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不要把祭献的圣物给狗。不要把珍珠扔给猪。它们会糟蹋了珍珠,反过来咬伤你们。”
12“你们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们,你们就得怎样对待别人。这就是法律和先知所教诲的。”
13“你们由窄门进去吧!引人走向死亡的门是宽敞的,路是广阔的,一大群人正往那边走。
14但通往生命的门是那么的窄,路是那么的崎岖,找到它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释义
玛窦福音第七章是『山中圣训』的最后一部份,由一连串的训言所组成。虽然这些训言具有不同的主题,但都属于基督徒应有的基本态度,也因此被福音作者编辑在一起。今天的福音包含了其中的三段训言。
首先是第6节。这节经文与上下文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因此产生诠释的困难,不过圣经学者大多认为,这句经文谈论的是传福音的「对象」问题。犹太人轻视外邦人,常用狗和猪来指涉他们。玛窦福音可能用这样的俗语来指涉敌视耶稣福音的经师和法利赛人。第二世纪的基督徒作品「十二宗徒训诲录」,则又引用这句话表达「不可让未受洗者领圣体」。
第12节被称为道德的「黄金律」(The golden rule),这条黄金律在基督以前的犹太或其它古代文学中都可发现,犹太经师黑莱尔(Rabbi Hillel,基督前一世纪)的说法是极有名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即是全部的法律,其他都是诠释。」耶稣的教导则更进一步地,积极地鼓励基督徒去作期望别人为自己做的事。
最后13-14节是所谓「窄门」的比喻,反映出在旧约中所谓「善恶两路」的观念(参阅:咏一)。城市的宽门和大路容易被人发现,引诱人走,但窄门则不容易引起注意,不容易找到。为了发现这条路,要紧的是依靠耶稣,跟随祂的训言。
反省
除了传扬福音的热忱之外,我是否也谨慎分辨不同的人对于接受福音的心理准备也有所不同?
想想今天的「黄金律」,是否我也愿意尝试把自己期望得到的,先付出给别人?我是否愿意跟随基督,走福音的幽暗「小路」?
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