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创世纪释义之一
作者:教会  文章来源:献县教区网站  点击数 4460  更新时间:8/10/2009 2:08:31 PM  文章录入:admin1

第一章  创世纪概论

 

第一节  书名

本书的希伯来文原名Bereshith(伯西里特),就是“太初”的意思,并且根据犹太人的习惯,就是用每卷书的第一个词作为书名,所以他们称本书为“在起初”。这个名字恰当地表达了本书的内容,因为本书是描述一切事物的来源,例如宇宙、世界、人类、人类的制度(如婚姻)、国家和至为重要的以色列人。本书就集中记载了天主如何藉着创造,使这一切都出现了。

BC3世纪时,由72位犹太经师,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将本书译成希腊文时,根据本书的内容,称本书为“创世纪”。我们现在所用的《创世纪》这一名称,就是来自七十贤士译本。称本书为《创世纪》,是因为本书记载的,是有关世界的创造、人类的由来,以及以色列民族的起源等。本书也为西乃山的颁布法律,提供了一个历史背景,又为解释这些书卷的法律和故事提供了神学上的钥匙。

天主教学者、震旦和复旦大学的创建人—马相伯先生,曾将本书译为《生民纪》,注释为“记天地之初,以引起生民也”。

 

第二节  本书的内容和主题

一、内容

《创世纪》顾名思义,本书是记述世界的创造、人类的由来和以色列民族的起源。天主由万民中特选了一个家族,就是亚巴郎和他的后裔,目的是要这个家族保存与发展最初的启示和真宗教,为《出谷纪》中记载的西乃山的隆重启示作准备。所以本书中所记载的历史事迹,绝不是以科学的论点,或近代史学家的方法来记述的,而是用宗教的观点来说明天主参与人类历史行动的计划,来记述人类救恩史的开端。

圣经学家们把全部《圣经》看作是一部人类的救恩史,《创世纪》就是救恩史的开端。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本书内容明显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11章)是原始的历史,集中讲述人类民族的起源;第二部分(1250章)是列祖的时代,详述了以色列人的始源。

二、主题

分两部分来讲述:

一)、第111章是救恩史的前导,记述天主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是人类历史的主宰,并指明以民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1、创世六日 12

在太古史的两个记录中,第一个记录将天主的创造工程,分为六天去描述,这“六天”圣经学家称为Hexaemeron,译为创世六日。

圣经学家对于“六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大致可归纳为三种:

a、历史性的解释:以“六日”解作24个小时一日的六日,或解作六个阶段,用以凑合地质学各种不同的地层。

b、文学性的解释:认为这“六日”只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的写作方式,把古代人的创世神话,从多神论改造为一神论,与创世的事实无关。

c、文学兼历史性的解释:认为“六日”是一种写作方式,除了表达宗教思想外,同时也记述创世的历史事实。

2、原罪 3

在第三章记述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厄娃被赶出乐园的经过。亚当、厄娃原来在乐园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天主为了考验他们的忠诚,给他们立了诫命,就是不准吃知善恶树上的果子。但他们在魔鬼的引诱下偷吃了禁果,违反了天主的命令,犯了罪,被赶出了乐园。这就是“原罪”的来历,由于人类有了原罪,才引出了默西亚降临的全部救恩史;创315被称为“原始福音”,“女人的后裔”就是指耶稣。

3、骨肉相残4124

在这一章里记载了亚当的儿子继续背离天主,加音因嫉妒杀死了他的同胞弟弟亚伯尔。这是亚当犯罪后的第一个恶果—凶杀,见到了什么是死。

4、洪水68

3章记述了因为世人犯罪,天主决定用洪水灭世,只留诺厄一家,让他们进入方舟的故事。关于洪水,古代各民族都有类似的传说,如我国就有大禹治水的故事。后来方舟就成了教会的象征,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避难所的意思,鸽子和橄榄枝则成了和平的象征。

