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晚餐的时候到了,耶稣入席,宗徒和他同座。
15他对他们说:“我盼着在受难前,和你们一起吃这逾越节的晚餐。
16我告诉你们,非等到它在天主的国里完成,我再不吃逾越节的晚餐了。”
17他拿了一只杯,感谢了,说:“你们接过去,彼此分着喝吧!
18我告诉你们,今后,非等到天主的国来临,我不再喝这葡萄汁了。”
19耶稣又拿起饼来,感谢了,分开,交给他的门徒们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牺牲。你们要这样做,来纪念我。”20晚餐后,他同样拿起杯来,说:“这一杯就是我的血,新盟约之血,将为你们而倾流。”)
21但是那出卖我的人的手正与我同在桌上。
22人子固然要依照预定的去死,但那出卖他的人倒霉了。”
23他们便开始彼此询问,他们当中到底谁会做这种事。
24他们中又起了争执:在他们中谁算是最大的。
25耶稣说:“世上的民族有君王统治,掌握强权管辖人民的就被称作君主。
26你们却不该如此:你们中最大的应成为最小的,做首领的,该如同臣仆。
27谁是最大的呢?是坐席的?还是服侍人的?当然是坐席的大。然而,我在你们中就像侍候人的人一样。
28我受磨难时,你们一直与我同在。
29正因如此,我要像我父给我王权一样,将王权给你们。
30你们将在我的国里,在我的筵席上吃喝。你们要坐在宝座上,审判以色列的十二支派。
31西满,西满,撒殚已求得许可,要像筛麦子一样,来动摇你们。
32但我已为你祈祷,使你不至丧失信心。将来你回头后,要坚定你的弟兄们。”
33伯多禄说:“主呀!我准备要随你入狱至死。”
34耶稣却说:“我告诉你伯多禄,今夜鸡叫之前,你会三次不认我。”
35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当初派遣你们出去时,不带钱囊,不带粮袋和鞋子,你们可曾缺乏什么?”他们都说:“没缺什么。”
36耶稣又说:“可是现在,有钱囊的,带着吧;有粮袋的也带着它;没有剑的,要卖了外衣去买一把。
37我告诉你们,经上写着:‘他将被列入罪犯之中。’这些话要在我身上应验,有关我的事,都将应验了。”
38他们说:“主!看!这里有两把剑。”他说:“够了!”
山园祈祷
39耶稣出来,照常往橄榄山上去,门徒跟在他后面。
40到了那地方,耶稣说:“祈祷吧!免得陷于诱惑。”
41然后,他离开他们,约在一石远的地方。
42他跪下来祈祷说:“父啊!如果你愿意,请为我免去这一杯吧!但是,不要照我的意思,而要按你的旨意成就吧!”
43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给他,增加他的力量。
44耶稣极度苦闷,祈祷更加恳切,汗水如同血珠,滴在地上。
45他结束祈祷站起身,回到门徒那里,看见他们都因忧闷而睡着了。
46便对他们说:“你们怎么都睡着了?起来祈祷,免得陷于诱惑。”
47他还在说话时,来了一群人,为首的就是十二人之一的犹达斯。他靠近耶稣,亲吻他。
48耶稣对他说:“犹达斯,你用这吻来出卖人子吗?”
49耶稣周围的人,一见要发生的事,就对他说:“主啊!我们能用剑吗?”
50其中一人刺向大司祭的仆人,砍下了他的右耳。
51耶稣阻止他说:“到此为止吧。”随后他摸摸那人的耳朵,治好了他。
52于是耶稣对那些前来拿他的司祭长、圣殿警卫和长老们说:“你们拿着剑和棍棒来,像是对付强盗;
53我每天和你们一起在圣殿里,你们却不逮捕我?但是,如今黑暗得势,正是你们的时候。”
伯多禄不认主
54他们拿住耶稣,把他押进大司祭的住所。伯多禄远远跟着。
55有人在庭院中升着火,四周坐着人,伯多禄也坐在他们中间。
56有个女仆瞧见伯多禄对着火光坐着,就定睛注视着他,说:“这人也是和耶稣在一起的。”
57但他连忙否认说:“女人!我不认识他。”
58不久,另一个人看见他说:“你也是他们中的一个吗?”伯多禄又说:“朋友,我不是。”
59大约一个时辰后,又有个人肯定地说:“这人是加里利人,肯定和他是一块的!”
