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读亚毛斯先知书 7:12-15
12阿玛责雅对亚毛斯说:“有远见的人,请你快走吧!回到犹大国去,在那里说预言糊口吧!
13永远不准你在贝特耳说预言了,因为这里是王的圣所,国的圣殿。”
14亚毛斯回答阿玛责雅说:“我原不是先知或先知的弟子,只是一个牧羊人,兼做修剪无花果树的工作。
15但是雅威在我放羊时,把我提来,对我说:去,向我的子民以色列说预言。
恭读圣保禄宗徒致厄弗所人书 1:3-14
1我,保禄,蒙召为宗徒,并非由于人,也非借着某人,而是由耶稣基督和使他从死者中复活的天主父。
2我及与我在一起的众弟兄,问候迦拉达的各教会:
3愿你们领受天主我们的天父和主耶稣基督的恩宠与平安:
4他按天主父的旨意,为我们的罪舍弃自己,以拯救我们脱离这邪恶的时代。
5愿光荣归于天主,直到永远,阿们!
没有别的福音
6我感到惊奇,你们竟这么快就舍弃了借着基督恩宠召唤你们的那位,而去皈依另一福音。
7其实,并没有别的福音,只是有些人在你们中间制造混乱,企图更改基督福音。
8即使是我们自己,或从天降下的天使来跟你们宣讲不同于我们向你们宣讲过的福音,我也要说:“滚开!”
9我从前说过,现在我还要再说:谁若给你们宣讲与你们最初接受的不同的福音,就赶走他!
10我们是要讨人的喜爱,还是要顺从天主呢?难道我是在努力讨人欢心吗?如果我还是致力于取悦于人,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
是耶稣基督给我的启示
11我提醒你们,弟兄们,我宣讲的福音,不是人的信息,
12我不是从人那里领受的,也没人这样教过我,而是基督耶稣给我的启示。
13你们听说了,我当年在犹太团体中的态度,我曾竭力迫害天主的教会,想要消灭它。
14在犹太教里,我比许多同龄的犹太人更热忱急切地拥护祖先的传统。
恭读圣马尔谷福音 6:7-13
耶稣就往四邻乡镇周游讲道去了。
7他召来十二宗徒,开始派他们两个两个的出去,赐给他们制服不洁恶魔的权柄。
8他吩咐他们除了棍杖外,什么都不要带:不要带干粮,不要带包袱,也不用带钱,
9只要脚上穿双鞋,不要带两件内衣。
10他又说:“若哪家开门欢迎你们,你们就住下来,直到离开的时刻。
11要是人家不愿接待你们,不想听你们的道理,你们就离开那里,跺跺脚上的尘土,作为反对他们的证明。”
12于是,他们就这样出去传道施教,呼唤人们悔过。
13他们驱除恶魔,并且给病人傅油,治愈了很多人。
【经文脉络】
马尔谷福音以「招收门徒」开始报导耶稣的公开生活(一16-20)。耶稣由门徒中特别选定十二人,目的是赋予他们驱魔的权柄,派遣他们去宣讲,形成我们惯称的「十二宗徒」(三13-19)。不过,这个派遣直到谷六7-12才兑现,这段经文就是这个主日的福音内容。
十二门徒
「耶稣叫来十二门徒,开始派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出去,赐给他们制伏邪魔的权柄。」这段叙述是直接回应谷三14-15的经文。福音作者指出这十二人在门徒团体中具有某种特殊性,他们是一直在耶稣身旁、和祂最亲近的人。他们的特殊性更表现在耶稣派遣他们外出传扬福音,并把自己的权柄授予他们。在这段福音当中,特别以驱魔的能力来表达它来自于耶稣的权柄。他们透过驱魔和宣讲,为耶稣默西亚使命作证、告诉世人:使人得到自由和救恩天国将要来临。门徒们以两个两个的被派遣出去宣扬福音,如此的方式显示出当时生活的智慧,并且完全符合圣经的教导(参阅:申十九15;玛十八16)。
门徒们的装备
耶稣教导门徒外出福传时如何装备自己(8-9),然而祂所给的指示多半是消极性的表达:门徒几乎什么也不用带,因此显示出福传者的根本生活态度应该是一无所需的。在耶稣的时代,有许多不同的人巡回各处宣讲某种信念,他们当中的确有些人表达出拒绝拥有任何财产的生活态度。但是,门徒们拒绝拥有任何东西却有独特的原因,这个态度源自于他们和福音、以及耶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拒绝一切的态度显示出,他们对于他们的宣讲具有完全的信心,是完全信任天主的最好见证。
与人相处的态度
耶稣对于福传者的居所只给一个含有正反两面情况的指示,积极而言:如果他们在某人家中得到友善的接待,就应该住在那里,直到从那里离去,不可再更换居住地。如果有人接纳门徒进入自己家中,理所当然地表示这个家庭接受了门徒所宣扬的福音喜讯。这段经文大概反映了早期的历史情况,初期基督徒的福传工作都是以一个具体的家庭做为根据地和出发点。要求门徒停留在一个固定的家庭当中,目的是为使所传的福音喜讯在此生根结果,进而建立一个「家庭教会」团体。
门徒们也可能遭遇消极的经验:如果他们所碰到的家庭不愿接待他们,那么门徒们就不应在此久留,而且必须拂去「脚下的尘土,做为反对他们的记号」。拂去尘土的行为,是旧约中人们面对不洁的情况表达自保的行动。因此福音经文显示,凡是不愿意聆听耶稣的福音,就有如外邦人的地区一样是不洁净的。对马尔谷而言,拒绝福音喜讯是非常严重的事,因为拒绝福传的使者,就是拒绝那个在末日审判时能够拯救人的福音喜讯。因此,门徒以拂去脚下的尘土所作的见证,其效果将一直延续到天主的审判台前。
执行福传使命
福音最后摘要性的报导门徒们采取行动,执行福传使命。他们和耶稣一样「宣讲,使人悔改,并驱逐了许多魔鬼。」(13)悔改的要求和天国的宣讲是密不可分的(一15),门徒的工作成果是显著的,他们和耶稣一样能行大能奇迹,「治好许多病,驱逐许多魔鬼」。整部马尔谷福音只有这里将「傅油」和「治病」连结在一起,在希腊、犹太社会当中,油一直是最常见、最普遍的外伤治疗药品(参阅:路十34)。但是,这个油在此处应该具有特别的意义,由于使用这些油的是门徒们,因此,这段经文可能反映了当时信仰团体的一种习惯:油象征天主祝佑的保证,故能使有患病的身体得到治愈。治病和驱魔的事实,都是天主救援的象征,人们应该在这些奇迹之中看见天主的国业已临近。
【综合反省】
福音作者将耶稣派遣门徒的报导安置在非常恰当的位置,在耶稣遭受了家乡纳匝肋人的拒绝以后,作者立刻提到耶稣派遣门徒外出传教,同时教导鼓励他们,即使面临各种困难、剥削以及一无所有的情况之下,永远不要放弃传扬福音的使命。
派遣十二位门徒外出传福音的叙述,显示了耶稣根本的关心,祂希望天国的福音能够更广泛的传扬,让更多的人认识并接受。十二门徒之所以得以分享耶稣的权柄,完全是由于天主的能力和仁慈,天主愿意在耶稣的门徒团体当中召选特别的人,给予他们特殊的使命和能力,使他们成为天国的使者。
马尔谷在叙述耶稣派遣十二门徒外出宣扬福音,基本上预先指出耶稣复活后,门徒团体外出传福音的情形;复活后的教会团体的福传工作,根本上就是延续耶稣曾经给予宗徒们的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