十一1:十八1)。
可见路加要每位基督徒面对自己个别的现实生活负起自己的责任来。他自己写这一本历史巨著,就是要坚强基督徒受着重大威胁,及因长时期的厌倦而遭受危险的信仰。坚强的方法是给读者指出:虽然在耶稣复活几十年之后,但在教会内,及在我们的这个时间内,仍然能和耶稣在同样的一条「天主的路」上,毫无间断地生活下去。
结论:神学思想的彼此关联
以上所介绍的马尔谷及路加的神学思想之间也能看出一种关联。马尔谷的默西亚秘密其实就是耶稣在世生活与复活后生活之间的一种紧张情势,因此在讲完默西亚秘密后很自然地讲到耶稣在世上所走的路,及耶稣复活的重要性。至于路加,我们从他路的概念讲到他路的神学。行路既由时间与空间组合而成,因此在路的神学后便讲救援时期由耶稣开始,以耶稣为准。然后讲救援的空间或地点是教会,最后才讲在时空内生活的基督徒。
 
 
爹考书:
KARL KERTELGE : “Die Epiphanie Jesu im Evangelium (Markus)”in Josef Schreiner(Ed.):Gestalt und Anspruch des Neuen Testaments. Echter – Verlag, Wurzburg 1969, pp. 153-172.
KARL LOENING : “Lukas-Theologe der von Gott gefuhrten Heilsgeschichte (Lk, Apg)”,ibid. pp. 200-228.
HEINRICH ZIMMERMANN : Jesus Christus, Geschichte und Verkundigung. Bonn 1973 此书尚为手稿,本年将出版。本书已由乐英祺神父译成中文,书名「耶稣─基督,史实─宣导」。今在本神学院校阅中。年中将在台中光启出版社出版。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新约中有关「教会是一个生活的团体」的观念
发表评论

Copyright 2006 牧灵圣经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