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浏览牧灵圣经网站.
logo
网站导航
热门关注
随机推荐
当前位置:牧灵圣经首页 >> 圣经培训 >> 圣经诠释 >> 浏览文章
创世纪——第十一章 人類分散普世
来源:思高学会 作者:思高推广中心 日期:2015年03月28日 访问次数:

第十一章 人類分散普世

這是作者關於史前史的最後一章,如此在這第十一章之後,便要進入有關以色列 民族的歷史時代。本章的宗旨顯而易見的是宗教和神學方面的。它非常勉強的構 成一章,可分為三個部份,即巴貝耳塔(1-9節),閃族的家譜(10-26節),亞 巴郎的出現(27-32節)。

1-9節 巴貝耳塔

1. 當時全世界只有一種語言和一樣的話。
2. 當人們由東方遷移的時候,在史納爾地方找到了一塊平原,就在那裡住下了。
3. 他們彼此說:「來,我們做磚,用火燒透。」他們遂拿磚當石,拿瀝青代灰泥。
4. 然後彼此說:「來,讓我們建造一城一塔,塔頂摩天,好給我們作紀念,免得 我們在全地面上分散了!」
5. 上主遂下來,要看看世人所造的城和塔。
6. 上主說:「看,他們都是一個民族,都說一樣的語言。他們如今就開始做這事; 以後他們所想做的,就沒有不不成功的了。
7. 來,我們下去,混亂他們的語言,使他們彼此語言不通。」
8. 於是上主將他們分散到全地面,他們遂停止建造那城。
9. 為此人稱那地為「巴貝耳」,因為上主在那裡混亂了全地的語言,且從那裡將 他們分散到全地面。

這一段在記述人類語言之來源,大概作者注意到世界人類的語言如此不同,於是 想作個合理的解釋。作者依照過去的一貫作風,事事由宗教的觀點出發。這裡為 解釋人類語言之區別,自然也用了宗教神學的理由。本來這一段是多餘的,因為 在前一章的 31節作者已說過,全體人類已按照自己的語言分散到全世界去了。 這裡所用的筆法,是輕鬆活潑,生動有力的動人筆調,無疑這就是雅威卷的作品。 不過作者或更好說是編輯者也參與引用了其他的文件,因此很明顯的在這短小的 段落中,就有數次重複的記錄。例如:天主兩次由天上下來,一次為察看人所造 的城和塔(5節);另一次為混亂人類的語言(7節)。人類建城和修塔的目的有 二,一是留名後世,一是避免分散(4節);天主的作為也有兩種一是混亂人類 的言語,一是使他們分散天下。因此學者們認為此處至少有兩種文件混合或並排 在一起。一個文件告訴我們,人們修城的目的是為流芳百世,使後代的人紀念自 己;天主卻打擊他們,混亂了他們的語,言因此他們蓋的那座城,被稱為巴貝耳 城。另一個文件卻記載人們要修建一座高塔,作為團結一致的象徵,避免分散於 普世;天主卻阻止了他們的企圖,使他們各走東西,分散到普天下去。 的話」,還沒有按自己的「疆域、語言和國籍」分散至普天下(創 10:5, 20, 31)。 至少作者還在對人類天南地北的分散實況,假裝不知。據說當時的人類聯合起 來,向着東方進展移民,其目的地是史納爾地方,亦就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南方地 區。作者好似在說,洪水滅世之後的新生人類,同心合意的由亞美尼亞的山區下 來,向着幼發拉的及底格里斯兩大河流之間最肥沃的地區進展。這正好就是古代 叔默爾民族所走過的路線。他們定居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南方地區,在那裡發揚光 大,建立了自己高度的文化。這些民族原是高原區的牧人,如今下到青綠豐產的 平原地帶,於是想放棄艱苦的遊牧生活,而修建城鎮定居下來,以求務農為生。 他們修建城市所用的材料,只有就地取材,就是按照美索不達米亞的環境,由於 平原中缺少石頭,只好利用火燒或太陽曬乾的磚塊,並利用天然的瀝青代替灰 泥,來興工建屋。作者寫作的直接對象是聖地的以色列民族,而聖地的石塊和用 石灰作的灰泥可說遍地皆是。正因聖地缺少磚塊和瀝青,所以作者在這裡特別將 它們標明出來。

