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浏览牧灵圣经网站.
logo
网站导航
热门关注
随机推荐
当前位置:牧灵圣经首页 >> 圣经培训 >> 每日福音 >> 浏览文章
2012年9月2日马尔谷福音7:1-23(常年期第22主日)
来源:注释:思高推广中心 作者:牧灵圣经 日期:2012年08月28日 访问次数:
    真正的干净

    1在耶稣四周,聚集了法利塞人和来自耶路撒冷的经师。

    2他们看见耶稣的几个门徒用不洁的手吃饭,即没洗手吃东西。

    3法利塞人和所有的犹太人,都谨守祖先传统,餐前定要仔细洗手。

    4从市场上回来后,若不先行沐浴,就不进餐用食。他们还拘守奉行很多类似的传统:比如怎样擦洗杯子、罐子和铜壶。

    5所以法利塞人和经师都问耶稣:“为什么你的门徒不遵守祖先遗训,用不洁的手拿东西吃呢?”

    6耶稣回答说:“做作的人!依撒意亚在他的记载中说得真对:这民众用嘴巴来光荣我,他们的心却离我很远。

    7他们对我的祭拜,不值一提。因为他们教训人的典章只不过是人的法规而已。

    8你们忽略了天主的诫命,只拘守人的传统教条!”

    9耶稣又说:“你们竟然放弃了天主的诫命,为抓住不放你们自己的传统!

    10梅瑟已说过:孝敬你的双亲。又说:咒骂双亲的,就该处死。

    11而你们却说:人可以对父母说:‘那该供养你的,我已把它当作科尔班(奉献给天主的财产)了。’

    12如此一来,你们就不必再奉养父母亲了。

    13其实你们是废弃了天主的话,而追随了你们自相传授的传统。你们还做了许多诸如此类的事!”

    14耶稣又叫过群众来,对他们说:“好好地听,要弄明白。

    15不是由外进入人内的,使人肮脏。而是从人内心而来的,方使人肮脏。

    16愿有耳能听的,听吧!”

    17耶稣离开群众,回到屋里,门徒问他这句话的含义。

    18他说:“你们也如此心智闭塞吗?难道你们不明白:凡是由外进入人内的,不能使他污秽!

    19因为这些东西进不到他心里去,只经肠肚,再成了废物排出去。”

    耶稣这样说是指一切的食物都是洁净的。

    20他又继续说:“由内心而来的,才会使人污秽不洁。

    21因为恶念是从人内心产生的。

    22邪淫、偷窃、谋杀、奸淫、贪财、恶毒、诡诈、放荡、嫉妒、毁谤、骄傲和狂妄,

    23所有这些来自内在的恶念,才会使人污秽不洁。”

【经文脉络】

 
这个主日的弥撒福音选读再次回到马尔谷福音的循环,经文选自谷七1-23,但是并非整段经节而是以「摘要」的形式出现(七1-8;14-15;
21-23),我们根据诠释的原则,将在这里介绍这整段福音的经文大意。

这段经文的主题是耶稣关于「洁净」与「不洁净」的教导,由于耶稣的门徒们以不洁净的手吃饭,因而遭到批评与攻击,耶稣利用这个机会教导什么是真正的洁净。经文中耶稣面对许多不同身分的对手或群众:首先是法利塞人和经师,他们观察耶稣以及祂的门徒们的生活而对他们提出攻击(1-5),面对这个批评,耶稣提出两段答辩(6-8、9-13);从第14节开始耶稣教导的对象变为群众(14-15),但是主题仍然未变;从第17节开始耶稣教导的对象又转变为
门徒,且不是在公开场合,而是在「家中」私下给予的教导(17-23)。

 
对手的攻击

 
经文一开始,耶稣的对手「法利塞人和一些从耶路撒冷来的经师」首先登场,「聚集到耶稣跟前」。 (1)这些人熟知梅瑟法律、以及在犹太传统对梅瑟法律所做的诠释,他们攻击耶稣是「自由派」人物,并具体的指出,耶稣的门徒用「不洁的手吃饭」。这段经文大概反映了初期的基督徒团体的生活实况,他们不再严格的按着梅瑟法律遵守一切用餐的规矩。福音经文接着为那些非犹太人的读者解释,所谓「不洁的手,就是门徒们用没有洗过的手吃饭」(2),接下来又更进一步说明,当时法利塞人和犹太人的生活传统(3-4)。
这些解释当然只是一个详细历史背景的缩影,只为突显耶稣和门徒们相反祖传的法律。