5、巴贝耳塔 1119

记述了洪水之后,诺厄的后裔由于骄傲而受了天主的惩罚,彼此不和,四分五裂。巴贝耳就是“混乱”的意思,在先知们的作品中,巴贝耳就成了恶势力的象征。

二)、第1250,是救恩史的开端,记述了天主主动拣选了一位信仰坚定、绝对服从的人—亚巴郎,立他作一个新民族的始祖,全人类都因他的后裔而获得救赎。亚巴郎的后裔发展成为以色列民族,是天主的选民,受到天主的特殊照顾。

1250的故事主要内容如下

1、亚巴郎:亚巴郎蒙召带领家人从加色丁的乌尔,到迦南去,他和父亲、妻子和侄子过幼发拉底河,先在哈兰住下,父亲死后,从哈兰过约旦河来到了迦南。希伯来就是“从大河那边过来”的意思,所以亚巴郎的子孙又称为希伯来人。天主曾在迦南与亚巴郎立约,预示他的子孙要成为一个大民族,但这时亚巴郎还没有儿子。在亚巴郎一百岁时,他的妻子撒辣生了依撒格。天主为试探亚巴郎的忠诚,要他把自己的独生子依撒格奉献为全燔祭,亚巴郎为了表示他对天主的绝对服从和信心,毫不犹豫地献独生爱子作全燔祭的祭品。这样,被后人称之为“信仰之父”。

2、雅格伯:雅格伯是依撒格的次子,用一碗豆汤买了厄撒乌的长子地位,并冒充厄撒乌欺骗父亲依撒格而得到祝福。后到哈兰娶舅舅拉班的两个女儿为妻,生了12个儿子。在他带领全家回迦南的路上,与天使摔跤获胜,天主给他改名“以色列”,他的12个儿子,就成了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祖先。

3、若瑟:若瑟是雅格伯的第十一个儿子,特别被他的父亲所喜爱,因而也引起了他哥哥们的嫉妒。后来因为梦的缘故,被他的哥哥们卖到埃及。若瑟在埃及给人作奴仆,后来被下到监牢,最后他升为埃及国的宰相。当迦南地遭受饥时候,若瑟将他的全家都接到埃及居住。本书以雅格伯和若瑟的死结束。

第三节  本书的神学思想

圣经是教会神学的根源和基础,而本书包含着天主、人、罪恶、审判等教义的根源,所以本书在圣经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本书的主要神学思想有:

1、天地万物都是永远存在的唯一天主所创造的;一切都是好的。

2、人是天主按自己的肖像造成的,所以为万物之灵。

3、女人虽出于男人,但并非男人的附属品,二人应相辅相成,在生理、心理、道德上达到圆满的地步。所以婚姻制度是出于天主,并应是一夫一妻制。

4、由于亚当、厄娃犯罪,自然界的灾祸与道德界的罪恶进入了世界,因此破坏了一切的平衡与原始的幸福。罪恶是由魔鬼引诱而来的,因而生出了死亡。

5、人类虽因原罪而陷入了死亡,但天主主动地应许了救援;最后战胜罪恶的仍属于人类。

6、人类背离天主,天主不得已使洪水灭世,表示惩罚;但其目的是为叫人走向皈依天主的路。

7、天主在诺厄身上,尤其是在被召的亚巴郎和他的后裔身上所表现的特殊照顾,是为准备默西亚的来临。

《创》与《默》遥相呼应,《创》叙述世界的开始,《默》则说明世界的终结;《创》记录人类的堕落,《默》则预言人类的得救;《创》阐述痛苦和死亡临到人类,而《默》则应许人类在基督里最终死亡,消除痛苦;《创》是救恩史的开始,《默》是救恩史的完成。

 

第二章  创世纪前十一章

 

