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若望福音注释第一章(2)
作者:来自360图书馆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 582  更新时间:10/28/2015 6:28:30 PM  文章录入:admin1

    若望福音第一章与你共享(1:1—18节)

    这首似诗的序言讲述天主对世界,世界对天主的大行动,在开始的数行内,我们就发现我们自己在天主的领域内:[在起初就有圣言。圣言与天主同在……]。以后逐渐降到时间和空间的同一点上:[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最后再提升,而后归于天主的临在:[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只有那在父怀里身为天主的独生子,他给我们详述了]。

    圣史为了完全适合序言的曲折,用了希伯来语行文的技巧,这技巧的名称所谓的[首尾呼应法],其用法是使一篇文章前后首尾相应,互相唱和,互为解释。所以我们读序言要前后各节互相对照,才能明白各节所含的深意,如1节的[圣言与天主同在],是与18节的[父怀里身为天主的独生子]相配合。这样一读起几节的意义,就会明白福音所要教导意义:在起初已有圣子,圣子与父同在,圣子就是天主。所以圣言是天主的独生子,降生成人,名叫耶稣基督(17)。

    [在起初……]这些言词是取自全部圣经的第一行,即创世纪1:1创世纪和若望福音的序言所以叙述的同是创造,所以这些言词同是指在没有任何创造以前,还没有时间的存在。

    [……已有圣言],没有任何受造以前,圣言就已有。所以圣言不是受造的,他的存在是如天主的存在一样,没有时间性。为什么称圣子为圣言?通常不外两个理由:一,由于这名称适于说明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耶稣的全部任务;二,由于这名称提供的意义是我们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一种经验。这两种理由互为表里,互相证明。

    在序言最后的一节作者给我们提出了耶稣工作的概要:[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只有那位在父怀里身为天主的独生子给我们详述了]。这意味凡基督所说所行的,无非是使人认识父。基督的职务所以是启示,这正是言语的公认职务。我们日日体验用我们的语言表现我们的思想和感觉,我们是用语言来与人传达。若望的理论是[子]来到世界的职务是作启示,是人类对[父]能有的最完美的表达,这只能因为永远早存在的[子]已是[父]的完全的表达。为此,作者引我们由纳匝肋的耶稣深入天主的内在生活,在天主内,父是说话的天主,子是被说出的天主,由无始无终的整个永远,父表达自己,父的这自我表达即是子,圣言。子是圣言,因为他是被说出的天主,是被传达出来的天主。

    [圣言与天主(父)同在]这句话确定了父与子间的区别。父有自己的[自我](位)。圣言因为他是父的完美表达,所以圣言也该有自己的[自我](位)。

    [圣言是天主]。若果圣言是父的完全的表达,圣言就与父同等,同是天主,但天主仍是一个,因为父与子同是一个天主。

    (注;作者无意用这几节详细说明至圣圣三的奥迹,稍后他要在福音内清楚说明他明白圣神是爱,是父与子共发,而又能使父与子结合,由父与子派遣来到世上吸引人类与他们合而为一的爱。第四部福音编成出版以后,教会需要经过一段时期,才能清楚以适当的词句说明在一个天主内有三位的伟大奥迹,教会终于能做到这一点,应归功于圣若望)。

    [在起初圣言与天主(父)同在],这句话再肯定父与子间的区别。子不是父,他们不是同有一个身份。[他与父同在],这句话固然说出两者之间的和谐与共,但同时也清楚指出两者并不是这样同一,以至于没有分别,否认他们两者之间的个别身份。

    圣史若望关心的不是推究天主的内在生活,他谋求的只有一事,宣讲耶稣基督。他提到天主奥妙的内在生活,也只是为教我们知道,那永远已与天主同在的圣言,降生成了一个名叫耶稣基督有血肉的人,进入了我们的历史,父借耶稣将自己完全启示了给我们世人。作者最注重的是圣言这一名称……