60伯多禄又否认说:“朋友!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他话还没完,鸡就叫了。
61主回过头来,看着伯多禄。伯多禄想起主曾对他说过的话:“今天鸡叫之前,你要三次不认我。”
62他就走出去,伤心地哭起来。
63在这时候,押解耶稣的人戏弄和鞭打他。
64他们蒙住耶稣的脸,问他:“猜猜看谁打了你?”
65他们又对他说了许多侮辱的话。
66天亮了,族里长老、司祭长和经师们集合起来,提解耶稣到公议会。
67他们问耶稣:“告诉我们!你是默西亚吗?”
耶稣答道:“即使我说了,你们也不会相信。
68要是我问你们,你们也不会答复。
69但从今以后,人子要坐在全能天主的右边。”
70众人都问:“那么,你是天主子了?”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说了;我是的。”
71他们就说:“我们何必再要什么证据呢?我们亲自从他口中听到了!”
耶稣受审
1众人起来,押着耶稣到比拉多面前,
2控告他说:“我们查明这个人煽动我们的民族,阻止向凯撒缴税,且自称为默西亚君王。”
3比拉多问他:“你是犹太人的君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了。”
4比拉多对大司祭和群众说:“在这人身上,我找不出什么罪名来。”
5但他们坚持说:“他在犹太全境讲道,煽动百姓,从加里利起,一直到这里。”
6比拉多听了这些,就问耶稣是不是加里利人。
7知道他是属黑落德管辖的,就把他转押去黑落德处,那时黑落德正好在耶路撒冷。
耶稣在黑落德面前
8看到耶稣,黑落德很高兴,因为他曾听到人们谈论耶稣,早就想见他,并且还指望他行个奇迹。
9他问了很多问题,但耶稣没有回答。
10司祭长和律法学士们就在那里,极力指控他。
11最后,黑落德和他的侍卫奚落戏弄耶稣,他们给他穿上华丽的衣服,重新押回到比拉多那里。
12黑落德和比拉多原是仇敌,但自那天起,他俩成了朋友。
13比拉多召集了大司祭、各族长老和民众前来;
14对他们说:“你们把这个人解送到我这来,指控他煽动百姓。我在你们面前审问过他,却查不出你们所告他的罪状!
15黑落德也找不出来,所以又把他送回来。显然这个人没有犯该被处死的罪;
16等鞭打他后,我就释放他。”
17每逢逾越节,比拉多必须照惯例释放一名囚犯。
18然而,全体民众齐声喊叫起来:“除掉这个人;我们要求释放巴拉巴!”
19巴拉巴曾因在城里作乱杀人,被投进监狱。
20比拉多想放了耶稣,便再次劝民众。
21他们却不断叫:“把他钉在十字架上,钉他在十字架上!”
22比拉多第三次对他们说:“他到底做了什么坏事?我查不出他犯了该判死刑的罪来。我鞭打他后,就放了他。”
23但是他们不停地尖叫着要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喊声愈演愈烈。
24于是比拉多依了他们的要求宣判,
25释放了那个杀人叛乱的囚犯;而将耶稣交给他们随意处置。
十字苦路
26他们把耶稣带走的时候,抓了一个从田间回来,名叫西满的人,把十字架放在他肩上,叫他背着跟随耶稣。
27很多人跟着耶稣。其中有些妇女悲泣捶胸,为他哀伤痛哭。
28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泣,该为你们自己和你们的子女哭泣,
29因为会有那么一天,人们将说:‘不孕的女人,没生过孩子、没喂过奶的女人是有福的!’
30那时候人们要对高山说:‘倒在我们身上吧!’对丘陵说:‘盖住我们吧!’
31因为对待青绿的树木尚且如此,对待干枯的树又该怎样呢?”