这十一章对不少人来说是一个谜,因为不知道这些篇章里究竟是什么?是历史,还是神话?我们暂时可以说:也许有些神话成份,但是很少;至于说它是历史,它不是近一两个世纪以来人们所说的历史,也不是圣经中其他的史书,更不是我国古代《史记》、《资治通鉴》那类的历史。那么这十一章到底是什么呢?据最近的圣经学的研究的结果,创世纪前十一章是以色列民族旅长史的前奏。这就是说为使亚巴郎的蒙召不显得突然,必须往回看一眼,用短短几章篇幅说出为什么天主拣选了他,召唤了他。这些篇章的作者并没有历史文件可用,他们无非是藉着神学的反省描绘出人类的沉沦状态,来衬托出以民被选及与天主结约的事实。

以民不能仅由现在明了自己的使命,而必须追溯到已往,到人类的起源,因此这十一章关于人类起源的报导便有了普遍的意义。这些章节的内容也许是由亚当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一直传到亚巴郎及以色列民族在历史中出现。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由亚当到亚巴郎至少有五六十万年的距离,一个传授经过这么长久的时期仍能保存下来,实在是一个不易证明的奇迹。解决这问题最完美的答案就是“以色列宗教是整个建基于启示上的宗教”。

这里所说的启示并不等于说创世纪的这些章节由天上降下,透过圣经作者的笔而原封不动的写在书上。这里所说的启示是以色列藉着超自然的光照,一方面反省自己过去与雅威有过的非凡经验,另一方面对生活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恶的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经过长期的苦斗,而将远古的史事重建起来。因此我们可知创世纪的这些篇章不是圣经作者利用以色列民族以前的历史材料写成的,它们的成书在时间上是比较晚的。

刚才说这十一章是由天主启示而来的,那么我们再看一下天主的启示。天主的启示是渐进的,常迁就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思想及信仰的程度。在整个历史上每到一个“满全期”—即最适应的时期,天主的启示便向前迈进一步。

天主的启示是渐进的,人对启示的领悟也有不同的层次。在创世纪前十一章里就有两个不同来源的报告。一个较老,成书于BC9世纪,因常称天主为雅威,故学者们称之为“雅威卷”(J);另一个较晚,是充军期后的作品,因为司祭、礼仪色彩浓厚,故被称为“司祭典”(P)。创世纪前十一章就是由这两个源流汇合而成的。他们从不同的出发点来反省宇宙的起源。但他们既在时间上有先后,可见后期的以色列对雅威卷所说的已感到不足,而要用司祭典的“创造”神学来加以补充。当然雅威卷和司祭典汇合目前的经典时自然还经过一番修剪润色的功夫,二者产生及编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信仰在体验天主的各种真理上日益长大的过程。下面就分题讨论一些问题:

 

第一节  创世纪的文字分析

一、创世录的文字分析

按照一般的看法,梅瑟既是五书的作者,自然就是这几章创世录的作者。但最近几百年来学者们把这几章的希伯来原文仔细推敲,发现来自梅瑟时代的口传或文字实在寥寥无几。我们今日所有的创世录,是在梅瑟以后一个相当晚的时期,经过扩充及神学的深化后,才获得最后的编订而定形的。就像刚才所说的,旧约给我们留下了两个创世记录:J P 。在充军后以民从巴比伦回来时,这两篇才合而为一,时代的不同给这两篇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虽然关于一个天主,万物的全能创造主,两篇创世报告所说的没有什么不同。但在其他方面二者所叙述的的确有明显的区别:a先是时间计算方面:第一篇报告说宇宙及人类是在六天内造成的,这里所说的天是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天,因为每天都有一个早晨和一个晚上;第二篇报告里却只有一天,在这一天内天主造了天和地。b对于开创宇宙的看法不同:第一篇认为宇宙来自水,一切的开始都是出自洪荒初开时的深渊大海;第二篇却认为宇宙的初期是一片荒原,因为天不下雨,到处缺水。c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区别:就是第一篇报告说人是最后受造的,在动、植物都齐全了以后人才受造;而在第二篇报告里最初出现的人,以后是动、植物,末了才是女人。d还有一个区别:第一篇所说的人是人类,用的是复数;而在第二篇里所描写的是第一个人的受造及第一个女人的来源。e最后概括来说,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个较普遍的区别:就是第一篇文笔高洁,概念纯净;第二篇多拟人法,有时只能按比喻和假借的意义去懂。