這些新來的移民雖然暫時過着團結的生活,但是心理上已預感到不久的將來就要 各奔西東,他往謀生的。所以在分離之前,願意修蓋一座偉大的建築物,留作後 世的紀念:「來,讓我們建造一城一塔,塔頂摩天,好給我們作紀念,免得我們 在全世界分散了」(4節)。塔頂摩天的說法自然是誇大及高傲的說法,不過這也 正是亞述和巴比倫工程人員目中無人的說法,在他們的年鑑上屢見不鮮。這座高 塔的目的本來是為使人團結一致,不要分散而修建的;但同時也有一種傲慢的口 氣:「好給我們作紀念」,使我們留芳百世,揚名四海。這在作者的眼中,是完全 不可思議、不可原諒的邪惡思想;完全相反天主的計劃。所以作者以擬人法描述 天主自高天下降凡世,為就近觀察一下人們高傲的工程(5節),並且自言自語 的說:「看,他們都是一個民族……來,我們混亂他們的語言……」(6節)。天 主原來的計劃是人類分散到普天下去,滋生繁殖,充滿大地,而不願他們聚集在 一個地方,所以天主混亂了他們的言語,使他們彼此不能溝通而只好各走各路, 各從其事。原來誰都知道統一的言語是團結的力量;沒有語言的溝通便只有各自 分散,而不能團結統一。這裡所說的「我們下去」並不是多神教的遺跡,而是一 種深思,加強力量的說法。天主除了願意人類分居世界各處之外,也有意懲罰人 們的驕傲,因為他們反抗天主,不願分散。由於建築高塔的技術人員不能彼此瞭 解,而發生了語言上的隔閡,只有將開始的巨大工程放棄不作,半途而廢。這座 巨大的高塔本來應是他們高傲自誇,洋洋得意的原因,如今卻使他們在眾人面前 漸汗無地,羞容滿面,成了失敗和含羞忍辱的原因。因此那座城被稱為「巴貝耳」, 「因為在那裡天主混亂了全地的語言」(9節)。「巴貝耳」的解釋,是平民習 俗的說法。蓋「巴貝耳」來自希伯來文的「巴拉耳」,意即「混亂」。「巴貝耳」 按巴比倫語來講,就是「上主的大門」。作者可能抱着恥笑的意味說:就在上主 的大門前,天主混亂了人們的語言。
和膚色的分別,來自不同的氣候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樣。有了上述的分別,自然 久而久之形成了語言上的分歧。這一切都不是偶然之間造成的,而必須經過漫長 的歲月,及非常悠久的歷史之後才漸漸出現的。這是人類歷史上一成不變的程 序,沒有任何例外。關於其演變必須經過悠久的歲月之說,今舉一例作為證明: 埃及的高度文化時代距離我們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了,可是他們的壁畫和彫刻 上所出現的大批黑人奴隸,與我們現今所見的黑人竟毫無二致,其變遷之慢可見 一斑。就語言方面來說,例如歐洲雖有幾十種不同的語言,雖然已演變了很久, 可是任何一種歐洲語言與其共同母語拉丁文仍有莫大的相似。我國是五千年文化 的文明古國,可是我們的語言竟無甚大變化。我們試想人類皆出於一源,所以最 初也只有一種語言。任何一種新語言的形成和分歧的必須經過許多世紀才可以完 成的。現代不少著名的語言學者,非常有趣的發現,可以將許多外表看來迥然不 同、大異其趣的語言歸納劃一起來。他們甚至認為找出人類最初的母語,並非不 可能的事。

