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马尔谷福音浅析二(灵修版)
作者:献县教区网站  文章来源:教会  点击数 3896  更新时间:7/8/2009 7:13:02 AM  文章录入:admin1

第四章

4:1一20

  

    耶稣撒种的比喻,正是巴肋斯坦农夫耕田撒种的程序。他们先将种子撒在地里然后才耙犁,种子便落到不同的土质中,其中有些落在硬地里。但将土壤耙松施肥后,松软的土地便适合种子发芽结实。有些开始时或者环境不怎样理想,但后来总有机会受到照顾,也结出果实。

    差不多情况下,我们不能因为目前遭遇到困难便灰心丧志,对前景失望。天主会在任何时间转化我们,令我们有能力完成他在我们身上一早定下的计划。所以我们要时常提高警觉,留意天主在什么时候软化我们的心灵,在什么地方为我们预备了道路。

    耶稣说种子代表天主圣言,我们不单可以在圣经中看到圣言,也可以在教会传统圣事中,在别人信仰的见证中,接触到活生生的圣言。当种子落在土地,适当的时候种子便有机会茁壮生长。

    一切负面的情况或关系都会有转机,只要人将生命对天主重新开放,回复善良的本性;恶劣的关系会得到改善;长期的忿恨或恐惧会得以铲除。那怯懦的可以成为勇敢的,狂妄的成为谦卑的:藉著基督,一切事情都可能发生。基督实在从死者中复活了,做了死者的初果(格前15:20)。基督的死而复活使整个世界更新。

 

谷4:21一25

   

    圣经是天主的圣言,激励人心。藉著圣言,天主将自己的意愿和天国的实貌展示出来。天主愿意人人明白他的话语:「因为没有什么隐藏的事,不是为显露出来的;也没有隐密的事,不是为彰明出来的。」(谷4:22)

    天主不会将真理隐藏起来,也希望把真理在我们面前显露出来。我们对真理开放多少,我们便会明白多少。耶稣说:「凡有的,还要给他;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从他夺去。」(谷4:25)基督并非夺去我们对天国的理解,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对世俗的理解和贪恋越大,我们对天国的认识便越少。

    如果我们每天向天主开放,天主会改变我们的心思念虑。「你们用什么尺度量给人,也要用什么尺度量给你们,且要多加给你们。」(谷4:24)如果将我们的思想交托给天主,那么我们对天主的认识便更深。对天主开放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每天读经和祈祷。当我们用开放的心读经和祈祷,圣神便会开启我们的明悟,教晓我们真理。

    藉著祈祷读经,我们与主亲密地相遇。工作期间,趁著小休的时候,求天主指引你工作的方向。在家里,求天主指导我们如何与家人、子女相处。学生们求天主指引他们怎样结交朋友与妤缓沉重的功课压力。我们在各方面寻求上主,我们将越来越明白真理。

 

谷4:26一34

 

    参考农夫的生活可能让我们明白多一点信德。为保证有好的收成,农夫须在适当的时候撒下好的种子、清除害虫和杂草,当麦子成熟时扎成一捆。做好这些工夫后,他便要依靠天主所给与的基本条件,如:肥沃的泥土、雨水、充足的阳光和气温等。

    农夫知道他们一定要勤劳工作。而且也知道农作物的生长主要是靠他们的努力。直至出现了化学肥料和灌溉水利后,先进的科技大大帮助了农作物的生长。农夫要做基本工作是顺应天时,天时的变化对他们来说仍是高深莫测,但无论如何他们已知道应该依照气节的变化来耕种了。

    马尔谷藉农夫耕种的比喻教训我们辨认出我们灵性生长所需的元素。我们灵性的生长须依靠天主,天主施予的养料通常是渐进的,我们有时会难以察觉。然而,天主关心我们,他会引导我们走进正途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我们要知道我们应依照天主的旨意成长。

    当天主播下种子时,他便已小心地照顾,让种子茁壮成长。透过圣神,种子在我们内成长。好像农夫一样,我们施肥、将灵性的杂草和害虫清除。我们应该立定心志,避开那些令天主在我们身上工作有阻碍的事物—一某些读物或电视节目,发怒、怨恨、忿恨,自私自利,漠视穷困和受苦的人。我们以信德滋润种子,如阅读圣言,祈祷及参与礼仪。最后,在果子成熟的时候,我们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时刻,看到生气勃勃的生命种子。

