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一个安息日,耶稣经过一片成熟麦田,他的门徒边走边采麦穗。
24法利塞人对耶稣说:“你看!为什么他们在安息日做不许做的事?”
25耶稣回答说:“难道你们从未读过,达味和他的随从在危难饥饿时所做的事吗?
26当厄贝雅塔耳做大司祭的时候,达味走进天主的圣殿,吃了没人有权吃,只有司祭才能吃的奉献供饼;他还分给了他的随从。”
27耶稣又说:“安息日是为人立的,并不是人为安息日。
28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释义
马尔谷福音第一章叙述耶稣宣讲天国,以言行彰显天国的德能,得到广大地欢迎。但在紧接着的章节中(谷二1-三6),当耶稣进一步地解释他行事的理由和背后所倚靠的权威,即他对自己「天主子」身份的认知时,却遭到了犹太宗教权威人士的反对。这些争论的基调是如此的:耶稣说明他的行事的理由:「我喜欢仁爱胜过祭献」(参阅:玛十二7);「安息日是为了人立的」。但是,由于这些解释也同时彰显他是「主」的自我意识,这一点却是当时的宗教人士完全无法理解与接受的。
耶稣的确是主,「是安息日的主」,他和他所宣讲的天国比法律更大,他所认识的天主的心意比法律更大。但是,这种新的、更大的视野却不断地挑战并冲破犹太法律的藩篱,也打破了经师和法利塞人所倚靠,赖遵守法律而来的安全感。所以他们「心里忖度」(谷二6)、质疑(谷二16、18、24),终于决议「陷害耶稣。」(参阅明天的福音:谷三6)因此,对一切基督徒而言,他也同时是在十字架上为王的主。
反省
耶稣为我是谁?他是我的主吗?即使遭致反对,我是否还是听从他的话语?
我是否也有一些不愿意改变的习惯,无论是来自个人家庭背景或是社会文化的影响。我是否愿意在今天福音的光照下,重新检视我的「安息日」是为谁?是为人,为天主,还是我的习惯变成了我的主宰?
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