    实在只有怀着爱的人,才明了话的完全意义和用途。如出于一个爱人的口,表达自己的话,常是一份要求被爱的人接纳的礼物:把自己献给对方。这样的话的意义不只是为传达心意,而是为结合施爱与受爱的两个人。真实的话带来光明和生命。将施爱的人的生命分给受爱的人。一句话,言语是最好表达自己的动作,是人借以与人交流的自身的礼物。

    有了这些思想,我们可以说父是施爱者,我们他的受造物是受爱者。圣言是父的自我启示,是父的自我赠予,借圣言父使我们与他自己相结合。凡由圣言所作的事都有启示天主的性质,目的是造成与天主结合。就如宇宙是借圣言造成的,所以宇宙总是启示天主的事,是注定与天主相联系的。

    为此,凡天主借圣言作出的行为是爱的行为。序言实在是咏述这些行为的史诗,作者以之描述天主的作为是爱上加爱,如若1:16节所说:[恩宠上加恩宠]。用最简单而又最深奥的语言,似诗的序言讲论宇宙和人类的受造(1:3—4),天主恩赐的永生(1:4—12),民族的组成(1:11)赖[降生成人],方能引导一切,达到圆满的结合(1:14),这一切仍在教会内的继续发展(1:14—16)自人类的历史开始以来,虽然黑暗(罪恶)力图拒绝接受圣言,但不能制胜天主的光明(1:5)。

    与宇宙(1:1—3)。圣言第一节引我们联想到全部圣经的开头语:[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创世纪每一处创造的行为,都以这句话天主说有就有。

    圣言与人类(1:4,5,9,10):创世纪告诉我们天主按自己的肖像和模样造了人。男人和女(创1:26—28)。人比任何地上的受造物,更表现天主;所以,人是格外按照圣言仿造的,圣言是天主的充分表现。人性本身就显示他的造主,和注定是要与他相结合的。

    天主自愿人类与自己结合,借圣言天主给了原祖本性的生命,借圣言天主也赐给他们分享他自己天主的生命。为此作者说:[在他内有生命]。

    人由圣言有这样玄妙的形成,以至他注定是为与圣父相结合,否则他便不满足。人虽然由于罪恶丧失了与天主结合的权利,但他并没有丧失对于这事的切望和重新复得的可能。这种见于一切文化和宗教内的切望,是为光明和生命的圣言深深放在我们本性内光明,为此作者说:[这生命是人的光]。

    黑暗(撒殚、蛇,创3:1—5)企图息灭这光明。固然黑暗成功了,叫人被逐除乐园外,叫他们与生命树相隔绝(创3:23—24),但终归它要一败涂地。天主从开始就预许了女人的一个后裔要踏碎蛇的头颅(创3:15)生命和光明要赖成为血肉的圣言而胜利:[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决不能胜过他]。

    但是黑暗有它的胜利。罪恶能产生像夜间的黑暗,以至没有人能由宇宙的美好和人类的伟大见到天主的光明。黑暗能侵占每个人,也能侵占整个社会。圣保禄严责罗马人没有由天主创造的事物认识天主(罗1:18—32)圣若望更进一步说,人类由于受造物没有获得对天主的知识,以至未能认出万物赖以受造的圣言,:[他已在世界上,世界原是借着他而造成的,世界却不认识他]。(1:10)。

    注:9—13节,不少学者以为这几节经文是对圣言成了血肉的耶稣在世上的工作说的。这个解释似乎打继了序言所有意义的连系,序言是随人类历史发展,概论圣言的工作,圣言借创造,对人类已在世上所有的作为(1:10)借旧约在天主的百姓中已有活动(1:11—13),最后终于自成血肉,现身说法,开创新约(1:14)。诗的序言意义深奥,颇多解释,我们应衡量上下文义,以及与全部福音和与旧约相关之处的连系,加以选择,决定取舍。

