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浏览牧灵圣经网站.
logo
网站导航
热门关注
随机推荐
当前位置:牧灵圣经首页 >> 圣经培训 >> 圣经诠释 >> 浏览文章
教会内的圣经诠释(八)圣经传统内的阐释
来源:宗座圣经委员会 作者:宗座圣经委员会 日期:2010年07月26日 访问次数:

天主教释经学没有其特定的科学化研究方法,因意识到圣经经文某程度上是人类作者的工作,这些作者运用他们各自的表达能力,以及他们身处的年代和社会背景所提供的各种表达方式。因此,天主教释经学灵活地运用各种科学化的方法和取向,只要这些方法和取向,能协助释经者捕捉经文在其语言、文学、社会文化、宗教和历史的背景下所表达的意思;同时,又会透过研究经文的源流和每位作者的个性来解释这些经文(参阅「圣神默感」通谕:本文献 557)。天主教释经学积极地参与了新方法的发展和促进研究的步伐。

天主教释经学独特之处,在于刻意投入教会那活生生的传统之中,而这教会首要的本份是忠于圣经所印证的启示。如上文所指,现代的诠释学已阐明在没有任何一种「预先了解」的情况之下,是不可能阐释一篇经文的。天主教的释经学者研究圣经经文时所怀的「预先了解」,是揉合了现代科学的文化,和源自以色列及初期基督徒团体的宗教传统。因此,他们的阐释,衔接一个存留在圣经本身之内、又在教会的生活中得以延续的动态阐释模式。这动态的形式,就是要求阐释者与其对象之间,保持一份透过生活产生出来的连系,实际上,这连系是促成整个释经工程的一个主要条件。

不过,任何一种「预先了解」均附带一些危机。就天主教释经学而言,危机就在于把一些思想强加于经文上,而这些思想并不属于经文本身,却是在传统中较后期发展的产品。这点释经学者必须防 。

 

甲. 圣经传统内的阐释

 

圣经的经文是对一些先于经文存在的宗教传统的表达。经文与这些传统的关系各有不同,每每展示作者的创作力。到最后,众多的传统逐渐集结起来,形成一个共同的大传统;圣经是这个过程独特的表达:圣经本身参与了这过程,亦不断对这过程发挥控制性的影响。

「圣经传统内的阐释」这课题,可以从很多不同的途径来探索。这课题可讨论的 围很广,包括圣经怎样阐释一些基本的人性经验,或以色列历史中一些特别的事件,又或者圣经经文怎样透过一个重释的过程,运用了成文的或口传的源流资料,其中部份可能来自其它宗教或文化。但我们的主题是圣经的阐释,我们并不意图在这 处理这么广的题目,却只想注意一下圣经本身对经文的阐释。

 

(一) 重 读

 

由于较后期的圣经着作,往往依靠一些较早期的着作而写成,如此赋给了圣经一种独有的内在合一性。这些较近期的着作提及较古老的着作时,便造成了「重读」,从而产生了新的意义幅度,甚或与原本的含意分别颇大。一篇经文亦可能明显地引用一些旧的片段,以加深片段的意思或彰显其满全。

因此,土地的继承─那是天主向亚巴郎预许要赐予他的子孙的(创 15:7, 18)─演变成进入天主的圣所(出 15:17),分享天主「安息(的居所)」(咏 132:7~8),专为那些真正具备信德的人而设立的(咏 95:8~11; 希 3:7~4:11);最后,是进入天上的圣所(希 6:12, 18~20),「那永远的产业」(希 9:15)。

纳堂的神谕,本是许诺给达味一个「家室」,一个世袭并「永远坚定不移」的王位(撒下 7:12~16),在多个重述(re-phrasings)中被引用(撒下 23:5; 列上 2:4; 3:6; 编上 17:11~14),尤其在患难的时期(咏89:20~38);而当中不无显着的改动;这神谕亦在其它的神谕中得到延续(咏 2:7~8; 110:1 ~ 4; 亚 9:11; 依7:13~14; 耶 23:5~6等),其中有些宣布达味王国本身的回归(欧 3:5; 耶30:9; 则 34:24; 37:24~25; 参阅谷 11:10):那预许的王国成为普世性的(咏 2:8; 达 2:35, 44; 7:14; 参阅玛28:18)。使人类的蒙召得以圆满(创 1:28; 咏 8:6~9; 智 9:2~3; 10:2)。