人類的語言是如此的五花八門,各不相謀,向來是人們感到非常驚愕好奇的現 象。依撒意亞先知曾形容過講不同言語的民族,謂:「你們再見不到那野蠻的民 族,即言語深邃而難以領悟,說話口吃而不易領悟的民族」(依 33:19)。古人向 來視人類言語的分歧是不能理解的一個奧秘。正因為它被視為奧秘,便引起了人 們解釋的興趣。因此,不少充滿神話的解說方法,便油然而生。希伯來人站在宗 教的立場上,自然也願意作出自己的貢獻。巴比倫是當時帝國的首都,又是高度 文明的中心,是商業的重鎮,交通的樞紐,所以前來巴比倫經商營利的不同言語 的民族,絡繹不絕。尤其來自曠野中的部落牧民,見到巴比倫偉大建築,到處高 樓大廈,城牆堅固,城門樓塔高聳雲天(申 1:28)。特別是當他們見到那些雄偉 壯觀、頂天立地的「廟塔」時,更是驚的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於是對這些建築 物的來源,有意無意之間編造了一些充滿神秘氣氛的說法。同這些充滿神話及幻 想的說法相連的,是語言的分歧。巴比倫是許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因此語言的分 歧在這裡特別的明顯。這使曠野中的居民,尤其是那些來自客納罕地區的無知鄉 民,更是感到大惑不解。面對這種現實,聖經的作者便作了一種基於宗教和神學 的解釋,將世間民族和語言的分歧,說成是人們驕傲的結果,是天主的懲罰所造 成的現象。但是作者陳述這段事蹟的目的,還不止於此。他願意說明,人類各民 族和語言之間的分歧,將會藉着亞巴郎找到原來的統一。作者的另一目的是在指 明,人類的妄想和努力,在不認識和承認天主的情形之下,是完全枉費心機的作 為。作者認為言語之不同,造成了民族各異的結果。其實,正是相反,是民族之 各異產生了不同的語言。而且這個演變是非常緩慢的,作者卻以快刀斬亂麻的手 法,將言語民族的分歧,說成是被天主一蹴而成的事蹟。如此一來,即解釋了一 個深奧莫解之謎,又強調了惟一真神天主的存在,以及他至高無上的全能。同時 也指明了,天主最討厭和不能容忍的是人們的妄自尊大及目空一切的高傲態度。 10-26節 閃族的家譜

10. 以下是閃的後裔:洪水後二年,閃正一百歲,生了阿帕革沙得;
11. 生阿帕革沙得後,閃還活了五百年,也生了其他的兒女。
12. 阿帕革沙得三十五歲時,生了舍拉
13. 生舍拉後,阿帕革沙得還活了四百零三年,也生了其他的兒女。
14. 舍拉三十歲時,生了厄貝爾;
15. 生厄貝爾後,舍拉還活了四百零三年,也生了其他的兒女。
16. 厄貝爾三十四歲時,生了培肋格;
17. 生培肋格後,厄貝爾還活了四百三十年,也生了其他的兒女。
18. 培肋格三十歲時,生了勒伍
19. 生勒伍後,培肋格還活了二百零九年,也生了其他的兒女。
20. 勒伍三十二歲時,生了色魯格;
21. 生色魯格後,勒伍還活了二百零七年,也生了其他的兒女。
22. 色魯格三十歲時,生了納曷爾;
23. 生納曷爾後,色魯格還活了二百年,也生了其他的兒女。
24. 納曷爾活到二十九歲時,生了特辣黑;
25. 生特辣黑後,納曷爾還活了一百一十九年,也生了其他的兒女。
26. 特辣黑七十歲時,生了亞巴郎、納曷爾和哈郎。