    如果你容许天主在我们身上工作,我们将会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这喻言告诉我们:大事是由小事而成的。这是天主时常应允的:「嫩芽栽植在以色列的高山上,它要生长枝叶,结出果实,成为一棵高大的香柏;各种飞鸟要栖在它下,栖在它枝叶的阴影之下。」(则17:23)

 

谷4:35一41

 

    当风浪大作时,我们可以想像门徒是多么的惊惶。天气不但变幻莫测,而且破坏力强大。当刮起大风时,寸步难行。福音中描述的突然而起的风浪代表了世界上黑暗的势力。

    耶稣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不但毫不畏惧,甚至睡著了。当门徒叫醒地说:“师傅,我们要丧亡了,你不管吗?”门徒应该知道耶稣可以拯救他们,因为他们见过耶稣驱魔、医好瘸子和枯手的人,但仍然怕耶稣救不了他们,怪不得耶稣说:「为什么你们这样胆怯?你们怎么还没有信德呢?」

    这个奇迹给予我们一个讯息,就是不论情况怎样恶劣,耶稣都会关心和照顾我们。连大海也臣服于耶稣的权威下,耶稣一斥责海浪,海浪便立刻静止了。

    耶稣时常与我们在一起,特别是碰到困难的时候。耶稣的死亡与复活,不但战胜了黑暗的势力,并战胜了死亡这强大的敌人。耶稣已光荣升天,他常常照顾并引导我们。经过试炼后,我们对他的信靠便更坚强,让我们在生活上依靠他。

 

第五章

 

谷5:1一20

 

    当一个人被别人摒弃是多么可怖:他彷佛住在死人中间,没有人跟他谈话,只有内心的挣扎与自责,日夜都受到折腾。暂时忘记痛苦的唯一方法是伤害自己的身体。有时其他人想阻止他发狂,只好用锁炼把他捆绑起来,但却会令他更疯狂。更可怖的是他越疯狂,他的气力便越大。

    直至一个刮起大风的晚上,他的啸声与咆哮的风声互相呼应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狂风在霎间突然停止(谷4:37,39)一艘小船靠近岸来,他很奇怪,经过这场暴风,小船竟然不会船翻人亡。他感觉到船上的陌生人会给他带来从未有过的希望,可以让他从可怖的境况中释放出来。

    当他尝试跑到那人跟前,一把熟悉的声音却又在他内嚎叫,差不多令他倒下,但他仍然支撑起来跌跌撞撞地走到这个人跟前,向他喊叫。

    过了不久,他竟然获得释放。他的重担得到解除,那些扰人的噪音寂静下来,他面前的人俯身望著他,温和地微笑。之后神志恢复了,穿回衣服,照著那人的吩咐去告诉亲属,他已经被医好了,告诉他们,那人为他所做的。并说:「只要他们愿意接近这个人,人人都有机会可以被治好,不会像他一样被隔绝。」

 

谷5:21一43

 

雅依洛在他的家乡颇有地位,满怀信心地跪在耶稣跟前恳求耶稣医好他女儿的病(谷5:22-24。跟著发生的事情是耶稣问谁摸他的衣服,患了血漏病的女人跪在他跟前,告诉人她因著信德而得治愈的事(谷5:26-28)。另一方面,从雅依洛家里走出来的人怀疑耶

   稣能否医好死人(谷5:35)

    我们的立场是怎样呢?我们对耶稣又有什么看法呢?耶稣是否古时施行奇迹的人中的其中一个呢?或者他是一个圣者,是一个特出的人物?对耶稣是永恒天主子,我们的救世主,我们又是否深信不疑呢?我们对信仰的态度和基督徒的生活时常是带有俗世的观念,如果我们环视四周,我们便会明白这世界不十分依赖信仰,然而,在这环境中又会使人想起天主。

    当我们嫉妒时或悲伤时,这不是表示出我们缺乏信德吗?其实我们不是在说:「我有权发怒,因为没有人(连天主)理会我?」我们对犯了某些罪过而感到后悔,但我们仍然再犯同一样的罪过,这不是表示了我们不相信耶稣的宝血已洁净了我们,并从罪恶中释放了我们吗?如果我们发觉自己只管读经祈祷,这不是也表示出不相信耶稣亲自开与我们平安与喜乐吗?