耶肋米亚有关耶路撒冷和犹大要经历七十年惩罚的预言(耶 25:11~12; 29:10)被编下 25:20~23 引述,藉以肯定这惩罚真正发生了。然而,过了一段时间,达尼尔书的作者再一次就那预言作反省时,确信天主这句话仍隐藏着一个深意,正可阐明他当时的处境(达 9:24~27)。

对天主赏善罚恶的义德的基本肯定(咏 1:1~6; 112:1~10; 肋 26:3~33 等),通常不能在即时的经验中领略,因此,圣经容许了强烈的反抗声音和论据的出现(咏 44; 约 10:1~7; 13:3~28; 23~24章),从而逐步迈向这奥迹的最深底蕴(咏 37; 约 38~42 章;依 53; 智 3~5 章)。

 

(二) 旧约与新约的关系

 

两约经文的关系,极为紧密,因为透过多方的暗示和明显的引述,新约字 行间充满旧约的行文。新约的作者给旧约赋予了天主启示的价值。他们宣称的这种启示,在耶稣的生平、教导,特别在我们的罪赦和永生的因由:他的死亡和复活中,得到满全。「基督照经上记载的,为我们的罪死了,被埋葬了,且照经上记载的,第叁天复活了,并且显现……」(格前15:3~5)。这正是宗徒宣讲的核心和重点(格前15:11)。

圣经与使之满全的事件之间的关系,总不会只是一个简单实质上的相符;相反,存在着的是一个互相阐明和对流的过程:结果是圣经揭示这些事件的意思,而这些事件又揭示圣经的意思;换言之,两者要求读者搁置某些公认的阐释而采纳一个全新的阐释。

耶稣从他公开传教生活开始,便采取一个独特和创新的立场,是异于他的时代所接受的「经师和法利塞人的」阐释(玛 5:20)。这点可有充份证明:他的山中圣训 的多项反论(玛 5:21~48);他对遵守安息日所具有的主权自由(谷 2:27~28 及其平行文);他把礼仪上洁净的规条加以相对化(谷 7:1~23 及其平行文);另一方面,他在其它方面的彻底要求(玛 10:2~12 及其平行文;10:17~27 及其平行文),和最重要的,他对「税吏和罪人」迎纳的态度(谷 2:15~17 及其平行文)。凡此种种,并不意味着一个个人妄想挑战既定制度的后果;相反的,表现出一种对天主在圣经中表达的旨意最深层的忠信(参阅玛 5:17; 9:13; 谷 7:1~23 及其平行文;10:5~9 及其平行文)。

耶稣的死亡和复活,把他展开的阐释过程推至其极限,在某些地方引发与旧的阐释彻底决裂的同时,引入了前所未见的新开端。默西亚这「犹太人的君王」之死,激发了对君王圣咏和默西亚的预言(谷15:26 及其平行文)那种纯世间性的阐释的蜕变。身为天主子的耶稣的复活和受显扬,给这些经文一个从前是不可思议的完整意义。结果,一些从前被认为是夸张的叙述,现在却要按其文字意义来了解。这些叙述变成了为彰显基督耶稣的光荣而作的神圣的预备,因耶稣是真正的「主」(咏 110:1),就这字完整的含意而言(宗 2:36; 斐 2:10~11; 希 1:10~12);他是天主子(咏 2:7; 谷 14:62; 罗 1:3~4),与天主同在的天主(咏 45:7; 希 1:8; 若 1:1; 20:28),「他的王权永远常存」(路 1:32~33; 参阅编上 17:11~14; 咏 45:7; 希 1:8),他同时是「永远的司祭」(咏 110:4; 希 5:6~10; 7:23~24)。

