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亚社.香港讯】这是汤主教提到的四个梦想之一。他写道,中国人民目前享有商贸自由,但对宗教活动只有一定程度的「容忍」,教会地上下团体之间也存在不少冲突。他期望,香港教友以低调及明智方式,促进中国教会内部的修和,以及与普世教会的共融。
以下是汤主教牧函的全文:贤士的礼物——汤汉主教圣诞节家书 主内亲爱的弟兄姊妹: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借此家书特祝您们圣诞快乐,充满上主的平安。
自去年四月中旬,奉教宗委任为香港教区主教后,经过祈祷及反省,我对教区的未来编织了四个梦想或抱负。在不少堂区庆典中,我曾与大家分享这四个梦想,现在透过家书形式重说一遍。希望我们把上述四个梦想视为全体面对的挑战,上下一心,在教区即将展开的教友年内,使梦想成真,作为礼物,献给婴孩耶稣。
按照福音记载,贤士们随从星光的引导,找到了新生的耶稣,遂朝拜了祂,并给祂奉献了黄金、乳香及没药三件礼物。(玛2:11)但按照民间传说,还有第四位贤士,他因为中途忙于助人,以致脱离队伍,等他找到耶稣时,已无礼物可奉上,但耶稣却称赞他说:「凡你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25:40)这民间传说与福音记载正好互相补充,也很切合我要与大家分享的四个梦想: 第一个梦想是「继续努力福传」。这就是耶稣升天前叮嘱门徒要往训万民的使命。(玛28:19;谷16:15)香港是目前最大的华人教区,我们以身为其中一份子而深感荣幸。每年我们都有五千多人领受洗礼,成人与婴孩各半;今年新领洗者更高达六千之数。但我们不能以此自满。台湾单国玺枢机曾教给我一个鼓励大家力求进步的方法:任何堂区或机构庆祝周年的最佳方法,不是聚餐或出版纪念册,而是寻找相称于所庆祝的年份数目的慕道者,作为献给上主的礼物;比如某某堂区今年庆祝五十周年,则该堂区团体便应齐心协力寻找及教导至少五十位慕道者领洗;且要逐年递增。当然,还须质量并重;依照教区规定慕道期应是一年半,而导师亦宜是已修读神学、圣经或教理课程的成员。二零零一年《教区会议文献》的第一个牧民指引是「教友培育与职务」,它指出:教友接受信仰培育与传扬福音或见证信仰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愈与别人分享信仰,就愈觉得需要接受培育;反之亦然。胡枢机曾说:「教会愈福传,就愈兴旺。」这样透过努力福传,我们把生命中最宝贵的礼物──信仰,献给别人,犹如贤士们把黄金献给圣婴耶稣一样。
第二个梦想是「致力推动圣召」。耶稣传教时曾劝勉我们:「庄稼多,工人却少,所以你们应当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他的庄稼。」(玛9:37-38;路10:2)按德国神学家拉内(Karl Rahner)的解释,圣召有三层:最基本的一层是人人都拥有的圣召,即是天主赐给每个人的良心,召叫他行善避恶;更上一层是领洗入教的圣召,召叫教友清楚地走救己救人的人生道路;再上一层则是当神父的圣召,召叫他们代表耶稣为教友施行训导、圣事及牧养的职务。教区目前有约三百位神父,中外各半;约五百位修女,华籍占多;约一百位终身执事、终身执事候选人、修士及修生。以年龄计算,年长的比年青的更多。回应司铎或修士、修女的召叫数目也尚欠理想。我呼吁每个堂区一年内成立圣召推行小组,俾能多为圣召祈祷,给予神形两方面的支持,寻找圣召。我亦恳请所有堂区或机构的年青人每天为自己向天主求取圣召;如果他们每天呼求,天主必会俯允。当然,在教友年内,我们都应加强回应领洗时的召叫。无论是推动教友的普通司祭职圣召,或是进而推动神父的公务司祭职圣召,与贤士们之给婴孩耶稣献上乳香,都同是对耶稣司祭职的一份参与和崇敬。
第三个梦想是「关心外籍教友」。耶稣在传教时曾指着自己的门徒说:「不拘谁遵行我在天之父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玛12:50;谷3:35)香港乃一国际城市,四分之一的教友是外籍人士,而其中菲律宾籍人士占大多数。教宗在全球移民及难民日曾指出:教会之内没有外方人,外籍教友与我们都是一家人。因此,我们无论是个人或团体,都有责任接待和关爱外籍的弟兄姐妹。多年来,我一直呼吁各堂区设法安排英语感恩圣祭,方便外籍教友善尽主日本分,也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堂区及学校的设施,方便他们聚会和交谊,也让我们分享他们的文化之优美、喜乐和祝福。事实上,我多次提醒外籍教友,他们不只是来香港工作,也该是具有他们文化特式的传教士。圣保禄说:「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体。」(格前12:12)如果我们多「关心外籍教友」,必能推进教友年「教会一体、人类一家」的共融精神,而耶稣也将会像对第四位贤士所说的一样,对我们说:「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
第四个梦想是「担当桥梁角色」。耶稣在最后晚餐中曾特别为信徒祈祷:「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你在我内,我在你内,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若17:21)三十年前,文革后,随着中国大陆重新开放,人民享有商贸的自由,但在宗教活动方面祇享有一定程度的「容忍」。政府成立了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并透过这个与教会训导有抵触的架构,监控教会及宗教活动。因此,在中国教友团体中产生不同的反应。虽然在中国只有一个天主教会,但有些教友和神职人士加入公开教会团体,而另一些则留在地下教会团体中。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少冲突,所以推进修和是当务之急。紧随教宗二零零七年所颁布的「致中国天主教会信函」的指导,我们香港教区作为桥梁教会,理应发挥更大功能,帮助大陆教友获得更完善的培育,俾能与教宗及与普世教会早日达成圆满的共融。我切望大家能以低调及明智的方式,履行这项重要的任务。促进中国教会内部的修好,以及帮助他们与普世教会达致圆满共融,不但达致教友年所倡导的使命,也会收到贤士们向婴孩耶稣献上没药所象征的效果,即是死于分隔而活于共融。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过这样一个家传户晓的故事:我是一个背着布袋的乞丐,某天挤进人群中,欲一睹快将出现的君王的风采。出乎意料,君王突然出现在我面前,并伸手要求我送给他一点礼物。我于是往布袋搜出一粒米送给他。黄昏清理布袋时,我却发现袋里有一粒黄金,与我送给君王的那粒米的形状和体积相同。我顿时后悔自己太过吝啬,没有向君王献上更多礼物。各位兄弟姐妹,请不要吝啬,我们献给婴孩耶稣的礼物愈多,我们从祂手中获得的礼物亦将会更丰盛、更珍贵。 天主保佑!
汤汉二零一零年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