    以上是其中一些我们不相信耶稣的表现。耶稣希望我们不要存有这些无信心的思想,那么我们的信德便会像雅依洛和患血漏病的妇人一样坚固。只有我们放弃过去的态度和观念,跟随耶稣的想法,他便会对我们说:「不要怕,只管信。」(谷5:36)

 

第六章

 

谷6:1一6

 

    纳匝肋人对耶稣及他的教诲十分诧异。耶稣虽然具有智慧,且行了很多奇迹,但他们仍然不相信他,并对他起了反感。(谷6:3)耶稣「在那里不能行什么奇能……他因他们的无信心,而感到诧异。」(谷6:5-6)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到纳匝肋人没有信德的表现。

    信德包括了我们与天主的关系,就是我们如何和他说话和聆听他。当亚巴郎听到天主的许诺时,他「相信了天主,天主并以此作为他的正义。」(创15:6)因为亚巴郎相信天主的说话,体验了天主的工程。同样,当耶稣透过福音或祈祷与我们谈话,我们相信了他,我们亦感到在生活和工作中天主与我们同在。

    信德敦促我们服从天主。如果我们在爱内服从天主,天主的工作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耶稣对他的门徒说:「如果你爱我,你就要遵守我的命令。」(若14:15)当我们相信,我们就将自己交托给天主了。

    如果我们顺从天主圣言,便应当相信他并对他怀有希望。例如《希伯来书》第十一章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证明在旧约中,很多圣人圣妇因著信德,坚忍不拔地追随天主,相信他的说话是可靠的。他们将希望寄托在上主身上,相信地一定会信守诺言。

    服从、相信及希望是信德的重要部分。纳匝肋人不相信耶稣的说话和他所行的奇迹。因为纳匝肋人不接受耶稣和服从他,他们亦不相信耶稣及对地存有希望,故此耶稣在那裹不能行奇迹。我们祈求天主,赐予我们信德,并体验耶稣在我们身上所作的工程以及感受到他与我们同在。

 

谷6:7—13

 

    当耶稣拣选并召叫了众宗徒,叫他们去履行传教的使命,可以想像他们是如何兴奋。十二位宗徒继续耶稣传教的使命,做与耶稣差不多的工作:讲道,劝导人悔改更新、驱魔、傅油及医好病人。(谷6:12-13)

    耶稣传教初期与宗徒十分亲近,宗徒们目睹他行了许多奇迹,聆听他的教训,并且获得耶稣亲自解释比喻的含意。这段时间是为预备十二位门徒作耶稣的代表,出外传教,将耶稣的生命带给世界。其实希腊语的“门徒”。有使节或被派遣的意思。

    十二位宗徒喜欢与耶稣这种亲密的关系,虽然如此,由初期门徒不明白耶稣的比喻及对耶稣平静风浪(谷4:35-41)的迟钝反应可以看出,门徒很多时都不知道耶稣的真正身份。在《马尔谷福音》中,门徒们的特殊地位及他们的认知不足都写得很详细。这证明当耶稣经过死亡、复活并派遣圣神后,我们才认识耶稣的真正身份。

    耶稣认识到人性的弱点,所以耶稣给十二位门徒有关传福音的特别训示。他提醒他们不要为自己准备甚么,但要依赖天主,和要以宽仁对待那些愿意聆听及接受圣言的人。耶稣特别强调须依赖上主,及催促门徒尽快出外传福音(谷6:8-10)。这讯息与平时我们那「靠自己」的观念相反,就算是服侍上主时也不例外,我们往往希望控制天主并要地配合我们的生活和计划。

 

谷6:14一29

 

    若翰洗者穿著骆驼毛所造的衣服,「吃的是蝗虫和野蜜,」(谷1:16)为耶稣准备道路,他规劝人悔改,领洗为得罪的赦免;(谷1:4)若翰的一生都是为预告耶稣的来临。当初,天使预告了耶稣及洗者若翰的降生(路:1:13,31;依49:1)。他们都是因天主的介入而成为人(路1:24-25,35)。婴儿时期,人们已觉得上主的手与他们同在(路1:66;2:18-19)。