在第五章作者已非常勉強的將自天主造天地至洪水滅世一段巨大的空白填補了 起來。在這裡作者試圖將自洪水滅世至亞巴郎的父親特辣黑中間的歷史加以陳 述,所用的手法同前者如出一轍。就是中間只有十位聖祖的歷史,十個人如何填 補如此巨大的空白?就只有將每人的年歲盡力拉長,於是作了離譜的誇大說法。 但是在年齡的計算上,瑪索辣本、撒瑪黎雅本及希臘譯本也各有不同,如第五章 一樣發生了同樣的差別。如此由洪水亞巴郎至離開哈蘭,按希伯來原文為 367 年,按撒瑪黎雅五書為 1017年,按希臘譯本為 1247年。但在上述的年代仍然不 足以填補中間如此悠久的空白。因為按考古學者考察的結果,中間至少有數千年 之久,真正到達洪水時代可能需要數萬年之久,確數無法知曉。其實作者並沒有 意思給我們書寫一部完整的歷史,只不過是給我們指出一個大概的歷史方向而 已。這是作者一成不變的原則,因為他是在記述天主救恩的歷史。在這段漫長的 歷史上,作者只提出了少少的幾位聖祖,作為指示方向的路牌或者劃分區域的界 石。如此一來,這裡所說的父子關係,應是很籠統的說法。二人之間可能隔了一 段十分悠久的歷史,只可能說是家族的大概傳統,而不是家譜的細小節目。在這 裡作者給我們道出了,洪水之後循甚麼方向和路線,到達了亞巴郎和以色列出現 於人類歷史的事實。
記述世代和家譜向來是司祭卷文件的專長,因此第五章資料主要的來源是司祭 卷。雖然其間也夾雜了一些人為的想像和生動的說法,此是雅威文卷的特色。如 果我們細心將本章閱讀一下,就會發現 10-17節的聖祖年齡,比 18-24節的要大 些。但以整個的閃系族譜來說,又遠較第五章洪水之前聖祖們的年齡為短。這裡 所記載的許多人名是否與地名有關?讀者可參閱 10:2-25的註釋便可知其梗概。 此處出現了幾個新的人名,是我們有責加以解釋的:勒伍是培肋格的後代,此名 見於亞述的文件中,似乎是個阿蘭部落,居於幼發拉的和底格里斯兩大河之間的 平原地帶。色魯格是哈蘭與加爾凱米市之間的一個城市,亦見於亞述的年鑑上。 納曷爾在 26節及創 22:26以亞巴郎兄弟的身份出現,這裡卻是亞巴郎的祖父(24 節)。這是由於二人都叫納曷爾的原因,如此看來納曷爾是個相當著名的稱呼, 它不但見於楔形文件中,是個地理名,而且出現於巴比倫文件上;在辣市沙木辣 文件中被尊為神明。基於最後這一點,有些學者認為納曷爾一名與烏爾城的月神 敬禮有關,或謂是月亮神的敬禮,自烏爾遷往哈蘭的記載。但是納曷爾在亞述及 阿蘭文件上卻有「花束」之意。因此是個人稱固有名詞。因此納曷爾同月亮神敬 禮有關的說法是非常牽強及偶然的,不足憑信。亞巴郎一名亦見於阿加得語,有 「父親愛慕」之意。這個名字與他對人類的使命非常相稱。

附錄: 聖祖時代的中東局勢

創世紀前十一章的記載雖然是遠古史,卻很少提及與歷史非常有關的地理問題。 但是第十二章開始,因為所述是真正有憑可據的歷史,於是也有了地理的記載。 在我們開始註釋亞巴郎及以色列民族的歷史之前,為了使大家對聖祖生活的時代 和地理比較有個更清楚的認識,讓我們在這裡以「附錄」的方式預先對聖祖的生 活背景作個簡略的交代。