把这两篇作品编到一起的编辑人显然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他绝不厚此薄彼。他无意把二者的不同点加以粉饰或障蔽,却宁愿让二者的生硬处及不同点同时并列。这种作法清楚地表示,在编者的眼中,这两篇作品各有千秋,不能说那一篇的内容更高超美妙。

由以上所说可见圣经的创世录并非出自一个人的手笔,而是整个以色列民族的神学思想,经过好几个世纪的结晶品。

二、创世录的文学类型

旧约圣经里有不同的文学类型是大家所公认的事,为正确明了圣经的创世录,必须先确定它的文学类型。

在第一篇创世录中,整篇文字都是结构严谨、言不虚发,自始至终有一个清晰的进行程度,很可以当一篇科学报告来读。在这篇作品中有一些说法别有用意、三番五次地重复着:“天主说……,天主见……好,过了晚上……这是第X天”。这种格式很可能是犹太会堂里,甚至耶路撒冷圣殿中的一个礼拜仪式。领唱者唱一首“天主造世的感恩歌”,会众用重叠句在每段的末尾齐声应和。

在第一篇创世录后面也隐藏着司祭们要为安息日找根据的苦衷。人是天主的肖像,天主工作了六天休息了,天主自己庆祝了安息日,安排了安息日,作为天主肖像的人,也应效法天主,守安息日。

总之,可说旧约的第一篇创世录是一具三足鼎它报告造物主的伟业,唱朝拜赞美的感恩歌,并训诲人要遵守祝圣安息日。这篇作品不是一位思想家静坐桌前运思握笔而写下的作品,却是天主的选民在安息日齐聚圣殿颂扬称谢唯一真主而发出的呼声。

三、创世录的结构

P的创世录既受到以民安息日庆典的重大影响,因此它特别将重点放在天主及世的安息日之上。为了强调安息日的重要,圣经作者不怕取天主做模范,并声明天主是六比一这个每周节奏的创立者。有关创造的报告便是按照这个六个工作日的模型写成的。

天主造世的工程分为两组,每组三天,两组互相对称;前三天是分开的工程,后三天是点缀的工程:

    分开的工程                          点缀的工程

第一天:分开光与黑暗                 第四天:日、月、星辰

第二天:分开上层的水和下层的水       第五天:飞鸟及游鱼

第三天:分开海洋和陆地地上生植物     第六天:走兽及人类

第二组的三天与第一组的三天关系密切,前后相呼应:

第一天:造光。                       第四天:光被安排成日、月、星辰

死二天:分开上下层的水               第五天:造水族和飞鸟

第三天:分开海与地、造植物           第六天:地上有走兽、与人类

这种方式只是帮助人容易记,圣经作者绝对无意严格描绘地球的形成期,他想得到的是站在宗教的立场、出于教育的理由,把天主造世工程的复杂,用一种容易捉摸、易于消化的格式描述出来。因此我们不该从这格式里追索作者没有想、甚至不愿说的事。谁要生硬地把创世的六天看作是每天24个小时的一天,那就是在圣经的原意之外兜圈子。其实这里所说在六天之内创造的一切都可在顷刻之间完成。作者之所以要说6天,就是要劝人守安息日,他要用一个适当的格式——六天,三三相对——帮助人的记忆力。

 

第二节  1124a释义

 

这段是属于P的作品,BC598年,耶路撒冷的高阶层人士,被拿步高掳去,放逐到巴比伦(列下241016)。60年后,第一位波斯王居鲁士,恩准所有被放逐的人回国,其中包括犹太人。在回国的人群中,有些高阶层的匝多克司祭,这批高阶层的司祭长期居住在广大的巴比伦帝国,并在波期国内拥有备受宠优的工作,他们见到巴比伦、波斯帝国的伟大,同时也见到它们对民族、宗教的容忍,所以他们回国后带有很多的经验。就在这种环境的背景下,他们产生了万民、宇宙主义,并有了豁达开朗的胸怀,不再以小小的公园为主题,而以浩瀚的天空、广大的宇宙为题材的赞主诗歌。