 
耶稣的反驳(一)

 
法利塞人和经师利用犹太祖先的传统攻击耶稣,耶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引用先知的话揭露他们的伪善。祂引用依二九13的话回应对手,指出他们强​​调传统是出自于虚伪,就如「以色列子民用虚伪的口舌赞美天主,他们的心却离天主很远」(6)。耶稣这段话教导我们如何恰当地分辨神类:天主的法律超过人的诠释,人不可把自己的期待或诠释作为绝对的标准来钳制他人。
如果传统不能激发人对神的感恩与朝拜,那么传统就不再表达神的旨意,而变成了人的法律而已。

 
耶稣的反驳(二)

 
第9-13节是耶稣针对法利塞人的指控所做的第二段答覆,这段经文具体以「第四诫」做为例子,讲述法利塞人如何把天主的诫命简化为人的传授。耶稣强调真正重要的是天主的话,天主的话就是祂的法律。整部福音显示,只有耶稣对这些法律提出最正确的诠释,其中最根本的表达就是,祂把旧约所留传下来的一切法律,综合为「两条最大的法律」(参阅:谷十二28
-34)。

 
公开教导群众

 
接着耶稣转向「群众」发言─ 经文预设这些群众一直在场,见证了耶稣和法利塞人间的冲突。耶稣对他们说:「你们都要听我,且要明白!」(14)同时耶稣用比喻教导群众(15),祂以二元对立的方式来区分「洁净」与「不洁净」的内涵,
与之对应的就是「进到人里面去的」以及「从人里面出来的」。

耶稣对于「洁净」与「不洁净」的看法,颠覆了犹太人传统法律的见解。犹太传统一直认为外在的不洁能够传染给他人,耶稣却指出,真正造成不洁净的原因是人自己的思想、言语和行为。
前面第2-5节和第9-13节的经文就是具体的例子,而在这段经文之后17-23节的经文,也是继续更深入的解释15节的比喻。

 
私下对门徒的教导

 
耶稣在教导群众之后,接着私下在「家里」教导祂的门徒(17-23),刻意地和公开的教导有所区隔。耶稣用比喻公开教导群众,只私下对门徒解释比喻。这个教导指出决定一切的关键并非「肚腹」,而是人的「心」。这里大概反映了初期基督徒团体的生活实践,他们认为犹太传统关于「洁净」与「不洁净」的严格区别,在耶稣的教导下已不再重要。
耶稣并非只对人所订出的繁琐规矩提出批判,而更是积极的肯定天主所造的万物都是好的:「一切食物都是洁净的」(19)。

接着耶稣更具体的说明,为什么由人心所产生的是不洁净的,因为「恶念、邪淫、盗窃、凶杀、奸淫、贪吝、毒辣、诡诈、放荡、嫉妒、毁谤、骄傲、愚妄」等罪行,都是由人心所发出来的。由这些话我们看出来这段经文已具有「伦理性」的重点,耶稣关于洁净以及不洁净的教导,已超越犹太传统中的「礼仪性」规矩,强调如何将「洁净」以及「神圣」的概念
,具体的放入基督徒的生活中提醒每一个基督徒,在跟随耶稣的道路上也必须遵守天主法律。

 
【综合反省】

 
由于耶稣的来临,使天主亲近祂的子民成为具体可见的事实,耶稣大能的言行,表达了「天主与我们同在」。这个事实也导致「洁净」的法律得到新的定义,洁净与不洁净的区分,不再是外在的遵守祖传关于饮食的各种规矩与否,而是一个人是否真实的归向基督、归向天主;重要的不再是外在的礼规,而更是内心的皈依,以及相称的信仰生活实践。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2012年9月1日玛窦福音25:14-30
下一篇:2012年9月3日路加福音4:16-30 (常年期第22周星期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