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浏览牧灵圣经网站.
logo
网站导航
热门关注
随机推荐
当前位置:牧灵圣经首页 >> 圣经培训 >> 每日福音 >> 浏览文章
2010年7月11日路加福音10:25-37(常年第15主日)
来源:注释:思高圣经推广中心 作者:经文:牧灵圣经 日期:2010年07月13日 访问次数:

路加福音10:25-37

25一位法学士过来试探耶稣:“老师,我该怎么做才能得永生呢?”

    26耶稣说:“律法上怎么说?你是怎么读的?”

    27那人回答:“你当全心、全灵、全力、全意地爱上主,你的天主,并爱邻人如爱自己。”

    28耶稣说:“你回答得很好,这样去做,你便可得永生。”

    29那人还想为自己找理由,便又问耶稣说:“谁是我的邻人?”

    30耶稣回答说:“有个人从耶路撒冷下来,到耶里哥去。路上遇到强盗,被剥光了衣服,又被打得半死,丢在路边。31有个司祭正巧经过,看见这人,却从路的另一边走开了。

經文脈絡

這個主日的福音選自路十25-37,內容分為兩段:首先是一位法學士詢問耶穌「什麼是最大的誡命」(25-28),這段對話是三部對觀福音共有的材料(瑪二二34-40;谷十二28-31);路加的獨特之處是在這段對話之後加上了著名的「善心撒瑪黎雅人」的比喻(29-37),這樣的編輯使這段經文得到特殊的重點。

「永生」與「天國」

經文的開始敘述一位法學士前來請教耶穌:「應當做什麼,才能得到永生?」作者指出這人居心不良,企圖用提出問題的方式來試探耶穌。所謂「永遠的生命」就是指天主許諾的產業,猶太傳統通常以「天國」表達天主許諾的產業;「永遠的生命」是希臘化的猶太世界所盛行的表達方式,這點說明路加的寫作對象主要是希臘化的猶太基督徒或外邦基督徒。

耶穌贊同祖傳法律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舊約聖經早有明確的教導,因此耶穌透過反問的方式,讓這位法學士自己說出聖經中的相關規定。路加透過這樣的對話讓讀者看出來,耶穌完全贊同並且遵守法律書中的規定(參閱:瑪五17)。

愛天主

福音首先引用申六5的經文,要求完全的獻身給天主:「你要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這句話是猶太人對「十誡」中的第一條「我是上主你的天主……除我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出二十2-3)的一個新的表達方式。

愛人如己

此外,福音經文還引用了肋十九18:「要愛人如己」,要求尊重鄰人。肋十九34將這個愛鄰人的命令也擴大到愛外方人,要求當時的猶太人把愛護外方人如同自己的同鄉一般。七十賢士譯本(希臘文舊約聖經)將這段翻譯為「愛近人」,這句話也成為路加所引用的經文。「近人」在當時的環境中被瞭解為朋友,或者是在自己身邊鄰近逗留的人,所謂愛他們如同愛你自己,並不是指愛人的「程度」,而僅僅是強調愛人的「必要性」,說明愛近人和愛自己在法律上具有一樣的重要性。

誰是「近人」?

這位法學士對舊約聖經的教導自然是十分熟習,但似乎也感覺到耶穌的話中有話,因而覺得有必要證明自己有理,而詢問耶穌:「誰是我的近人?」耶穌並沒有直接回答「到底誰是近人」,卻向他說了一個比喻。

「善心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

由耶路撒冷前往耶里哥的路程大約有27公里,高度落差將近1000公尺,因為整條路穿越猶大曠野,在耶穌的時代是相當危險的路途。有一個旅人在這條路上遇到強盜,此人不僅被強盜搶劫,並被嚴重打傷,而半死半活地躺在路邊。前後有三人遇見這個急需救援的可憐人,這些人的反應卻彼此形成強烈的對比。

首先是一位司祭和一個肋未人,他們大概是剛完成聖殿中的職務而走在返家的途中,在路上碰到這個急需救援的「同胞」,卻視若無睹地匆匆離去。第三位是一個向來被猶太人輕視的撒瑪黎雅人,這人看見這個重傷倒地的人,立刻動了憐憫的心。他完全不顧撒瑪黎雅人和猶太人之間固有的仇恨(參閱:路九52;若四9),也無視於自己也有遭遇同樣傷害的危險,立刻停下腳步救助這位可憐人。這位善心的撒瑪黎雅人還更進一步地花費自己的財物,要求客店主人持續照顧、幫助這位被搶的人。

比喻的啟示

耶穌敘述故事至此,才回頭以法學士所提到的問題反問他說:「你認為這三個人當中,誰是那個遇到強盜者的近人呢?」答案當然是不言可喻,耶穌遂要求法學士同樣地以憐憫之心處理一切人和事務(參閱:十八22;十九8;宗十2),這個要求一方面回應了這位法學士最初請教耶穌的問題「我該做什麼才能獲得永生呢?」(25)另一方面也和「愛仇」的教導(六27-36)相互呼應。

綜合反省

今日的福音其實是由兩段教導性的談話所組成,第二段的談話回答了第一段談話所提出的問題,並且使重點單方面的偏向於「愛近人」的教導。第一段談話的內容是三部對觀福音所共有的,主題也是來自猶太傳統的「法律」問題,根據舊約的法律,為得到真實永遠的生命,必須有愛近人的行為。

路加在這段對話中加上「善心的撒瑪黎雅人」比喻,藉以說明耶穌的教導使舊約的法律更為成全,把猶太傳統中「愛近人」的要求提升到「愛仇人」的層次。在教會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非常恰當地將比喻中「善心的撒瑪黎雅人」評價為基督徒愛人的最佳典範。由於這個愛的最深的基礎,乃是天主和耶穌基督對於罪人的愛,因此在教父們詮釋聖經的作品中,這位善心的撒瑪黎雅人常被當作代表耶穌自己的最佳圖像。



    32又来了个肋未人,走到这里,看见这人,也从旁边走过去了。

    33有个撒玛利亚人路过,发现了这人,十分同情他。

    34他上前给他在伤口处抹上油和酒,包扎起来;又扶他上自己的牲口,送到客店,小心照顾他。

    35次日,他拿出两个银元交给店东说:‘请照顾他,如果需要更多的钱,我回来补还你。’

    36你认为这三人当中,谁成了那被劫者的邻人呢?”

    37他回答:“是那怜悯他的人。”耶稣就说:“你也去照样做吧!”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2010年7月10日玛窦福音10:24-33
下一篇:2010年7月12日玛窦福音10:34-11:1
发表评论

Copyright 2006 牧灵圣经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