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在十二个门徒中,有一个依斯加略人犹达斯,去见司祭长们,
15说:“我把耶稣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什么?”他们就给了他三十块银币。
16那以后,他就找机会出卖耶稣。
最后的晚餐
17无酵饼节的第一天,门徒们问耶稣:“你要我们在哪里为你预备逾越节的晚餐呢?”
18耶稣回答说:“到城里去,到某人家里,跟他说:老师说:‘我的时辰到了,我要和我的门徒们在你家过逾越节。’”
19门徒们按照耶稣的吩咐去做,准备了逾越节晚餐。
20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个宗徒同席,
21正在吃饭时,他对他们说:“我跟你们说实话,你们当中有一个要出卖我。”
22他们就非常难过,一个一个地问他:“主,是我吗?”
23耶稣说:“那与我同时伸手进盘子的人就是要出卖我的人。
24人子定要照经上所写的那样离去,然而出卖人子的人真是不幸,倒不如他没出生更好!”
25犹达斯也开口问:“拉比,是我吗?”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
释义
三部对观福音中都记载了这段故事,并且指出犹达斯的别名「依斯加畧」,福音强调他是「那十二人中之一」,表达了他与耶稣之间的亲密关系。玛窦将犹达斯出卖耶稣的记述,直接安排在伯达尼晚宴后,似乎有意将犹达斯的「忘恩图财」(玛二六15)与晚宴中那位女子的「知恩报爱」作对比。
三十块银钱是梅瑟法律中为买卖奴隶,或为抵偿一个奴隶性命的最低价钱(玛二七9-10;匝十一12),犹达斯以此价钱出卖耶稣,这对耶稣是一种屈辱,也意味着犹达斯只重视利益,完全将耶稣的教导和情谊置之脑后。
耶稣亲口说出「我的时候近了」,显示耶稣对于自己的苦难已有先见之明;耶稣受难并非决定于仇人的强迫,也不是犹达斯的出卖,而是祂自己甘愿顺从天父的旨意。面对犹达斯的决定,耶稣仍给予最后的规劝,并且隐约预言,出卖祂的人未来的命运(玛二六24)。但是犹达斯仍无动于衷,且深怕别人猜疑,而与其他门徒一样询问耶稣是谁出卖祂,甚至为掩饰自己的阴谋而语带谄媚的仍称耶稣为「辣彼」。耶稣的回答一方面是对犹达斯最后一次的悔改召唤,另一方面更显示耶稣是主动地接受苦难。
反省
当我的期望与现实不相符时,我有何反应?信仰如何帮助我面临这样的情况?
我曾在信仰的路途上跌倒吗?我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况?是设法使之合理化?或是谦虚地承认自己的软弱而悔改?
当别人对我的言行给予建议、纠正时,我如何回应?
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