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浏览牧灵圣经网站.
logo
网站导航
热门关注
随机推荐
当前位置:牧灵圣经首页 >> 宗教文化 >> 浏览文章
人的心灵只有神能填满
来源:福音时报 作者:基甸(程松) 日期:2010年02月24日 访问次数:

旅美科技工作者基甸(程松)主讲《我心渴望》。

基甸简介

基甸(程松),旅美科技工作者。四川成都人,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1992年赴美留学,1995年至今在美从事化工科研开发工作,曾任研发工程师、技术经理,现为咨询公司主管。1995年始触中文网,十年来在中文网络上发表大量文帖,内容涉及宗教、科学、社会、文化等方面,被称为“网络先锋”。美国校园特邀讲员,网络电视台嘉宾。

基甸通过历代的一些哲学家、科学家、神学家、文学家和平凡人物的心灵感悟,透视了人类内心渴望与终极关怀的关系。他说:“人的内心有个无底洞,惟有上帝才能填满。”

基甸分享到,人在生理、安全、社交、这些方面追求满足,往往出现两种情况,“求之不得”和“如愿以偿”。求之不得固然是一种悲哀;如愿以偿后也可能更空虚,更痛苦。

存在主义哲学鼻祖克尔凯戈尔,也是基督教思想家。他说:“焦虑、恐惧、战栗、悲观、绝望……是个人对自己的生存的最本真的体验。”

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年轻时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可是,当他接受基督教信仰后,他告白说:“主啊!你已为你自己创造了我们,除非我们的心在你里面得安息,否则它们永远浮躁不安。”这也印证了圣经诗篇42篇,“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你,就是永生神,我几时得朝见神呢?”(诗篇42:1-2)

以色列历史上非常有智慧的国王所罗门,拥有一切的金钱、地位、权利、享乐,所治理的国家也非常繁荣昌盛,可他依然感叹到:“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道书1:2)

改教家马丁·路德也曾陷于属灵焦虑的挣扎中。直到他在上帝的光照下明白了神“因信称义”的救恩,才得到释放。“我日以继夜地思索‘上帝的公义’,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义’真正是指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时感到自己得重生,乐园的门打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意义,从前‘上帝的义’令我生厌。现在它使我在更大的爱中有说不出的甜蜜。”

基甸另举一些实例说明,历代有血有肉的基督徒,他们都有过心灵的渴望、内心的挣扎和追寻。他们以不同的经历共同见证,惟有在上帝的里面才能得到满足和真正的平安。

最后,基甸引用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的谈话,“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翰福音4:14),指出惟有耶稣基督能够满足人的内心。

“从事网络护教10多年的基甸,带着谦卑、温和的心态辨明信仰,让更多人对基督教有更清晰的了解。”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给天主的是什么时间?
下一篇:我们相约在主里
发表评论

Copyright 2006 牧灵圣经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