    圣言与天主的子民(1:11—13);天主以自己的圣言召选了亚巴郎作他选民的始祖,以自己的圣言拯救了自己在埃及为奴的子民:[成赖俱静,黑夜已奔驰一半路程时,你全能的圣言由在上的王座,如无情的战士,降到这应毁灭的地上,带着你不可收回的成命作利剑,上触高天,下踏大地,立在那里,使各处充满死亡]。(智18;14—16)天主借他的圣言对梅瑟发言,与以色列子民建立了盟约(出19:3—6)。天主借自己的子——圣言行事,向他们表白自己的旨意。这样天主将自己的法律深深植根在他们心中,以至没有人能说,谁能渡海,或到天上去找。梅瑟说:其实,这话(这诫命)离你很近,就在你口里,就在你心里,使你遵守]。(申30:14)天主派先知传达他的旨意,也是借他的子行事。他们宣讲的[上主的话],[上主的断语],是借永存的圣言发表的,为此天主说:[就如雨和雪从天降下决不返回原处,除非灌溉大地,除非使大地生长萌芽,偿还播种者种子,供给吃食者食粮;同样从我口里发出的言语,决不空回,除非实现我们心愿,完成我派遣他作的事]。(依:55:10—11)。

    在若望看来,这些和许多其他旧约的地方,明明告诉我们:天主借他的子行事,引导他选民的全部历史。为此他说:在圣言成人以前,他已来到他自己的人民中(若1:11前半节)。天主实在借他的子行事;人民也实在反抗,拒绝遵守盟约,违犯他的法律,排斥他的先知:[自己的人反而不接受他]。(若1:11下半节)这种现象已出现,免不了还要出现。而当圣言成了有血肉的人时,这现象会更厉害。还好,并不是天主选民的全体都表示反抗,每一时代都有不少的人接受天主的启示,也就是接受圣言。这些忠信的仆人就有权成为天主家庭的实际人员:[但是,凡接受他的,他使他们有权成为天主的子女](若1:12)作天主的子女是亚巴郎血统的后代还不够,因为人分享天主的生命,不是由于任何正常人出生的过程,而是[那些相信他的名字,不由血气,不由肉欲,不由男欲,而是由天主出生的人]。(若1:12—13)。旧约的圣人都赖天主圣言而与天主相结合,全由于他们接受了天主的启示,接受了圣言,为此耶稣能说:亚巴郎见到了他,极其喜乐(若8:56)。

    圣言与新民(若1:14—16):最后,若望说父从起初有意完成的事,终于完成。[圣言成了血肉],战胜了黑暗。这句话每个字都有它充分的分量。[圣言]是与父同等的永生之子,一切是借他,是由他而造成的那一位。亚巴郎是由他而蒙召,盟约是赖他而建立,先知是借他而发言。[血肉]是指人,生来要死的人。这名词意谓能死,能变化。[一切血肉都如草……似田野的花……草必枯萎,花必调谢],(依40:6—8)降生的奥迹是:全能、不变、永存的圣言成了柔弱、善变、有死的人。[成了]是个特别重要的字。若望不说[拿了],[取了],[接受了]血肉,却斟酌选[成了],来表示极深奥而完全不可改变的行为,圣言和耶稣这个人是那样的一致,二者再不可相分离。圣言从此以后永远又是[人子],即使死也不能彼此分离,升到父那里去更不能相分离。圣言不能留下他现在的人,这样,那现在与父同等,永远[坐在他右边]的,即是玛利亚的儿子。

    若望觉得[圣言成了血肉]这句话能被误解,有人或许以为圣言成了耶稣成了人以后,就再不是天主。在他的诗最不寻常的一行中,圣史为使人总不陷入这样的误解,遂立即加上一句说:[他寄居在我们中间]。(若1:14第二句)按字面的意思是,他在我们中支拱帐棚(会幕)居住,这是暗指旧约的会幕或圣殿,是天主在地上的居所。

