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讲解义人约伯的故事。查经约伯传1-2,42:7-17。
请求教友团体一起来分析这个故事中的约伯的形象和对待痛苦的态度。
“无可指责正直的人,敬畏天主,远离邪恶。”
遭遇了三重重大不幸事件,丢失了生活中的一切,但是仍旧以忍耐和承受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不幸。
在故事的最后那一段,因为约伯忍耐了痛苦和灾难,天主加倍地赏报了他,恢复了他的财产和家庭的平安及幸福。
2)从3章到42:1-6节作者描绘了另外一个对痛苦遭遇不满和抱怨的约伯,甚至质问天主的不公平。请教友们找出这样的章节。
约伯诅咒自己的出生。抱怨父母也抱怨天主,感觉生不如死。
抱怨天主不公平。约9:24
如约伯的三个朋友提醒约伯有可能有犯罪的罪天主的地方,因为他做错了事情,有得罪天主的地方,才遭受了这么大的打击和不幸,但是约伯并不认同,认为他自己是无辜的,约13:18。 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约伯形象实际上代表了以色列子民在对待痛苦问题上的思考。
原始的痛苦观念:犯罪就要遭受痛苦,痛苦的代价要涉及到子孙后代。
最初,以色列子民对待痛苦的看法是比较“集体意识的”,是“集体人格”,就是说每个人都是家族中的一份子或宗族的一员,或隶属于一个支派,上天的祝福总是降临在一个家族身上而不是个人接受。
出20:5-6, 34:7;户14:18;申5:9
罪和痛苦之间的关系,如果是祖先犯了罪,那么他们同宗同族的子孙就要承受这个罪责。
祖先犯罪,子孙受苦,罪和痛苦之间是有直接关系,而且承受罪责后果的人往往是同家族的
其他成员。
因而创世纪18:23-32亚伯郎为索多玛求情时说,如果有50个义人,就赦免全城的人。
诺厄是个义人,因着他的行为,天主允许整个生命得以存活。创6:8,18。
许多个世纪过去了,以色列子民使用这个罪责-痛苦的神学观点解释了很多现象,他们也颇满意自己的结论。
但是到了公元前七世纪左右,这个对待罪责和痛苦的解释似乎就行不通了。他们开始认为祖先犯的罪由后代来承担是不公平的。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是先知耶肋米亚,在耶31:29-30先知提出:“相反,让每个人因自己的罪过承受死亡,谁吃了酸葡萄,谁的牙齿就坏掉。”
则18:3 雅威说:“我以永生起誓,以色列境内不再流行这句话了,所有的生命都掌握在我手里,父亲的生命属于我,儿子的生命也属于我,是谁犯罪,谁就去受死。”
则18。厄则克耳的观点是天主不会因为父亲的罪而惩罚儿子,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这里罪人悔改的观念也随之诞生。犯罪后如果罪人悔改,天主会原谅他接纳他。
厄则克耳的结论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因为以色列子民从此放下了原始的对罪和惩罚及痛苦的观点,开始明白每个人和天主之间的关系都是很独特和个人化的,每个人都要在天主面前交账。但是只要人愿意悔改,天主就会接纳他,他和天主之间的关系也会重新修好。
因为以色列人的世界观从原初就是建立在当下现世的,当时还没有永生和复活的观念,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厄则克耳的这个个人化的善恶观念已经不能让其民众完全满意,原因便是很多善良无辜的人经常遭受痛苦,而没有信仰的恶人却能趾高气扬,享福行乐。这是以色列人在遭受了公元前587年亡国的经验后所得出的看法,因而他们开始质疑先知们的解释。当时的先知司祭们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就是:如果我们遭受痛苦了,那你要检查自己的行为,肯定是哪里有得罪天主的地方了。
在公元前四百年左右,以色列的圣经作者为了对这个问题加以解释和给以色列民众一个正确的引导,写下了约伯传,并把两种对待痛苦的态度安置在同一本书里。一个就是传统的观点:义人约伯忍耐了打击和痛苦,最后天主终于又祝福了他。(约1-2章)另外一个就是
天主不会无缘无故地让人遭受痛苦,如果子民遭受了不幸,肯定是因为他们有犯罪得罪天主的地方,义人也有得罪天主的时候,虽然自己认为是无辜的(约3-42章)。
约伯和三位朋友的对话也表示了两种观念的交锋。
第二部分:
1) 约伯传让我们明白了天主对自己子民的引领和教育。以色列子民原来是一个只注重现世生活的民族,他们那时还没有永生的观念,而要明白基督的复活,旧约需要为此做出漫长的准备工作,因而天主借助以色列人的历史来引导他们,让他们明白痛苦更深的含义,义人受苦不是因为自身有罪,而是具有救恩、洁净世人及复活的永生价值,这样人们的对待痛苦的理解就不光停留在他们自身的逻辑上和经验里,而是将目光从现世转向永生,所以以色列民族对待痛苦问题的神学理解,也是天主引领他们从自身看向天主的同一过程。
2) 天主并不愿意人遭受痛苦,也不会把痛苦强加给人,天主是仁慈和良善的,但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破碎和残缺的世界,因着人们之间的骄傲、嫉妒和排斥,痛苦成了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经常给彼此带来痛苦,痛苦是我们人类自身造成的,并不是天主的意愿。天主不会用增加人类痛苦的方式来惩罚我们,痛苦是我们自身犯罪的结果,死亡是最大的痛苦。因而在天主的救赎工程里,拯救我们脱离痛苦摆脱死亡也就成了主要的拯救内容。
3) 约伯传教导的对痛苦的理解虽然是局限性的,但是为新约中耶稣基督的苦路做了很好的准备工作。耶稣是义人,没有罪责的人,却为了全人类的罪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他对痛苦做了全新的注释:为了人类的得救,他忍受了超常的苦痛,将苦痛作为洁净罪恶的必经途径,经历了极度苦痛的耶稣讲自己生命的全部交托在天父的手里,天主的力量大于死亡,天父将基督从死者中召回,他复活了,穿越了极度痛苦的基督,成为我们面对痛苦的榜样,苦痛是难以避免的,他召唤我们去面对苦痛,走过艰难,信赖基督的恩宠和协助,我们也必将在经历暂时肉体的死亡后,跟基督同样经历复活。在复活的世界里,将不再有痛哭和悲伤,也不再有痛哭和死亡。
4) 既然我们有战胜了死亡的基督作为生命慷慨的拯救者和伴随者,我们就是有了好牧人的羊群,不论遭遇困苦还是经历喜悦,在基督内,我们都将以不同的心态和目光去面对。我们可以首先学习基督效法基督,将个人的困扰和忧愁转化为平安和祥和,其次学习基督去为了他人的痛苦献上我们的祈祷、安慰和祝福。最后我们要有包容和宽恕的心,在内心里为人类的各类苦痛献上我们的祈祷,让内心的力量成为改变世界的动力。众多的心灵汇集在一起,周围的世界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世界的痛苦就会随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