P是一群在耶路撒冷圣殿以隆重大礼朝拜天主为职务者,这些人相当于今日罗马伯多禄大殿的咏祷司铎团,因此P的作品充满了礼仪的味道。他们写出这首赞主诗歌是供群众在圣殿颂唱的,他们在每天的礼仪中唱,先由领唱者,唱出或朗读出第一段,然后群众齐声说:“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X天”,然后又唱出第二段,再由群众答,如此一唱一和,直到他们结束为止。所以说我们不应把这一段经文,去作科学分析或按字面解释,应该是用一种祈祷赞颂去诵读这段经文。

这一段我们也可说是历史书,因为作者用的是史笔,注意的是史纲—即客观忠实又按照地理和时间的先后,有条不紊的去记录。但这部历史书绝不是我们所说的像《史记》、《汉书》一类的历史,它是纯粹以宗教观点而写成的历史,主要是为说明天主是宇宙万物之间的一切存在的唯一根源和理由。

一、112 创造的起头

1:这一节圣经经文只有十个字,这十个字意义重大,是全本圣经的基础和骨干。

在起初”:这三个字是整个宇宙的开始,并且是一个绝对的开始,就是说在起初之前,除了天主之外,万物都不存在,就连比黄金还宝贵的时间也不存在。

天主”:来自希伯来文的ELOHIM,在希伯来文中它的原意是指一个复数阳性的名词,与出1212的“众神”是同一个词。但P在这里以单数名词用了这个词,撇除了多神主义的神话性质,而成为“唯一的天主”。英文译为GOD,作天主前,不加冠词athe,就是表明天主是独一无二的。

天主这词是全本圣经中第一句话的主语,叫人想起他是全本圣经的主角。“天主”一名在本篇中共出现了35次,正是创1124a的节数。本章用“天主”一名称呼创造的主宰实在很恰当,因本章描述他创造了整个宇宙,他是全世界的创造者,不单是希伯来人的主。

创造”(Bara):这词在旧约中出现了48次,P用了11次。这词的原意是“作”,还有“砍掉”(则2347)、“分开”(苏171518)的意思。这词只有天主能用,其他任何的人或物都不能用,因为这词的意思是“创造”,而不是“制造”,只有天主才有资格创造,因此这词的主语在圣经中都是天主。并且天主在创造时,从来不用工具,也不用材料,他是从“无”中创造了万物。

“创造”一词本身并不包括或不明确的包括“从无到有”的意思,不过,在圣经中从没有说天主用某物造出另一物,再加上此处的上下文提到天主只用他的话创造,没有提及任何材料;因此,天主从什么都没有的境界创造了宇宙。总之,“创造”在这里强调天主的超越性,其他的神和受造物不能和他相比,只有他不是被造的,他不受任何束缚和阻拦。

天地”:这两个字指上下两个极端,就是指所有的一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宇宙。犹太人喜欢用“对比”来代表全部,这里的天和地的对比代表整个世界和其中所充满的一切(咏8911)。如果我们忽略了这种表达方式,把“天”解作“天使”,把“地”解作“有形世界”,便误会了作者的意思。

这样也说明创11是一个概括句,是一个标题,创1324a是详细地说明天主如何创造,如何从光到人的创造。

12  本节是插入句,是为了形容创13“光”的背景—黑暗。这节描绘这世界是黑暗和荒芜的,被水遮盖并有奇异的“神”运行在水面上。

大地”:本节的“地”和1节的“地”有不同的重点,本节是指人所居住的地方,作者的目光从1节的宇宙收窄到人类所居住的地球。

空虚”(Tohu):在旧约中出现了20次,意思是:“空荡”(约267),“虚无”(撒上1221),“荒凉”(申3210)。Tohu和“有人居住”相对,指杳无人烟的地方,荒芜没有人住的不毛之地。