32另有两个罪犯与耶稣一起被带去受死。
33他们到了叫“髑髅”的地方,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并在他左右各钉了一名罪犯。
34耶稣说:“父啊!宽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侍卫们拈阄分了他的衣服。
35民众站在那里观望。卫队长们则嘲笑他:“他救过别人,如果他是默西亚,被选者,就救救他自己吧!”
36士兵也戏弄他,拿醋酒给他喝,说:
37“你不是犹太人的国王吗?救救你自己啊!”
38在耶稣头顶上有块牌子写着:这是犹太人的君王。
39同钉的另外两个罪犯中,有一个侮辱耶稣说:“你不是默西亚吗?救救你自己,也救救我们吧!”
40另一罪犯斥责他说:“你不敬畏天主吗?你也是受同样的刑罚啊!
41我们理应受此惩罚,为我们所做的付出代价。但这个人却没做过坏事。”
42他又对耶稣说:“耶稣,你到了你的王国后,请记得我。”
43耶稣回答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就要和我同进天堂。”
耶稣的死
44那时约是第六时辰(大约中午),遍地昏黑,不见阳光,直到第九时辰(大约下午三点),
45圣殿的帐幔从中裂开,46耶稣大声呼喊说:“父啊!我把我的灵魂交付在你手中”。说完这话,就断了气。
47百夫长看到这情形,颂扬天主说:“这人可真是义人!”
48那些一同前来观望的群众见此情景,都捶着胸悲伤地回去了。
49那些认识耶稣的人,特别是从加里利就跟随耶稣的妇女,都远远地站着看见了这一切。
50有一个名叫若瑟的人,是公议会的一员,为人公正善良。
51他并没有应和别的成员的决议和行动。他是犹太亚利马太城人,一直期待天主国的来临。
52他到比拉多那里,请求收回耶稣的遗体。
53他从十字架上卸下遗体,用殓布裹好,安放在一个还没用过的,由岩石凿出的坟墓里。
54那天正是预备日,安息日即将来临。
55那些从加里利随同耶稣来的妇女都跟在若瑟后面,她们走去看了坟墓,看着耶稣遗体被安放好,
56就回家去,预备香料和香膏。安息日,她们守法律休息。
路加叙述的「耶稣受难史」
严格而言路加所记载的耶稣受难故事,由最后晚餐开始,而终止于耶稣死亡后被安葬在墓穴里(路二二14-二三56)。但是根据路加福音,早在西默盎对玛利亚所说的预言中,耶稣的苦难就已露出端倪:「看......这孩子将成为反对的记号─ 至于你,要有一把利剑刺透你的心灵。」(路二34-35)路加在报导苦难故事时,省略了许多马尔谷和玛窦所叙述的悲惨情节,只保留了十字架的苦痛。这位福音作者企图表达耶稣在信赖中谦逊地服从天父的旨意,留下「服务性的爱」的完美榜样。
本专栏囿于篇幅限制,无法按往例诠释经文,只能概略性的介绍苦难叙述中每段经文的核心意义,并且将重点放在路加叙述的独特之处(请读者务必伴随着圣经一起阅读本文)。
准备最后晚餐(二二7-13)
路加非常仔细的叙述了准备最后晚餐的过程,故事的中心是伯铎和若望的派遣,这两个门徒是初期教会最重要的领导者(参阅宗徒大事录)。这段叙述告诉读者,应该在雅威救援以色列的历史背景中来了解耶稣的死亡,耶稣才是真正的逾越节羔羊,祂服从天主的旨意,为拯救人类而自愿被宰杀。
最后晚餐(14-20)
这段经文并非最后晚餐实际过程的纪录,而是以叙述的方式说明最后晚餐所含有的三重意义:(一)、耶稣的死亡并非悲惨的灾难,而是以色列犹太民族逾越节晚餐所庆祝与纪念的核心内涵得到真正的实现。 (二)、耶稣清楚知道自己的死亡并且自愿接受,目的在于能够在天国和属于祂的人一起庆祝末世性的逾越节。 (三)、基督徒参与教会举行的感恩礼,便是以礼仪的方式纪念这个由耶稣的血所建立的盟约,在现世中就已奥秘地分享天主性的生命。