誰都知道,人類最古老的文化發源地之一是埃及的尼羅流域及美索不達米亞的兩 大流域的沖積平原,即幼發拉的及底格里斯河的中間平原地帶。這個肥沃的地區 曾是各古代民族所嚮往的理想地區。由於各民族的聚集和圖謀發展而在這裡造成 了高度的文化。同樣的情形發生在埃及的尼羅河流域。在這兩個文化區的中間有 敍利亞曠野和巴力斯坦直達西部的地中海。敍利亞曠野繼續向南方擴展,與阿剌 伯曠野相連,將兩個高度文化區分開。自最近一百年以來,考古學者着手在這兩 個最古老的文化區挖掘考察。這個艱鉅的工作,直至今日未曾中斷。考古學家給 了我們非常巨大的貢獻,在這之前,我們對於這兩個高度文化區域的知識,幾乎 皆離不開聖經的記載,而聖經的記載又不太詳實,已如前述。目前我們對這兩個 地方有了更正確詳盡的認識,這種認識也無形中幫助我們更易瞭解聖經及聖經中 的歷史背景。因此目前聖經考古學已成了一種為研讀聖經非常重要的工具。 學者在叔默爾考察的結果,我們知它古代的文化區包括了東方的厄藍,直至穌 撒。在這裡遠在公元前五千年左右已有人煙存在。叔默爾王國曾創造了輝煌的文 化,並且發明了楔形文字。當時許多的民族都接受了這種文化。這也是人類最早 的文字之一。除此之外,叔默爾還在南方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修建了許多的大城 和重鎮。例如:烏爾、烏魯克、拉加士、尼普爾等。這些城市都曾是當時的首都, 由此向外發展,擴展勢力;範圍東至厄藍,北至阿加得。自公元前四千年始,有 閃語系民族在此居住。他們也修建了自己的城市。例如:基土、頗爾西帕、巴比 倫、雇塔等。自公元前三千年始,閃族人由此向外發展,於是南北兩端成了它爭 奪的對象,有時其勢力範圍遠至地中海岸。他們完全接受了叔默爾人的文化,在 阿加得建立了自己的王國,以巴比倫為首都,使許多世紀之久成了經濟、政治、 商業、文化的中心。

北方的王國首先建都於底格里斯河畔的亞述城,因此其王國亦被人稱為亞述帝 國,最後他們遷都至北方的尼尼微城。公元前二千多年亞述開始它的存在。其最 初的歷史少為人知,但漸漸成了能征善戰的強國,曾多次與以色列人發生關係, 而且北國就滅亡在他們的手下。可是到了公元前第七世紀初,亞述已衰弱不堪, 終於自歷史上消聲匿跡。它的文化和政權由新興的巴比倫帝國來繼承。

在客納罕地區居住的民族中,有一種稱為赫特的民族。這批赫特人是一個巨大民 族的分支。他們於公元前兩千年發源於現今土耳其番湖附近的巴格斯考城,獲得 迅速的發展,成為強大的民族。於是向外擴展。因此敍利亞、美索不達米亞等地 區盡屬他的權下,不過為時並不太久。到了公元前十二世紀,這個民族便完全消 失了。

另一種聖經常提及的是曷黎民族,亦曾居於巴力斯坦。他們於公元前兩千年左右 向外發展,進入了美索不達米亞及敍利亞地區,當然巴力斯坦亦是他們爭奪的對 象。但是除了曷黎人之外,還有一種居於聖地更強的民族,即阿摩黎人,他們在 楔形文件上稱為阿慕魯人。他們遠在公元前三千年已在敍利亞北方出現,其後擴 展至巴比倫,再穿過敍利亞曠野到達約但河的東部地區。他們在敍利亞建立了數 個王國。這些王國到了達味時代已不太強盛,先後成了以色列的藩屬。但是在撒 羅滿王朝過後,卻大事與以色列人為難,以報前仇。終於在第八世紀間被亞述帝 國所完全消滅。

關於腓尼基人的來源,由於沒有確切的證據,我們所知不多。有人說他們來自波 斯灣,又有人說他們的祖先原是居於紅海之濱的民族。進入巴力斯坦之後居住在 西方的地中海邊沿。這個沿海地區到了公元前兩千年成了埃及強權所屢次爭奪的 對象,因而多次與腓尼基人發生衝突。
納罕地區,這個地區也就因他們而得名,許久以來被聖經稱為客納罕地。他們在 這裡分成不同的王國,卻由於分散力量而沒有一個國家堪稱在這一區內成為舉足 輕重的權勢。因此許久以來隸屬埃及的權下,而繳納賦稅。關於他們,阿瑪爾納 文件有過不少的記載。

