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二(首先是为初果的基督,然后是属于基督的人。)
恭读圣保禄宗徒致格林多人前书 15:20-26
基督为我们开辟了大道
20实际上,基督已从死者中复活了,成为所有安眠人初熟的果实。
21死亡因一个人降在我们身上,死人的复活也是从一个人来的。
22众人都会死,因为他们都属亚当。他们也将在基督内复活。
23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时间次序:首先是基督,其次是他再来时,属于他的人。
24再后,才是世界末期,那时基督将统辖宇宙里所有的律法、强力和权能,他将之都交在天父手中。
25经上说他要为主,直到把他的敌人踏在脚下,
26最后征服的仇敌即是死亡。
恭读圣路加福音 1:39-56
玛利亚拜访依撒伯尔
39数日之后,玛利亚出门赶往犹太山区的一座城镇,
40到匝加利亚的家中去拜访依撒伯尔。
41依撒伯尔一听见玛利亚的问候,胎儿就在她的腹中欢跃。依撒伯尔充满了圣神,
42高兴地大声说:“你在女人中是有福的,你怀的胎儿也是有福的!
43我主的母亲前来看望我,我怎么当得起呢?
44你的问候声传入我耳际的那一刻,胎儿就在我腹中欢欣跃动呢!
45你坚信上主的话必会实现,你是多么有福啊!”
46玛利亚说:
“我的灵魂颂扬上主,
47我的心灵欢跃于我的救主、天主。
48因为他垂顾了他卑微的使女,
今后万代的人都要称我有福。
49全能者给我作了奇事,
他的名号何其神圣。
50他对敬畏他的人们,
广施慈爱,千秋万世。
51他运用手臂,大施神威,
把心高气傲的人击溃。
52他从高位上推下权贵,
却提拔了弱小卑微。
53他使饥饿者饱飨美味,却使富有者空手而回。
54他扶助了他的仆人以色列,
因为他常念及自己的仁慈。
55正如他曾应许我们的先祖,永久眷顾亚伯郎和他的家族。
56玛利亚在依撒伯尔家住了约三个月,然后就回去了。
节日与福音选读
天主教会每年8月15日庆祝圣母升天节,由于台湾地区并非基督信仰盛行之地,当日并非公共假期,因此将这个重大的节日移至主日庆祝。在这一天信仰团体在感恩礼中一起聆听路加叙述的「圣母访亲」的故事(路一39-56)。
路加福音的叙述特点
路加福音头两章交互地叙述若翰与耶稣的诞生故事,这段福音叙述两位胎中怀有婴孩的母亲会面的情况。路加报导「天使报喜」的时候,曾经告诉玛利亚关于依撒伯尔老年怀孕的喜讯,这是说明天主无所不能的「记号」。玛利亚得到这个资讯而欢乐地去拜访自己的表姊,两位妇女互相肯定她们怀孕的状况,给予妇女们双重的尊荣。有关玛利亚拜访依撒伯尔的叙述,整个焦点首先集中在若翰的母亲身上,但是依撒伯尔腹中胎儿欢悦的情况又使读者们的注意力转向玛利亚,而若翰也因此在母胎中就已成为耶稣的前驱。整段叙述的重心当然还是集中在耶稣身上,这一点不但可以由依撒伯尔为了玛利亚和耶稣而赞美天主看出来,而且玛利亚因听见依撒伯尔的话而唱出的「谢主曲」(46-55)更是完全不再提及依撒伯尔和若翰。
玛利亚的信德与爱心
由于在天使报喜之时,玛利亚得知她的亲戚依撒伯尔怀孕的喜事,遂立刻动身前往犹大山区去拜访依撒伯尔。这是一个非常遥远而且危险的旅程,玛利亚的行动显示出她对于天主的信仰,她相信了天使所说的话:「依撒伯尔虽在老年却怀了男胎」(一26)。虽然从纳匝肋到犹大山区的路途相当遥远,但路加完全没有报导这个旅途的过程,而直接叙述玛利亚到达依撒伯尔家中时所发生的情景。
相遇和问候
玛利亚到达目的地后,立刻向依撒伯尔问安。路加福音头两章记载了许多相遇的故事,和彼此问候的情况,这些相遇都来自于天主的安排,天主的主动介入往往把人联系在一起,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救援逐渐展开。玛利亚和依撒伯尔的彼此问候,表达这个相遇充满爱情。在古时希腊、罗马以及犹太人彼此的祝福和今日相当不同,以往的祝福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愿望而已,而是实在地具有产生效果的力量。路加并没有报导玛利亚的问候语,只把注意力集中于依撒伯尔的回应。