    [圣言成了血肉],由女人而生的耶稣成了新而永久的表达方式的居所,天主与人唯一相遇的地方,就如会幕和撒罗满的圣殿充满天主的光荣(出40:34—35,列上8:10—12);同样,天主的光荣充满了耶稣。那看出耶稣是降生成人的圣言的人,就看到了天主的光荣。什么是在基督身上发显的天主的光荣?是父借他的独生子的死亡与复活启示的持久不朽的爱(若1:14)。[我们]:是指宗徒对耶稣的生活、死亡与复活的作证而言。这些人是天主的新子民的创立人;新子民的圣殿是由死者中复活的耶稣的身体。新圣殿不是由人可分开,朝拜者的身外之物,好似人可进去出来的建筑,成为新圣殿的复活的主是好比一株葡萄树,它的枝条就是他的肢体;新圣殿与在其中朝拜的人共成一体。

    (注:14,16,17,三节中[恩宠]与[真理]二词是作者常用的述语。[恩宠]:在新约内中文译用[爱],在旧约中多译作[仁慈]。[真理]:希伯来文意作[忠信]与[坚贞]。在旧约中这两个字常并用,指示天主富于仁慈,信实不欺。

    圣史以论天主智慧的言辞来叙述耶稣的事迹,旧约论及的天主智慧即是新约的天主圣言。

    天父,我们感谢你,我们透过圣子认识了你,藉着他我们才能进入永恒的生命,天父,没有你的祝福我们什么也做不了,祈求你祝福我们,派遣圣神在我们心中推动我们不断去做你的事业,为你作证,让那在黑暗中的人看到你的光明,你是天主永生永王,阿们!

    若望福音第一章与你共享(1:19—28节)

    这段福音集中在讲若翰洗者这个人物,但最奇妙的是,作者所说的一切,都指向一个还没有出现的人物——耶稣。福音提到若翰的名字是为“作证”而来。当有人问他是谁的时候,他自称是“旷野的呼声”,我们从作证及呼声这两方面作反省。

    “作证”一词已成为基督徒的常用语。这词原属法律名词,要定一个人是否有罪,须靠证人的证供。犹太人的法律,若有两个人出来作证,证据便可确立。当然证人是怎样的人,也影响证供的可信性。

    四部福音都重视若翰这位证人,尤其是若望,他写得最好。对观福音中写他的生活:住在旷野、穿骆驼毛衣、吃蜂蜜,词锋犀利,震撼人心;若望福音却简单地写:“是天主派遣来的”。从他身上,人能体验天主的临在。

    今天我们提到一位圣人时,往往喜欢称他为“天主的人”。其实,这个称呼来自圣经,那就是说:在天主的人身上有一种气质,使人感受到天主的临在。若翰洗者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的作证使人信服。若望更用了不少具体人物,来描述这位来自天主的证人,因为以色列人对他有多种联想。

    当人问他是否是默西亚之前,若翰自动说出我不是默西亚。他感受到以色列人的期望,他暗示这个期望会实现,但不在他身上,他虽是天主的人,却不是那位解答人们期望的人物。他的回答是:“我是旷野的呼声”。这是美妙的表达,他什么都不是,他只是一个虚无的、没有实质也没有形象的声音。假若他是一个人物,至少会有人注意他的外貌,有了外貌人便难以把他忘记。可是他不想人家记着他,他愿记着的只是耶稣。他一见耶稣便说:“看天主的羔羊”。他让他们明白他的角色是把耶稣介绍给人,因而无须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只把他当虚无的声音好了。对于耶稣,他说连给他解鞋带也当不起。解鞋带是奴隶做的事,若翰自认当耶稣的奴隶也不配。由着若翰的谦下,耶稣称赞他是女人所生中的最大的。

    阿爸父愿我们效法若翰做个耶稣的好证人,为天主而活,把主基督放在第一位,让自己做个谦下的隐形人,使人们能在我们身上感受到主的临在。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一章与你共享(1:29—34节)