混沌”(Bohu):这词原意是指夜间的女神,但后来被司祭神学家团体撇除神话,与Tohu连在一起使用;在旧约圣经中只用了三次。意思是指“空无一物”,或指“荒废无人住的地方”。

总括来说,“混沌空虚”最基本的意思是荒芜,什么也没有,不适合人居住,因为没有动物和植物。

深渊”:希伯来文为“Tehom”,源于Tiamat(提亚玛特)。Tiamat是巴比伦创世神话中的龙(混沌龙王),在群神诞生之前,只有阿卜苏和Tiamat,阿卜苏和Tiamat生了群神,他们就成了群神的原始父母神。后来由于众神喧闹不止,惹恼了阿卜苏,阿卜苏就计划把他们全部杀死。Tiamat闻听后又哭又喊,责问丈夫:“为什么我们要毁灭自己造就的东西呢?”但阿卜苏置若罔闻,定要大开杀戒。众神得知后,群情激昂,接下来是沉默和惶恐,计无所出。其中有一神名叫伊亚,是无所不知的智慧之神。他作了一篇美丽的咒文放在水面上,用咒语把睡梦引到阿卜苏身上,使阿卜苏躺下沉沉入睡,然后乘机将他杀死。伊亚在阿卜苏身上建筑神殿,并在神殿里为自己制造寝室,与妻子达姆基娜居住室中,生了一个卓越超群的马尔杜克(Marduk)。Marduk目光如电,四只眼睛能看到一切,张口就能喷出火焰,而且肢体庞大,智力无匹,是一个最强的神。Tiamat怨恨群神杀死了她的丈夫,便造了十个蛇怪,又提拔基古作为新夫和统帅,决心消灭群神,用战争为前夫报仇。群神求救于MardukMarduk 以做众神之王为条件,允诺应战Tiamat。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大战,Marduk终于取得了胜利,毁灭了Tiamat的生命。他把Tiamat的巨大身躯劈为两半,一半为天,一半为地,用她的血造成了人类。于是天地和人类就产生了。

司祭神学家团体在采用这词以前,撇除了它的神话含义,用这词来指洪水,就是指包围着地球的大水。
   
黑暗“:虽然常是邪恶的象征,但也是天主采取行动的先锋,就如天主颁布十诫以前先有黑暗。这黑暗也告诉我们,当时的地球不但荒凉,并且被水淹盖,漆黑一片,因此“大地”还不适合人居住。但黑暗的后面有天主的踪迹,他很快就会开始下一步的工作。

神”:原文是Ruah,可解释为圣神、灵、风,也指看不见而存在的事物,此处应译为“风”,其原因有二:

a、前后的脉络:创12先用否定词汇“混沌”、“黑暗”,后在13用肯定的词汇“光”。风与混沌、黑暗是同类的否定词汇;况且从Ruah的发音,可以知道是风的呼呼声,如用灵或圣神则无连贯性。再者,从创世的过程来看,是先有地的混沌、黑暗与暴风的背景,渐渐衬出“光”的明朗,形成了一个对比。

b、达72中“四股巨风”中的“巨风”,就用了同一个字Ruah

二、光的创造创135

13:“天主说”:根据咏3369所说,天主的话一出口,马上生效;这句话也反映了天主的伟大和权能,他创造世界这一巨大工程,不用任何材料和工具,不费吹灰之力,只用一句话就造成了天地。“有光”:为什么没有太阳之前就有了光,第四日才造了太阳呢?原因有:波斯帝国以拜火教(祆教)为国教,拜火教主张光有神性,是永远存在的,是一个神。P当时正生活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他们认为光是被造的,但又不敢直接反对拜火教的主张,所以就用间接的方法来反对。

14:光好”:光的出现乃是消除“混沌、空虚”的第一步,所以被天主看作是好的。“分开”:这词是P的专有名词,因为司祭的工作就是分开给与不给天主的祭品。这分开也就是把刚创造出来的放在应放的位置。