晚餐后的「临别赠言」(21-38)
在晚餐后耶稣对宗徒们讲述一大段话,在形式上和若望福音中的「临别赠言」相似(若十三31-十六33),就内容而言有四个重点:(一)、耶稣首先指出在场和祂一起享用逾越节晚餐的人中,有一位要将祂交出去;虽然这人的行动只是使祂先前曾经预言过的苦难得到实现(参阅:路九22;十八31-32),但祂也将因此而得到报应(21-23)。(二)、其次,耶稣教导宗徒日后如何一起生活(24-30),职务和权位的目的是服务众人,真正的光荣是在末世与耶稣一起享用天国筵席。 (三)、接着,耶稣预言门徒将遭遇邪恶势力的迫害,一方面预言伯铎(和其继任者)必须坚强信仰团体(31-32),但另一方面则警告他不可倚恃自己的力量(33-34)。 (四)、最后,耶稣以象征性的语言教导门徒要准备好,以便在遭受迫害的时期能够自卫,但门徒们却没有了解耶稣的意思,因此耶稣结束了这段谈话(35-38)。
山园祈祷(39-46)
晚餐后,耶稣和门徒来到自己常常祈祷的一座庄园中,这也是祂可能逃离苦难的最后机会,耶稣以长久的祈祷,备极艰辛地战胜了这个诱惑(参阅:路四13)。耶稣的祈祷成为模范性的教导,启示基督徒该如何面对诱惑以及恐惧的时刻;相对而言,三个昏睡的门徒就是相反的示范。
耶稣被捕(47-53)
耶稣在逮捕的过程中说了三句话,这三句话将这段叙述分成三部分:首先强调出卖耶稣的是「十二人」之一的犹达斯;其次是耶稣拒绝任何暴力,并且以行动实践「爱仇」的教导;最后则指出目前是黑暗得势的时刻,逮捕耶稣的人都是受到撒旦控制的奴隶。
否认与戏弄耶稣(54-65)
在耶稣被捕和被审判的中间,路加叙述了两个时间、地方与主题都相关的事件:首先是伯铎当着耶稣的面三次否认与耶稣有任何关系,这段叙述应验了耶稣前面的预言(34),但耶稣的回头注视,也促使伯铎感动而悔改(54-62);其次是耶稣遭受羁押祂的人戏弄与亵渎。
公议会审判耶稣(66-71)
公议会是当时犹太社会中最高权力机构,成员共有七十一人。路加以简短的两次对话报导耶稣接受公议会审判的过程,耶稣的答覆不符合犹太权威代表对默西亚的想像,他们虽然不相信耶稣是他们长久期待的默西亚,却找到了在比拉多前控告耶稣的理由。
在比拉多前控告耶稣(二三1-5)
比拉多是当时的罗马总督,通常住在凯撒勒雅,在逾越节庆期则驻守在耶路撒冷,在当时只有他有权判定一个罪犯死刑。犹太人在比拉多面前控告耶稣两项罪名:「阻止给凯撒纳税,且自称为默西亚君王」。福音的读者应该知道,第一项罪名显然是诬告(参阅:路二十21-26),第二个指控则是强调「默西亚」头衔的政治性意义(二二67-70),也的确引起比拉多的注意,并审问耶稣:「你是犹太人的君王吗?」耶稣虽未否认,但读者都清楚耶稣拒绝任何政治性的默西亚含意。比拉多宣称耶稣无罪,显示他看出控告者的虚伪。控告者却提出耶稣在加里肋亚的作为,导致整个审判转移到当时加里肋亚的统治者黑落德那里。
解送耶稣到黑落德前(6-12)
对福音读者而言,黑落德安提帕已是一位熟悉的人物,他是加里肋亚的分封侯,曾经逮捕若翰洗者(三19)、将他斩首(九9),也曾经盼望见到耶稣(九7-10)、又企图杀害祂,耶稣称他为「狐狸」(十三31-32)。
面对黑落德对奇迹的好奇心以及各种问话,耶稣保持沉默;司祭长和经师们则极力控告祂,黑落德和他的侍卫则鄙视戏弄耶稣。路加透过这个强烈的对比再次强调耶稣的无罪,同时也批判出于好奇而追求奇迹的态度。
比拉多判耶稣死刑(13-25)