    福音记载若翰洗者看见圣神像鸽子从天降下,在耶稣上面停着,他本不认识耶稣,但派他来用水施洗的那一位对他说:“你看见圣神降下,停在谁上面,谁就是那要用圣神施洗的人”。这是若翰所看见的,于是他作证,耶稣就是天主子。以上是若翰信仰的三步曲:他看见、认识、他作证。

    若翰看见圣神像鸽子降在耶稣身上,这是圣神给他的启示,唤起他的注意。圣神像盒子降在耶稣身上,大概在场的人也看见,但只是看见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天主恩宠的启示。天主的恩宠临在若翰身上,光照他的内心,他内心的经验使他“认识”在他面前的,就是默西亚、天主子,他不能不为他“作证”,指出他就是带走世界罪恶的天主羔羊。这位有震撼力的先知的作证,的确使人走到耶稣的面前。

    若翰洗者的信仰历程是我们反省的好材料:

    一、看见:当天在约旦河旁,耶稣是夹杂在人丛中,他并没有以奇特的姿态出现。今天,耶稣的临在更平常。玛福音中有关最后审判的比喻是这样的:耶稣就在兄弟中最小的一个身上出现。最小的就是指那些生病的,饥饿的、寒冷的、坐牢的人。反省我们自己有没有为这些人伸出帮助之手?有没有明白在需要的人中间就有耶稣的临在?我们是否视耶稣而不见呢?可能我们觉得那些人太普通了,所以我们摒弃了他们,却不知道同时也摒弃了耶稣,就像当日耶稣的出现太普通了,所以受犹太人的摒弃。

    二、认识;看见是外在的见到,认识是内在的经验,两者可以同时发生。那内在的经验需要天主的恩宠,我们才能认识耶稣。我们从来没有亲眼亲眼看见耶稣显奇迹,只听过别人的宣讲,看到别人的作证,但为什么会信?是否因为内心经验的驱使?是否因为耶稣的确解答了我们一些生活上的基本问题?是否因为他使我们内心喜乐、平安、感到被爱?假如我们从来没有任何对耶稣内在的经验,那很难在信仰上有基础,很难说“认识”他。

    三、作证:如果内在的信仰经验是那么真实,那么为耶稣作证是必然的和自然的事,就像若翰洗者一样把耶稣介绍给人。若是我们从未想过把耶稣介绍给人,羞于在人前谈耶稣,那信仰在我们身上所占的重要性很有限。作证是信仰的试金石。那些为耶稣作证的人,他们的信仰肯定没有问题,这是教会的经验。

    天父,祈求你赐给我们恩宠,使我们有若翰福传的精神,以言以行去宣传耶稣基督的到来,为人拓展天国的道路,让更多迷失的人重回你的身边,让那些未认识你的人找到真理,使那些心灵破碎的人得到安慰,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基督,阿们!

    若望福音第一章与你共享(1:35—42节)

    这段福音表面上平平无奇,没有奇迹的出现,没有戏剧性的记载,但事实上作者有意让读者知道,基督徒在哪找到最重要的经验,他们的信仰就在那里奠基。这个简单的故事,启示了基督信仰的特质。

    福音中提及的两个门徒,大概是安德肋和若望。他们跟随了一般犹太人归依天主的热潮,追随先知洗者若翰。他们两次听到老师指着一个陌生人说:“看,天主的羔羊”!他们好奇的想知道这个陌生人怎样像羔羊一样带走人的罪,便跟在耶稣后面。信仰是由个人介绍及往往加上好奇后而开始的。

    耶稣转过身来举动让他们两个看到他的面孔。最吸引人的大概是一个人的面,若只看到背面,总觉得美中不足。信仰是基督主动的让人看到他的美好。

    耶稣问他们:“你们找什么“?若望福音记载重要人物所说的第一句话,总是重要的,例如圣母玛利亚的第一句话是:“他们没有酒了”,显示圣母总是关怀别人,注意别人的需要。耶稣的第一句话,触及信仰最基本的问题。每个人跟随基督总有个目的,开始大概是找些东西。