新约作者是从复活事件的角度重新了解旧约圣经,由受显扬的基督遣发的圣神(参阅若 15:26; 16:7),引领他们发掘这灵性含意。这固然意味着新约作者将更强调旧约预言的功能,但同时产生另一效果:使旧约作为一个救赎系统的功能,极度相对化了。这第二个观点,在福音中曾出现(参阅玛 11:11~13 及其平行文;12:41~42 及其平行文;若 4:12~14; 5:37; 6:32),在保禄部份书信中,以及希伯来书中更形突出。保禄及希伯来书的作者指出「法律」(Torah)虽为启示,但宣告了本身的作用,只限于一个法理的系统(参阅迦 2:15~5:1; 罗 3:20~21; 6:14; 希 7:11~19; 10:8~9)。顺理成章,外邦人转向信仰基督时,并无必要遵守圣经法律所有规条。这些规条从此只成为某个别民族的法典,但在旧约中那些论及天主圣言的条文,是他们(皈依的外邦人)必须从中寻找灵性的养份,以帮助他们发掘现在支配他们生活的逾越奥迹的整体意义(参考路 24:25~27, 44~45; 罗1:1~2)。

凡此种种,均表明在这部基督徒的圣经之内,新、旧两约间的关系颇为复杂。当使用某些经文时,新约的作者自然会采用当时普遍采用的阐释概念和程序。若强求他们配合现代的科学化方法的话,那是要颠倒时光了。相反,释经者应学习古代阐释的技巧,好能正确地阐释圣经作者是怎样使用这些技巧的。另一方面,释经者始终不必把一件只反映人的有限理解的东西过份地推崇。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约之内(犹如在旧约中),读者可见到不同观点并列,而这些观点有时是各不兼容的:例如,有关耶稣的身份(若 8:29; 16:32 和谷 15:34),或梅瑟法律的价值(玛 5:17~19 和罗 6:14),或善工对成义的必要性(雅2:24 和罗 3:28; 弗 2:8~9)。圣经的一个特点正是缺乏一种系统化,却保存着一些具有动态张力的内容。圣经是一个仓库,保存着很多对某些事件的多个阐释方法,和对某些问题的多个反省。圣经本身促请我们避免过份地简化和规限我们的思想。

 

(三) 一些总结

 

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圣经包含了不少与阐释的技巧有关的提示和建议。事实上,圣经本身从开始就是一份阐释的着作。圣经的经文被先前盟约的团体,和宗徒时代的团体公认为他们共同的信仰的忠诚表达;根据、并联同这些团体的阐释工作,这些经文得被纳入圣经之内(就是这样,雅歌是被引用于显示天主与以色列的关系时,才被肯定为圣经)。在形成的过程中,圣经所包含的经卷很多都曾被重写和重释,藉此回应新的、前所未闻的处境。

从圣经揭示其阐释经文的方法,提供了以下数点应注意事项:
圣经开始存在,是基于信仰团体的一个共识,肯定经文表达了启示的信仰。换言之,圣经的阐释本身,应是教会团体那活生生的信仰在主要课题上取得共识的根源。

既然信仰的表达,就如圣经中见到的、被一致承认的信仰表达,曾不断更新来面对新的处境─这是很多圣经经文被「重读」的原因─同样,阐释圣经的工作亦应具备创新性的一面;这工作亦必须面对新的问题,从而依据圣经作出回应。

既然圣经各经文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张力,圣经的阐释亦必须表现一种多元性。没有一个单一的阐释能涵盖整体的意义,因那是很多声音交汇而成的乐曲。因此,应避免以某篇经文的阐释套用于别的经文上。

圣经与信友的团体不时在交流:圣经是源自这些团体的信仰传统,圣经的经文一方面是因着这些传统形成,而相对地亦促进这些传统的发展。因此,圣经的阐释是在教会内,在她的多元性和合一性,并在她的信仰传统之中形成。

信仰的传统形成了圣经作者文学创作的生活背景。这些传统参与这些背景,亦涉及在团体的礼仪和日常生活 、在学术交流中、在神圣的世界 ,在文化和共同的历史盛衰中的参与。同样,圣经的阐释亦要求释经者全心投入他们当代的信仰团体的生活和信仰之中。

全面与圣经对话,更好说,与以前时代对信仰的明了对话,必须有一个与今日世代作的对话来配合。从这样的交流中建立起一份连贯的关系来,也看出彼此的分歧。因此,圣经的阐释牵涉过滤和取舍的工作:承袭较早期的释经传统时,把当中不少元素保留并据为己用;但在别的事上,释经的工作要踏上自己的路途,努力开拓进程。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教会内的圣经诠释(七)基要派的阐释
下一篇:教会内的圣经诠释(九)教会传统内的阐释
发表评论

Copyright 2006 牧灵圣经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