比拉多两次宣告耶稣无罪(14-15、22),但由于民众一次比一次更顽固而强烈地施压,这位罗马总督终于屈服,释放了强盗巴辣巴,而判定耶稣死刑,将祂交给犹太人民任意处置。这段叙述生动地把耶稣的无辜,与祂的对手们的罪过呈现在读者眼前(注意:就历史而言并非全体犹太人都反对耶稣,路加所说的只是耶路撒冷的部分居民以及当时在场的一些犹太人而已)。
十字架苦路(26-32)
群众将耶稣当作重刑犯由审判地押到刑场,路加记载了这段路上发生的两件事:一位名叫西满的基肋乃人被强迫帮助耶稣背十字架(大概只是横木);路上许多犹太妇女悲痛哭泣,耶稣却劝慰他们应为自己及子女们痛哭。耶稣的话启示了他们未来的命运,这段话大概是福音作者影射耶路撒冷城被罗马军队摧毁,将这个民族的大灾难诠释为天主对犹太人的惩罚。最后作者也简短的提及,「另有两个凶犯被带去和耶稣一同受死。」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33-43)
由于十字架刑罚是当时的读者熟知的残酷死刑,因此路加并未详细报导耶稣被钉的过程,只是相当松散地叙述几个他关心的重点:首先是耶稣为敌人祈祷(34),祂实践了祂所教导的(参阅:六28);其次,兵士们瓜分耶稣的衣衫,符合当时的习俗,同时也使咏二二19的经文得到应验;接着是一些人们戏弄耶稣的行动。
最后,路加叙述了和耶稣同钉的两个人的不同表现,一个加入嘲弄耶稣的行列,另一个则一方面责斥此人,另一方面承认自己是罪有应得,这句话反映出耶稣是无罪的。他同时祈求说:「耶稣,当你来为王时,请纪念我!」耶稣却隆重地许诺:「今天」你就要与我一同在乐园里。
路加以这段简短的叙述告诉读者「耶稣被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民众的领袖将耶稣当作「政治性」的暴民钉在十字架上,以为耶稣根本是无能的;然而这位被钉者却显示了祂的大能,任何罪人只要愿意悔改、转向耶稣,都能立刻得到耶稣所赏赐的真生命(参阅:路十六22;二十37-38)。这一切证明耶稣真是「天主的受傅者,被选者」(35)。
「义人」耶稣的死亡(44-49)
有关耶稣死亡的叙述主要的重点在于耶稣死前的祈祷,以及百夫长和其他在场的人面对这事件的反应。耶稣的最后一句话,并非痛苦无助的呼喊,而是满怀信赖地向天父祈祷:「父啊!我把我的灵魂交托在你手中。」百夫长称祂为「义人」,看见这景象的人都「捶着胸膛回去了」。这样的描写说明耶稣并未遭受天主诅咒,而是如同一位「义人」死去(参阅:智二18-20)。
路加非常独特地提到「所有与耶稣相识的人」(49)都观看了这一切,这种说法当然包含门徒们,他们全都是耶稣死亡的见证人。耶稣的死亡是顺服天父的旨意,是基督徒的榜样,并邀请每一个人都像在场观看的人一样,承认自己的罪,真实地悔改转向天主。
埋葬耶稣(50-56)
通常死于十字架刑罚的人,会被葬于一个同时埋葬多人的坟中(参阅:依五三9)。但是路加记载耶稣死后,一位来自于阿黎玛特雅城的犹太议员若瑟,向比拉多请求许可,取下耶稣的遗体,并将他安葬在一个新坟中。借着这样的描述,路加再次强调耶稣的死亡是「义人」之死,同时也说明当时之人都知道埋葬耶稣的墓穴。
根据路加的记载,耶稣的埋葬与坟墓是没有争议的。耶稣被封入墓穴中,给读者一个耶稣降入阴府的具体图像。但整个耶稣受难的叙述留给读者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从耶稣的坟墓将发生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