若翰:耶稣的前驱
依撒伯尔所怀的胎儿在她腹中跳跃(41和44),这是一个充满象征性的记号。天主不仅运用人间的话语,而且也采用人类肢体的语言来传达讯息。就如厄撒乌和雅各伯在母胎中的表现,就预示了他们未来的关系(参阅:创二五22-28),同样地,洗者若翰虽然目前仍在依撒伯尔腹中,就已经开始执行作为耶稣前驱的先知性任务了,他在母腹中欢喜跳跃,显示玛利亚腹中所怀的胎儿就是默西亚。
上主天主的祝福
若翰在母亲腹中欢喜跳跃,来自于圣神充满的效果,依撒伯尔因此而发出先知性的呼喊。依撒伯尔充满喜乐的欢呼,和腹中胎儿的欢跃,都生动的宣告救恩历史展开新的扉页。依撒伯尔呼喊的话并不是一个「祝福」,而是宣告一个事实:「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儿也是蒙祝福的。」(42)这句话中并没有指出玛利亚和她腹中的胎儿受到「谁」的祝福,意思就是天主祝福他们。这是圣经文学中一种特殊的笔法,一般称之为「神学性的被动语态」:犹太人由于避讳直接称呼天主,因此往往用被动语态来表达,在话语中未明白指出的行动者就是天主。
天主也采用话语祝福人,而天主说出的话具有实际的力量。上主的祝福一直陪伴着领受天主使命的人,但是这个祝福并不排除苦难(参阅:路二35),路加福音从天主对于玛利亚和耶稣的祝福开始,而结束于复活的主对门徒们的祝福(路二四50)。
玛利亚:信德的模范
依撒伯尔接着说:「吾主的母亲驾临我这里,这是我那里得来的呢?」(43)这个修辞学的问句预示了耶稣被举扬之后将要得到的称号「主」,如此一方面表达出玛利亚的召叫之独特性,另一方面也同时清楚地显示耶稣和天主之间特别亲密的关系。依撒伯尔在圣神感动之下最后说的话,则是赞扬玛利亚的信德(参阅:路一38),「那信了由上主传于她的话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 (45)玛利亚在此被表达为聆听天主圣言最好的榜样(参阅:路八1-21),她的信德和匝加利亚的不信形成强烈的对比(参阅:路一20) 。
圣母「谢主曲」
这段经文的最后是玛利亚听到依撒伯尔的问候语之后所做的回应,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囿于篇幅无法在此详述,只能以最精简的方式综合说明。这段经文本身是一首赞美的诗歌,教会传统上称之为玛利亚的「谢主曲」,因为玛利亚在此几乎是神魂超拔般地以咏唱来回应天主在她的身上所行的伟大奇事。
这首赞美诗中交错着「卑微与高举」、「谦逊与举扬」等对立性的词句,正是玛利亚生命的写照,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对于天主的赞美,祂是伟大的、全能的、仁慈的与忠信的天主。天主满全了祂对选民的许诺,俯允所有向祂求助的贫穷和卑微的人,因此,以色列的一切信者,以及世世代代的基督徒,都不断地用这首诗歌赞美天主。
【综合反省】
路加福音以非常技巧的方式,将洗者若翰和耶稣的童年故事连结在一起。玛利亚和依撒伯尔的相遇含有丰富的神学意义,表达玛利亚特别蒙受天主祝福、她超越一切人的信德、以及她对他人的关怀。
玛利亚和依撒伯尔的相遇同时也是耶稣的前驱(若翰)和默西亚的相遇,路一15关于若翰的预言在此得到实现,基督徒读者因此坚信,若翰是耶稣基督的前驱。若翰在母胎中就被圣神充满,而依撒伯尔充分地了解这个记号,因此满心喜悦地称赞玛利亚是有福的,因为她相信了上主的话;而玛利亚则称颂天主的伟大。
直到今日基督徒仍不断的重复依撒伯尔问候玛利亚的话:「万福玛利亚」,同时也不断地和玛利亚一起咏唱「谢主曲」。这首诗歌特别适合于今日的庆典,玛利亚一生的卑微顺服,完美地回应天主对她的特别宠幸,而最终赏给她整个人类生命的满全─ 在天堂永远生活于天主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