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浏览牧灵圣经网站.
logo
网站导航
热门关注
随机推荐
当前位置:牧灵圣经首页 >> 圣经灵修 >> 浏览文章
“天主圣言在你们信者身上发生了效力”(得前2:13)
来源:转载思高网站 作者:转载思高网站 日期:2010年09月11日 访问次数:

「天主圣言在你们信者身上发生了效力」(得前二13

1.持续尊敬圣言

在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中,最后一章<论圣经在教会的生活中>写着:「在天之父借着圣经慈爱地与自己的子女们相会,并同他们交谈。天主的话具有那么大的力量及德能,以致成为教会的支柱与力量,以及教会子女信德的活力、灵魂的食粮、精神生活清澈不竭的泉源。」(启示21)在这份文件中,我们不断思考这些「以人类语言呈现的天主圣言」的性质。我们也不断探索圣言,坚信它们仍为今日的世界提供有力的言语。信仰团体将圣言视为生活传统的核心而加以阅读,这些圣言在现今无数的议题上也为我们提供指引:人类的权利与责任、人类自受孕至死亡的生命价值、维护受造世界的必要性、以及为所有民族追求永久的正义与和平。耶稣的福音尤其教导我们每一个人和所有人的价值,强调每个人都该受到尊重和关爱,且要信赖天主,相信祂「坚定的爱永远长存」(咏一三六)。今天,圣言有时遭致误解,被认为会削弱甚至遏止人类的自由和成长;事实上,它们是引导通往真正自由的真理之道(若八32)。圣言常被认为是过时落伍和不恰当的;事实上,它们是生活之言,永远有效、亘古常新,具有改变更新人类生命的力量(希四12)。更重要地,在圣经中,我们所找到的并非死的文字,而是基督,生活天主的永远圣言(要理108)。耶稣降生的圣言在圣经中来与我们相遇,因为整个圣经都在向我们谈论基督(要理134)。

2.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A rapidly changing society

这份文件并非只是针对天主教徒,而是为了所有被圣经吸引的人们而写。最近几十年来,我们的社会急遽地改变,成为多元文化和多元种族的社会,同时存在许多不同信仰,也有毫无信仰者。过去好几个世纪维持稳定的核心价值现今遭受质疑;许多人在他们生活中展现出责任感与慷慨无私,然而对其他的人而言,享乐与财富、自我与权力却成了生活的目标。通讯科技带来惊人的便利及可能性,但也导致信息饱和,以及真理与虚假、美善与欺骗、恒久和短暂难以区分的危机。先知亚毛斯说,必有「对听上主的话的饥渴」(亚八11)。圣言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历久弥新、值得信赖的道路,它们含有对基督徒召叫的挑战,指示我们如何培育彼此相爱和尊重的团体。它们也挑战我们活出超越自我为中心,而能舍弃自我的生命道路。启示宪章一再强调,天主是由于爱而与我们交谈(启示21421)。这位慈爱的天父邀请我们在圣经中彼此共融,如同经验到「同父和祂的子耶稣基督相通」一样 (若壹一3)

3.新福传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他的「新千禧年」文告中写道:「福传及要理讲授的工作尤其应该从聆听天主圣言中汲取新生命。」我们被召叫成为「圣言的忠仆」从事新福传,即使是对所谓的基督信仰传统比较深的地区也十分重要,因为许多人已失去与过往基督根源的联系。服务圣言是福传的基本要素,今天的教会必须以适合时代变迁的方式宣讲福音,使其清楚易懂且对现代人具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必须显示出:福音的讯息以及建基于其上的信仰生活,并不仅是有趣的文化与历史现象,而更是改变生命的礼物,且在现今世界错综复杂与困难的问题中,为我们指引真理之路。

4.圣经与教理讲授

教会对已受洗的基督徒提供不同阶段的要理讲授,皆以圣经为主要根源,因为「圣经为教理的教导提供了起点、基础与标准。」所有要理讲授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引领人了解天主圣言。教理讲授应呈现参与天主启示计划的人与事,并指出他们与救赎之间的的关联。教理讲授很自然地会挑选出圣经中重要的时刻与章节,例如「十诫」与「山中圣训」。教理讲授以特殊的方式呈现福音,好能帮助人与基督相遇;基督提供了解整部圣经启示的钥匙,传达天主的召唤,并促使每一个人做出回应。在成为基督徒前的慕道及入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必须确保这种与圣经中天主圣言的接触。这样的「圣言(道)礼仪」是进入基督信仰的基础,对即将受洗的慕道者以及整个教会团体的更新都极具价值。

5.圣经与礼仪

在教会的礼仪中,我们被吸引而与耶稣基督合一,祂将天父在圣神中的爱显示给我们,使我们得以分享天主圣三的生命。在感恩礼中,教会不停地「从天主圣言以及从基督圣体的筵席」取用生命之粮(启示21),并将它提供给信友。自教会初期,宣讲圣经便一直是礼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督亲临于被宣读的圣言以及我们所分享的圣体圣事中。梵二大公会议引发礼仪读经的改革,提供了蕴藏更为丰富的圣经经文内涵。现今的礼仪读经包括了几近完整的阅读四部福音,使我们每年都能体会每部福音的丰富内涵。礼仪读经也提供旧约和新约每一部份的经文。旧约的经文虽被忽略了好几个世纪,现在却已成为弥撒中圣道礼仪的固定要素。如此丰富地阅读圣经经文,滋养我们的祈祷与省察,更为我们的基督徒生活提供指引。我们应深入体会圣道礼仪的重要,由弥撒开始便全神贯注并虔敬地聆听圣言。在礼仪读经中,我们经验到「在天主圣言持续、完整、有效地临在」。