到了公元前第十三世紀,有一批被稱為「海洋民族」的強大人民,以摧枯拉朽、 風掃落葉之勢,沿敍利亞海岸南下,一路所向無敵。本有意進佔埃及,但被埃及 法郎辣默色斯三世所阻,不能越過雷池進入埃及,卻獲准於迦薩平原中定居。在 這裡及後來在巴力斯坦所居住的培肋舍特人就是「海洋民族」的一個分支。巴力 斯坦一名,就是來自培肋舍特。

除上述數民族外,聖經還提到幾個居於聖地的其他民族。例如:勒法因人、厄明 人、阿納克人、組斤人等。這些人在聖地留下不少巨大驚人的建築物,致使以民 以幼稚的語調稱它們為「巨人」(創 6:1-4 戶 13:33 申 2:10, 20 依 26:14)。雖然 考古學已作了不少貢獻,且在日新月異地挖掘出新的文物,但是仍不足供我們對 這些民族的歷史作一確切清楚的說明。不過我們確實知道,許多民族向巴力斯坦 進軍移民的時代,應始於公元前兩千年前後。自此這個沿地中海的名 叫巴力斯 坦的狹長地帶,成了許多民族爭奪的對象。

在這之前,居於巴力斯坦的民族,原是文化低落的原始民族。他們大都居於天然 的石灰石洞穴中,漸漸人多之後,不再懼怕野獸敵人的襲擊,開始建造簡陋的茅 舍,在有陽光和空氣流通的地方居住。他們用的工具是古老笨重的石器;最初的 陶器也是十分簡陋易碎的。等閃族人民進入聖地之後,才使它的文化有了進步。 人們也開始了銅器的製造和利用。這些入侵的民族,在曠野輾轉經年之後,終於 在巴力斯坦定居下來。這些民族一概稱為客納罕人。他們慣於選擇有水源的山崗 居住,一來易於自衛,二來可避水災。有些城市為了確保被圍困時的水源,建有 通往城外水泉的地下隧道。

他們最初的房舍是用簡陋的木石或泥土造成,窄小而無形狀,密集在一起,完全 沒有街道的計劃。這些密集低劣的房舍,便被人很大方的稱為「城市」,其實連 我們現代的村莊都不如。例如聖經上鄭重其事所標榜的耶里哥城,是當時巨大的 堅城,充其量週圍才不過七七八公尺之大。在這些房舍中考古學者發現有一些人 身骨骼,據說是當時祭獻活人的遺跡。神廟多建於僻靜的高地,因此聖經多次以 「高丘」、「高地」等名詞來代替敬拜邪神的地方。
在當時人們敬拜的諸邪神中,以巴耳最為普通著名。「巴耳」意謂「天主的主宰」。 他主管天空的雨水,使之下降滋潤大地,以期豐收。其他相對的女神名叫阿市托 勒特。這些男女神明以地區而各異,每城有自己的巴耳,也有不同的女神阿市托 勒特。

聖地的客納罕人對死人的葬禮,不再用火焚燒,卻掩埋在地下或山洞內。他們在 希克索斯人生敗之後,不時在受着埃及人的欺壓。因此在文化、風俗、生活上也 接受了不少埃及的影響,尤其在宗教上更是以埃及惟馬首是瞻。

埃及的文明完全是尼羅河的恩賜。每年一次的氾濫使大片的土地變成良田;尤其 使尼羅河三角洲地帶,簡直成了埃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糧倉。考古學家確切 無疑地證實了這個地區自古以來的高度文化。造成埃及歷史的因素是它連續不斷 的三十一代王朝。它的建國時代竟遠溯至公元前五千年左右。它的首都先是在門 斐斯,後來遷至南方的底比斯,最後又搬往北方的三角洲地帶。它高度文化最有 力的證據,是它至今猶存的一些巨大的建築物,它們成了考古學者挖掘研究的對 象。到了公元前一千七百年左右,當時已有不少的民族進入了客納罕地定居。例 如腓尼基人及客納罕人等,興起了一批名叫希克索斯的混合民族。他們開始強 盛,於是率軍出征,竟所向無敵,進佔了埃及全境,並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數個 世紀之後才敗於埃及人,被第十八王朝趕走。