15”就是“起名”,希伯来人认为,给一个人或一个物起名,就等于有权利安排或指派那人或那物,如耶稣给伯多禄起名。此处的“光”和“黑暗”都在天主的统治之下。“黑暗”:它是神话里一个很可怕的女神,天主不可能去造一个可怕的黑暗,所以在这里不说天主造了黑暗,而以“称”字来说明黑暗是间接被造的。

“一天”:时间的算法

ABC1250605年,中东地区所用的历法为埃及的历法,一天的算法从日出到第二天的日出。参咏1937

BBC605年是中东一带历史的转折点,埃及被巴比伦打败,结果中东一带所采用的埃及历法自然就变成了巴比伦的历法。

CBC605年以后,中东一带改用巴比伦的历法,一天的算法从晚上日落到第二天的日落。

DBC450年充军回国的犹太人,也用晚上日落到第二天日落的算法。

三、分开水 168

16“穹苍”: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天空,它像一个圆盖,罩在大地之上,把水分开;圆盖以上的水是云层,圆盖以下的是人后来居住的地方,当时仍然是一片汪洋大海,没有陆地。

水”:水在巴比伦是可怕的,因为巴比伦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间,每年这两条大河都会泛滥,淹没肥沃的土地。被充军到巴比伦的司祭,回国后想起这种可怕的景像,仍感到害怕。此节也没有如同前面一样,说“天主说:‘有水’”,这也说明水也是间接被天主创造的。

本节也反映出了以色列人最原始的宇宙观:他们认为穹苍就是“天”,有几根柱子支撑在地球的上面,把天上的水和地下的水分开了。

17 造”:与“创造”(Bara)相同。

18“天主称穹苍为天

暗示两件事:a、“天”:被中国和埃及人视为神,迦南人把“天”当作神的居所。创的作者指出:“天”是被造的天,也是天主造的,它不是天主经里的“天”,因此不是神,人不应朝拜它。b、“天”是天主给它起的名字,所以“天”也是受天主管辖的。

“天主看了认为好”:在原文中没有这句,是思高圣经多译了这七个字。没有这七个字的原因:截止到目前为止,天主只创造了天,还没有造地,但天和地是连在一起的,单有天不好,所以要等到地出现,才能认为好。

四、创造陆地和植物  1913910是一个交叉句,这种思想背景是因为司祭们充军到巴比伦,每年两河泛滥成灾,因此他们害怕,倍感土地的珍贵。

19“聚在一起”:并不是全世界的水都集中到一个地方,而是把水和地分清楚。

“旱地”:水汇合后,才露出旱地,这也说明地是间接被造的。为什么间接造地呢?有它的背景:在希伯来文中,“地”这个字是中东神话里的一位女神(阴性),在中东一带,有这样的风俗,就是男女不在一起走路,女人常在男人身后三尺,男人称自己的太太时,常用第三人称的“她”来称呼;天主是阳性的,因此不直接与“她”讲话,所以是间接造了地。

110“称水汇合处为海洋”:天主给海起名,表明海也是受天主管辖。古代中东的神话常把海当作神;创指出“海”只是受造之物,不是神。值得注意的是,本处是天主在创造的记载里,最后一次为被造之物起名字,以后这责任就给了人(创219)。

111地要生出青草”:“生出”:迦南神话中认为,只有巴耳神的祝福才能使地长出植物。现在让我们明白使植物生长的是天主。“青草”:是一个总称,就是指“蔬菜”和“树木”。“事就这样成了”:这句话描述天主是一位大能者,他造什么都会成功,绝不会出错。

第二天的创造和“天”有关,第三天的创造则与“地”有关,“天”是天主的居所,“地”则是人的居所。

五、创造天上的光体  11419

114  光体”:指太阳、月亮、星星等。此处只提大小光体,不提它们的名字,这是因为当时的迦南人把太阳和月亮当作神。作者不提它们的名字,是暗示人不应把它们当做神,它们只不过是受造之物,和其他受造物一样,人不应朝拜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