    两个门徒的回答很妙:“师傅,你住在哪里”?表面上好像答非所问,或者耶稣的问题来得太突然,令他们不知所措,随便来个问题来充塞。其实,两个门徒的问题充满玄机,作者藉此带出信仰的基础:居住在基督内。

    如果两人的答案是:“我们想找平安,我们想找生命的意义,我们想恢复以色列王国“,可能都是一般犹太人想追求的东西。但他们的问题是:“师傅,你住在哪里”?重点明显的不是追求东西,而是想建立关系。问别人的住处,是想建立有持续性的关系,不想关系因告别而了结。基督徒的信仰不应停在寻找东西上,而应找到基督的住处,与他建立深厚的关系。

    你们来看看吧,耶稣邀请他们,主要不是看他住的地方,而是在他那里住下来,居住在耶稣内成为基督徒信仰的特质;圣言成了血肉,就是“居住在我们中间”,基督徒食基督的肉,喝他的血,就是为“住在他内”基督是葡萄树,我们是枝条,就是“住在他内”否则一无所能。

    居在基督内的经验是如此美好,若说是“第十时辰”,以数字显示末世性的时刻已来临,这个与基督住在一起的快乐经验,使若望几十年后仍惦念着这重要时刻。

    有了这份喜乐的寓居经验,人自而然要把这喜讯介绍给别人,像安德肋告诉自己的兄弟西满:“我们找到了默西亚”,安德肋做了若翰洗者的工作,把兄弟西满介绍给耶稣,让耶稣注视他邀请他,开始另一个信仰历程。

    这段福音帮助我们反省自己的信仰:谁是我们信仰上的若翰洗者?我们的信仰是否仍在找东西的阶段,我们曾做过若翰洗者,带领过别人认识耶稣吗?

    主耶稣基督,你是天主的羔羊你是除免世罪者,请赐给我们恩宠使我们不要因世俗的观念蒙蔽自己的心,让你的神恩进入我们的心中,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使人看见我们的行为而认识你,你是天主永生永王。阿们!

    若望福音第一章与你共享(1:43—51节)

    这段福音记载耶稣以他的超然智慧,看透了人的行为和思想,因而叫人相信他是默西亚而吸引人跟随他。若望多次记述耶稣这种超人的见识。斐理伯的蒙召可能是同乡安德肋和伯多禄已为他铺了路。斐理伯蒙召之后,立即将遇到的默西亚介绍给纳塔乃耳,也就是巴尔多禄茂。三对观福音记载的宗徒名单,斐理伯与巴尔多禄茂二宗徒常相联接,可见他们的关系。纳匝肋被人轻视的事,纳塔乃耳的坦白和秘密为耶稣所看透,因而承认耶稣为天主子,为以色列的君王,即默西亚之意,耶稣遂应许他看见更大的事,他们所要看到的神视是[要看见天开,天主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去下来](若1:51)宗徒是新以色列,天主的新子民的创建人。雅各伯(以色列),旧以色列民族十二支派的始祖,梦见了天梯,天主的天使在上面上去下来,新以色列的[始祖们]要见到更大的神视。他们要见到耶稣连结天地,天主和人的[梯子]。天使在梯上的行动纯粹是指可自由直接到天主台前去;这一可能是耶稣一手造成的。

    由于这个赐予雅各伯的神视,是在贝特耳[天主的住所,上天之门](创28:17)发生的,圣史暗示耶稣是新圣殿,天主在地上真正的住所,惟一上天之门。(若1:14就已暗示这意思)。

    主!耶稣,你看透了我们的心思欲念,知道信德薄弱,请赐给我们信德,使我们坚信你的体血隐藏在面饼内,活在我们中,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基督,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