埃及在受到希克索斯人的教訓之後,知道其北方接近客納罕地區的邊界是它的弱 點。於是第十八、十九及二十,三王朝努力不懈地鞏固北方的疆域,加強邊防, 並盡力壓迫居於他北方的客納罕人。但是在北方另有美索不達米亞的王國,不甘 後人,亦盡力向客納罕地區施展其影響力。於是居於兩面強權之間的客納罕地, 亦就是後來的巴力斯坦,成了列強爭奪搶劫的對象,同時也成了兩大勢力的緩衝 地帶,不時受着來自兩方的影響。

就在這種地理形勢及歷史背景之下,開始了以色列諸聖祖的歷史。他們來自東方 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烏爾城,沿着北方南征的道路,來到客納罕地,他們在遍遊 聖地之後,南下至埃及以求謀生之道。不久又回到了天主指示給他們的聖地巴力 斯坦,這裡就是他們及他們的子孫所要久居的福地。

雖然考古學者在夜以繼日地工作着,幾乎每天都有新的發現,但是我們不必抱任 何奢望,以為有一天人們會將亞巴郎、依撒格或雅各伯的歷史資料自地下發掘出 來。實際上,他們在當時諸民族中的比重實在太過沒沒無聞,微不足道了!考古 學者能給我們更多一些資料,使我們更清楚一些創世紀的歷史背景的點點滴滴, 於願已足!
座古城。它原是叔默爾市國最重要的城市,統治着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以及 南敍利亞北部的哈蘭城。可惜就這裡於公元前一九四○年間被厄蘭人所挫敗。在 這個時期開始了民族大遷移的時代,尤其是不少的人民成群結隊的自烏爾向哈蘭 進展。這事實有人說是因為烏爾及哈蘭當時都是熱烈敬拜月亮神明的重要城市。 就在這成千上萬的移民中,有一位名叫特辣黑的人,是亞巴郎的父親。而亞巴郎 這個名字,在楔形文件上,尤其在哈蘭地區,是個非常普遍的人名。

特辣黑死後,亞巴郎便起程上路,向着客納罕地遷移。他帶着一家老少,又有大 批羊群牲畜及家庭用品和帳幕等,是以行動很慢。按照當時的習慣,人們在遷移 時,多半是成群結隊,是數個家庭、整個家族整個部落總動員式的一起行動。果 然,與亞巴郎同行的,至少還有他的姪子羅特全家。羅特也是家族之長;休們選 擇了約但河谷,作為定居之所。

看情形,當時在巴力斯坦的沿海平原地區,已有不少的民族在居住着。但是在內 部的高原區居住的民族,卻頗為稀少。因此亞巴郎進入客納罕地之後,頗能按照 自己的需要而自由行動,甚至在饑荒時期,也能依照當時的慣例南下埃及去避 難。亞巴郎在客納罕地所居的地點主要的是瑪默勒、赫貝龍及貝爾舍巴。

若將創世紀的記載與地下出土的大批文物作一比較,我們會非常驚訝的發現,二 者所表明的許多事實和背景竟然大同小異。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創書的記載是些民 間的忠實傳說,而不能純粹是後期的編輯者,按照他本人生活的社會環境,所牽 強會描述的聖祖們的歷史。 (見拙著:舊約時代的歷史)

27-32節 亞巴郎向哈蘭遷移

27. 以下是特辣黑的後裔:特辣黑生了亞巴郎、納曷爾和哈郎;哈郎生了羅特。
28. 哈郎在他的出生地 ,加色丁人的烏爾,死在他父親特辣黑面前。
29. 亞巴郎和納曷爾都娶了妻子:亞巴郎的妻子名叫撒辣依;納曷爾的妻子名叫 米耳加,她是哈郎的女兒;哈郎是米米耳加和依色加的父親。
30. 撒辣依不生育,沒有子女。
31. 特辣黑帶了自己的兒子亞巴郎和孫子,即哈郎的兒子羅特,並兒媳,即亞巴 郎的妻子撒辣依,一同由加色丁的烏爾出發,往客納罕去;他們到了哈蘭,就在 那裡住下了。
32. 特辣黑死於哈蘭,享壽二百零五歲。

