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少女的比喻
1“天国好比十位少女拿着她们的灯,去迎接新郎。
2其中五个是愚笨的,另外五个细心机智。
3愚笨的拿了灯,却没有带灯油;
4较心细的带了灯,同时还预备了灯油。
5因为新郎迟到,少女们都打盹睡着了。
6半夜时分,听见喊声:‘新郎来了!快出来迎接!’
7女孩们马上起身挑亮灯。
8愚笨的少女对明智的说:‘给我们一点油吧!我们的灯快熄了!’
9但那些聪明的女孩回答说:‘假如我们合用这些油,只怕就都不够了!你们去找卖油的,买一点给自己用吧!’
10那些少女出去买油时,新郎来到了。那些已预备好迎接新郎的,就一起进屋庆祝婚礼,把门关上了。
11不久,其余的女孩回来敲门说:‘主啊,请给我们开门!’
12但他回答说:‘我老实跟你们说,我不认识你们。’
13所以,要清醒着!因为你们不知道哪个日子,也不知道哪个时辰!”
经文脉络 三部对观福音在叙述耶稣苦难之前,都安排了耶稣的末世言论(玛二四〜二五;谷十三;路二一)。随着「炼灵月」的到来,礼仪年渐渐进入尾声,教会邀请信仰团体一起在感恩礼中宣读和聆听这些圣经篇章,一方面提醒基督徒末世的确切性,一方面也教导大家面对末世的正确态度。 相较于马尔谷和路加,玛窦福音的末世言论篇幅最大。他把这些言论编辑成耶稣五篇大演讲的最后一篇,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首先是强调末世的真实性、以及在末世之时人子必定要再度来临(玛二四1-41 ),后段则是以比喻的形式,教导信仰团体如何正确地在现世生活(玛二四42-二五46)。 教会安排在礼仪年甲年的最后三个主日,连续在感恩礼中诵读玛窦福音二五章的末世言论。先是二个著名的比喻:「十童女」(玛二五1-13)、「塔冷通」(玛二五14-30);最后在耶稣君王节时,则是有关「公审判」(玛二五31-46)的启示性言论。 「十童女」的比喻 这是一个大部分基督徒耳熟能详的比喻,德国Erfurt教区的主教座堂正门两旁墙柱上的石雕,就是以这个故事中的十个童女为主题。故事的意义看来十分浅显,然而事实上,这却是一个相当难以了解的比喻,因为这个故事所描绘的情景,不太符合一般的犹太风俗。我们在这里将先按照这个比喻的结构,将它分成三个场景一一介绍,并提出难以理解之处,再稍做解释。 第一幕:等待新郎 比喻一开始叙述:十位童女提着灯前去迎接新郎,其中有五位是带着油的明智童女,另外五位童女则相当糊涂地没有带油。就犹太婚礼而言,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新郎迎娶新娘进入家中,那些在约定地点等待新郎的伴娘(十童女),应该拿着(防风)灯伴同新郎一同前去隆重的迎取新娘。由于新郎一直未出现,他们因疲倦而打盹睡着了。 但是这个比喻所叙述的情形,并不十分清楚,比喻中完全没有提到婚礼中的女主角新娘。她在那里?仍在自己的父母家中?或已经在新郎的家中等待因故耽搁的新郎? 第二幕:迎接新郎 第二幕叙述新郎来到时,童女们装备油灯的情形。由于新郎直到半夜时才来到,因此婚宴也在半夜里举行。这种情形并不是常态,但也并非不可能,因此这个半夜里发生的事件仍是可以理解的。而明智的童女拒绝将油分给糊涂的童女,要求他们自行去油行购买,这也并非完全不符合现实情况,因为在有婚礼庆典的日子,这些作相关生意的商店也会配合营业的。 第三幕:婚宴 第三幕报导新郎在明智的童女陪伴下进入婚宴大厅,而大门也随即被关上了。那些因为去买油而迟到的糊涂童女来到时,被新郎断然拒绝:「我时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就现实情况而言,这样严酷的新郎当然并不合乎常情。 圣经中常见的比喻 以婚宴做为材料的比喻,不论旧约或新约中都屡见不鲜(欧二21-22;依六二5;玛九15;二二2)。但是在犹太传统中,没有用新郎来比喻默西亚的例子,耶稣自己大概也没有如此用过这种比喻,因此这个比喻应该是初期教会的创作(参阅:玛九15;若三29)。 比喻的形成 此外,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见有许多熟习的话语,因为他们在其它有关末世的言论中也出现过。例如:那些被咒骂落入审判的人呼喊「主啊!主啊!」(玛七22);大门既已关上,敲门便不会有效果(路十三25);以及严峻拒绝的话:「我不认识你们」(玛七23;路十三27)。由此可以断定,我们眼前的经文,很可能是玛窦的教会团体根据一些耶稣曾经说的话(路十二36-37;谷十三34-35;玛二四50),将这些图像性的因素做了不同的运用,编纂成这个新的比喻。 比喻的教训 如果这个推论正确,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比喻采用了「童女」来表达信仰团体,没有使用「新娘」。虽然教会是基督深爱的新娘,但是这个比喻则强调,每一个教会成员,仍必须为自己的得救而努力。 比喻中最后一句话:「所以,你们该醒寤,因为你们不知道那日子,也不知道那时辰。」清楚的点出「末世」的主题,也使的比喻的目的更为明显。玛窦愿意借着这个比喻提醒信仰团体:主并定要再来,但具体的日子或时辰则不是人们能够知道的,因此必须时时醒寤准备好自己,以等待主的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