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浏览牧灵圣经网站.
logo
网站导航
热门关注
随机推荐
当前位置:牧灵圣经首页 >> 圣经培训 >> 每日福音 >> 浏览文章
2012年11月2日玛窦福音25:31-46 (追思已亡节)
来源:注释:思高推广中心 作者:经文:牧灵圣经 日期:2012年10月31日 访问次数:

     读经一:罗6:3-9

    3你们知道:我们众人受洗进入基督耶稣内,也就是受洗与他同死。

    4经过这一洗礼,我们与他同归于死,一起被埋葬。又如基督借父的光荣从死者中复活。同样地,我们也要开始新生活。

    5因为如果我们与他合一,经历他的死亡,我们必然也将经历他的复活。

    6我们的旧我,已跟基督同钉于十字架上。其中的恶性已被摧毁,好叫我们不再做罪恶的奴隶。

    7因为人一死,就脱离了罪恶,无所亏欠。

    8但我们若是与基督同死,我们相信将与他同生。

    9我们知道基督既从死者中复活,就不会再死;死亡再也无法支配他。


释义(吴素贤)

基督徒的生命因受洗而有所改变,相似主基督的生命过程。基督为罪人死于十字架上,使基督徒透过受洗,结合于主基督的死亡,属于罪恶的旧我已经死亡了;天父使主基督光荣复活了,基督徒也结合于主基督的复活而拥有崭新的生命,不再是罪恶的奴隶,成为复活主基督的肢体。

因此,基督徒不应该再生活于罪恶的权势之下,反而要借着主基督复活的德能,活在主内。

     玛窦福音25:31-46

    最后的审判

    31“当人子在他的光荣中,伴随着众天神一起来临时,他将坐在荣耀宝座上,

    32天下万民都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分开,好像牧人把绵羊和山羊分开一样;

    33他要把绵羊放在右边,山羊放在左边。

    34这时君王要对右边的人说:‘蒙受我父祝福的人,来吧!来共同享有在创世之初就为你们预备的王国吧!

    35因为在我挨饿的时候,你们给了我吃的;我焦渴的时候,你们给了我水喝;我流浪的时候,你们收留了我;

    36我衣不蔽体时,你们给了我温暖;我生病时,你们来看我;我坐牢时,你们来探望我。’

    37那时候,这些义人问他:‘主啊!几时我们见你挨饿而给了你吃的呢?见你渴而给你水喝呢?

    38几时见你流浪而接待了你呢?几时见你赤身裸体而给过你衣穿呢?

    39几时见你生病或坐牢而看望过你呢?’

    40君王回答:‘我实在跟你们说:你们对我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人这样做过,就是为我做的。’

    41然后他又对左边的人说:‘离我远点,遭诅咒的人群,跳进那为魔鬼和他的爪牙们准备的永不熄灭的火中。

    42因为我饿时,你们任我挨饿;我渴了,你们不给我水喝;

    43我流浪时,你们任我无家可归;我衣不蔽体时,你们任我饱受风寒;我生病或坐牢时,你们都不来看望我。’

    44他们也都争着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看你饥寒交迫,四处流浪,而不关切你呢?什么时候见你衣不蔽体,生病或坐牢而没去安慰你呢?’

    45他回答说:‘我实在跟你们说,无论什么时候,你们拒绝帮助一个微不足道的人,就是拒绝帮助我。’

    46所以这些人会得到永恒的惩罚,而义人则进入永生。”

注释:最后审判的「启示」

 玛窦福音的末世言论中有两个高峰,首先是「人子来临的先兆」(二四29-31),其次是「世界末日的审判」(二五31-46),而这段经文就是本主日的福音内容。这是一个刻意安排的审判场面:「人子在光荣中,与众天使一同降来……一切民族都要聚在他面前。」它不是一个比喻,而是一个图像性的「启示言论」 :人子坐在审判宝座上,分别义人和罪人,并且给予决定性的判决:永罚或永生(二五46)。最后审判时的标准是具体地爱近人的行动,因为耶稣自己和一切受苦的人认同:「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

 经文结构

 这段经文的结构十分清楚,先是一个交待事情发生情景的「引言」(二五31-33),接着便是整个审判过程的报导(34-45),其中以完全对称的方式表达出审判者和义人(34-40)以及和罪人(41-45)之间的对话,而最后便是审判的执行(46)。

整篇经文是一个修辞学上的杰作,以极度尖锐的方式表达出决定性的思想:审判的标准在于对人子最小兄弟(姊妹)所做的爱德行动;或者疏忽了对这些「最小者」-意思是受苦者和身陷困境者-应尽的责任。

 经文的背景

 人子出现的情景,明显地受到旧约中默示文学所描述的「上主的日子」(岳四1-2;匝十四2-3;依六六18)的影响。人子来时将分别义人和罪人,如同牧人分开绵羊和山羊一样。这里反映出一个巴勒斯坦地区的生活背景,当地人在白天把一切牲畜放在一起牧放,到了夜里则分别关在不同畜栏中,因为山羊需要比较温暖的地方。此外,福音经也用了一般常用的象征:右边是好的,而左边则是不好的象征。

 个人的审判

 最后的判决是根据每个人作为而订的,每一个人都要站立在审判宝座前,依据他是否有爱德行为而被审判。虽然「一切民族」都聚集在审判宝座前,但这里却明显的并非「民族性的集体审判」,而是针对每一个人独立施行的审判。

 在爱德行动中和耶稣相遇

 福音中提出六种具体的「爱德」行动,只是一些例子,真正的爱德行为当然远超过这些。真实的、行动的爱,是玛窦福音中特别重要的思想(五7,九13,十二7),对初期基督徒而言,耶稣的宣讲遗留在世间最大的效果,就是满全祂的爱的命令。因此,福音直接把这些爱德行为和耶稣联系在一起:凡是对耶稣的最小兄弟所行的爱德,都是对他做的。这说明义人在「最小者」身上和耶稣相遇,虽然他们可能在当时并未察觉。

 审判的君王就是世上的耶稣

 如何了解审判的人子和最小者的认同呢?人子之所以如此说话,一方面因为祂曾经在人群中生活,立下了爱的榜样,并要求大家照样去行;另一方面祂现在以生活的、末世的审判者的身分再次出现,要求大家交帐。这里我们清楚的看出现世和未来的关系:审判的君王(人子)就是曾在世上生活的耶稣。

这些「最小者」是人子的「兄弟」,这样的思想大概来自于信仰团体中彼此以兄弟称呼(五22-24),但在普世性福传和末世性审判的视野中,被扩展到一切的人。福音强调这是一个施于「一切民族」的审判,暗示在福音经文形成之时,福传时代业已开展,因此,普世各民族都将面临末世性人子的审判。

 审判的确定性

 经文最后以极简短的方式叙述了审判的执行:忽略而未实行爱德诫命的人,必遭受永远的处罚;而义人则将获得永生。这个经文所描绘的图像,当然不能被了解为具体的审判过程;作者的目的在于强调审判者人子的话具有决定性的效力。这是初期教会对耶稣爱德诫命继续反省后,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结果。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2012年11月1日玛窦福音5:1-12(诸圣节)
下一篇:2012年11月3日路加福音14:1,7-11 (常年期第30周星期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