6.尊敬圣言

弥撒中所宣读的天主圣言以不同的方式受尊崇,对福音书的恭敬尤其为甚:在行进中执事以双手高举福音,在恭读之前先对福音献香致敬,亦可持蜡烛象征基督确实是世界之光;宣讲福音的时候,我们便是在聆听耶稣基督。信友聆听圣言时保持肃立,这是流传已久的习俗且具永恒的价值。圣道礼仪中所选用的经文应尽可能成为展现圣言、值得特别尊敬的记号。尤其重要的是,宣读圣经的位置读经台应该固定并恰当地表达出其庄严性。读经台的设置应与祭台有密切关联,而其设计及所用的材料都应显示出它们互相隶属的关系。为帮助信友聆听及接受所宣读的内容,在读经前后宜安排适当的静默时间。答唱咏是「圣道礼仪不可或缺的部份」,其设计的用意是帮助信友以祈祷响应所聆听的圣言,而以咏唱的方式进行更有助于此种响应。福音前的「阿肋路亚」或其它对经,帮助所有参礼者迎接福音诵读,而宣读福音正是圣道礼仪的高峰。

7.读经员的角色

宣读圣经时必须极为虔敬谨慎。读经员是被赋与特恩、将天主圣言的礼物带给天主子民的人。因此,宣读圣经绝对不可在仓促或未加妥当准备的状况下进行。在早期的罗马教会,读经员这个职务是备受尊崇的。今日教会提供更丰富的圣言滋养,读经员的角色也因此得到革新的重要性。教区、总铎区以及堂区应该主动积极地准备读经员,并以持续的培育和退省神工支持他们善尽职责。这些活动使圣经能虔敬清晰地被宣读,确保天主子民能「由天主圣言的宝库中获得丰富的恩宠」(法典230)。

8.证道宣讲

在由耶路撒冷到迦萨的路上,厄提约丕雅人跟斐理伯说:「若没有人指教我,怎么能够(明了经文)?」(宗八31

宣讲者不论是主教、司铎或执事的角色在协助兄弟姊妹们理解并接受圣经的字句。宣讲者蒙召使信友们坚信圣言,协助他们妥善预备自己有效地领受圣事,并鼓励他们拥抱基督徒生活的种种要求。证道宣讲无法对所有宣读的圣经内容提供详尽的解说,但应阐明经文的核心意义,期能激励基督徒做出个人性与团体性的响应。宣讲者必须彰显经文的深度;他不能仅自满于伦理教导、强调信友的义务或谈论时事,却未使他们得到圣言光照。时时宣扬天主白白赏给我们救恩喜讯,是宣讲者的特权也是责任。他尤其应该是见证人,使众人认识天主的爱和真实,这是在他内心深处并经由他个人的祈祷生活以及服务所体验到的(法典767)。

9.其它圣道礼仪

天主圣言不仅仅是在感恩礼中被聆听,在每一种圣事庆祝礼仪中都应宣读适当的圣经经文,因为「基督本身便是所有圣经的中心和圆满,就如同祂是整个礼仪的中心和圆满一样」。圣经的文句滋养也挑战我们,同时也妥当地预备我们接受每一种圣事并结出丰硕的果实。有时因为司铎不在场,而无法举行感恩礼,在此情况下,应推崇在感恩礼之外举行圣道礼仪,因为圣道礼仪维系着信友与基督生活的圣言的共融,为确保地方团体与普世教会的合一,也因此在圣道礼仪中仍能领受圣体。圣道礼仪也可单独举行,以便为教友提供更多相聚与领受基督天父圣言的机会。此种礼仪,不论是在教堂、学校、家庭或其它信友聚会的场合,都使我们得到天主圣言恩宠的滋养,坚强我们每天的福音生活。

10.时辰礼仪(日课)

近来许多信友已经重新发现,时辰礼仪教会与基督结合的祈祷是加深我们与圣经接触的卓越方式。尤其因大量使用圣咏,时辰礼仪鼓励我们将阅读及聆听圣经转换为祈祷。此外,时辰礼仪的赞美诗与祷文充满了圣经的语言及其内含的丰富象征。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于千禧年的开始,在他的牧函中谈论时辰礼仪,呼吁所有的基督徒加深他们的祈祷生活(新千年的开始34)。在时辰礼仪中,我们同时学习并更加深对圣言的敬爱。

11.大家一起来读圣经

近来以圣经为主的聚会团体激增,他们阅读研究圣经,默想及祈祷,这是一个更为重要与令人欣喜的发展。历史悠久的「圣言诵祷」(lectio divina),亦即个人或团体虔诚地阅读圣经,又再度盛行。启示教义宪章不仅鼓励神职人员,也鼓励「所有基督忠信的子民」持续不懈地阅读圣经(启示25)。整个教会都已开始热忱地响应这种鼓励。凡是有人热诚参与研读圣经的地方,他们的信仰都因此加深。我们特别鼓励家庭培育对圣经的喜爱,如此孩子们和年轻人能发现天主圣言释放性的挑战,进而明了基督是他们的道路、真理和生命(新千年的开始39)。我们鼓励我们团体中的青年,由圣经中认识基督过去对宗徒的召叫,并发现基督现在对他们提出圣召的挑战。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习聆听天主圣言,发现天主在我们内心就像朋友般对我们说话。在我们遭受磨难与悲伤时,感到失落与迷惘时,天主圣言都给予我们安慰与鼓励。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不要做糊涂人——希3:10
下一篇:耶稣肯定别人的艺术
发表评论

Copyright 2006 牧灵圣经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