自創世紀第一章開始到現在,我們所討論的都是遠古史或謂太古史。作者述說了 天主造天地的事蹟,以及人類在地球上的初期生活情形,不過那段漫長的歷史是 非常沒有真憑實據的歷史;既無年代數字,又無地理範圍,只是一種渺茫的線索。 描述這段歷史所用的文件,也是非常特殊難解的,因為不能確切地指定它的時間 和地理位置。作者最多只能說:「在起初」、「在東方」,只是聊勝於無的說法,絲 毫不能解決問題。但是自本章的第 27節開始,我們進入了一個歷史時代,是聖 祖們歷史的開始。在這裡有固定的地理範圍:美索不達米亞、北敍利亞及巴力斯 坦。此外還有不少其他地區、城市和村莊的名稱,都是有跡可尋的地理名詞。關 於特辣黑的出身,作者也描述的非常具體:他原來出生和居住在「加色丁人的烏 爾城」(28節)。烏爾位於巴比倫的南方,在幼發拉的河畔。「加色丁」這個名詞, 可能是後來加添的。因為在楔形文件上並沒有這種稱呼,作者為了使他當時的讀 者更易確定是那一個烏爾城,因此用了當時盡人皆知的「加色丁」的烏爾城。亞 巴郎之所以舉家向北方的哈蘭城搬遷,是順理成章的事。因為在當時哈蘭與烏爾 發生着密十切的關係,好似是烏爾的一個屬城。二者之間的關係,不但在商業文 化方面,尤其在宗教方面的關係更為密切顯著。因為二地都是熱切敬禮月亮神的 城市;而月亮神明特別是遊牧民族的保護神。聖經雖然沒有說明,為甚麼亞巴郎 要舉家搬遷,但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不外是為了生活和經濟的原因,就是為了尋 找更好的生活條件。此外當時烏爾的環境也頗不安定,而亞巴郎的家族過的又是 半游牧的生活,所以舉家遷走,沿幼發接的河北上哈蘭是輕而易舉的事,何況當 時正有許多民族移民他方。亞巴郎的妻子名叫撒辣依,意謂「公主」或「皇后」, 因為她要成為許多君王的母親(創 17:16)。奇怪的是作者在這裡關於天主對亞巴 郎的召叫,完完不提,似乎根本沒有其事。哈蘭城至今猶存,創 24:10稱其為「納 曷爾城」,意即亞巴郎的祖父納曷爾的城市。色魯格城也在這一區內,位於哈蘭 與幼發拉的河之間。在亞巴郎祖先中有一位就叫色魯格(21:22節),由此可見聖 經上有許多伐名或民族名是與地埋名稱分不開的。這種情形尤其見於遠古史的記 載中。這也可能是在告訴我們亞巴郎的先人,早已在北美索不達米亞居住過。

新約時代的斯德望將亞巴郎的遷移歸功於天主的召叫:「你要離開你的故鄉和你 的家族,往我所指示你的地方去!」(宗 7:3)。蘇 24:2則謂亞巴郎和他的祖先以 前事奉了邪神,敬拜了偶像。誠然,亞巴郎之所以放棄多神宗教,而敬拜惟一神 明,必然由於天主特別的恩待和啟示,使他看清了邪神和偶像的虛假。當時在美 索不達米亞都是敬禮邪神的宗教,無怪乎天主要亞巴郎離開本家本族,到一個人 生地不熟的地方去,好在那裡保持他惟一真神的宗教信仰。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创世纪——第十章 诺厄的后代
下一篇:创世纪——第十二章 亚巴郎的历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