    若翰和耶稣「渐渐长大,心神坚强」,同样,在他们开始公开传教,都腾出时间独处(路1:80;2:40;谷1:12-13)。上主使他们两人的口都如同利剑(依49:2)。他们宣讲悔改、宽恕和「结与悔改相称的果实」(路3:6;玛7:21),来戳破人们的阴谋。若翰愿意为耶稣—一即那“道路·真理、生命”而受苦和牺牲(若14:6),就像耶稣以地的死亡,使所有人成为天主的子女一样(若1:12;罗8:)。

    圣庇特(St Bede the Venerable)说:“若翰洗耆被关在黑狱,最后流血牺牲,他堪当被耶稣称为‘光洁的明灯和生命之光’”。

我们既是圣神的宫殿,同样被召成为明灯,在被罪恶遮蔽的黑暗世界中光荣基督(玛5:16)。虽然我们不一定有机会成为殉道者,我们可仿效基督,摒弃肉欲而顺从圣神的引导。虽然我们受苦,但心中仍充满喜悦,因为圣神能令我们感受胜利的喜悦。虽然会遇到困难,但透过我们的见证,我们可看到耶稣的再来。

 

谷6:30一34

   

    耶稣不单只如同一位良师教诲门徒,而且还关心他们。他为会让他们负起超过他们能力以外的责任和工作。他知道他们的情况,除了训导他们外,也给他们休息时间。耶稣不单爱他的门徒,同时也爱所有人,在他怎样对待群众可以看出来。就算耶稣觉得疲倦,也先去教导群众,因为「他们好像没有牧人的羊。」(谷6:34)

    耶稣是天父派遣来照顾我们的牧人。有了这位牧人,我们被召集一起,不再被驱散和被赶走(耶23:1-6),群众听到耶稣权威的声音和关爱的流露,所以走来跟随他。

    最大的喜讯是耶稣一如既往,今天仍然和我们在一起,不断教导和照顾他的子民,特别是那些缺乏关怀的人。虽然他不是具体地临在,但派遣圣神与我们一起,教导我们一切事情(若14:26)。天主透过圣神指引我们跟从他,并与我们保持友好的关系。

我们每天祈祷及读经,也同样可以接近耶稣。我们需要他的指引,将我们的悲喜交托给他。耶稣善牧在从前怎样照顾群众,今天也同样照顾我们。我们不要放弃跟从他。它能克服所有障碍(弗2:14)。他随时准备祝福、治愈及宽恕我们。

 

谷6:35一44

   

    耶稣是谁?竟然吸引大批群众不怕路途遥远,跟随他到郊外,就连充饥的食物也没有,究竟他们希望耶稣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原因就如马尔谷解释说「耶稣动了怜悯的心……开口教训他们许多事。」(谷6:34)耶稣的教诲令人充满希望,憧憬天国,耶稣的言论内容令他们著迷。

    到了晚上,群众仍专心地听耶稣讲道,有趣的是,他们还未要求食物前,门徒已经向耶稣提出遣散群众,让他们各自去找食物。耶稣关心群众,为了让五千人吃饱,所以行了一个奇迹。耶稣先教训他们,然后给他们食物,照顾人们灵性和肉身上的需要。

    福音中天主的话语便是我们精神的食粮(玛4:3一4),这食粮更远远超过我们的需要(智16:26)。每天我们都需要满足肉身的温饱,同样,我们灵性上也渴求食粮,只有天主的说话才能满足这需要。

    圣金口若望(St  John Chrysostom  c.347-407)鼓励他的人民跟随耶稣说:「让我们继续依靠圣神的恩宠,知道怎样等待耶稣。让我们寻求并领受天上的食粮,使我们远离肉欲。有人如果离开他的家人朋友跟随耶稣到旷野去,感到饥饿也无意离开。」

读经犹如热天喝冻饮一样感觉清新舒畅;劳苦一天之后所享的丰富晚餐一样舒畅,又如小孩得到牛乳滋润一样。试想一下,耶稣看见那么多人因著这奇迹而吃饱,而十分欣慰;同样地,当它知道我们因他的圣言而获得滋养,也一样满心欢喜。

 

谷6:45一52

   

    马尔谷继续提出证明,证明耶稣的真正身份。我们已见过耶稣增饼了。虽然如此,他的门徒「还不明白增饼的事,他们的心还是迟钝。」(谷6:52)现在我们见证耶稣的力量比自然的力量更巨大,因为他在海面行走并叱责风浪。

    旧约描述步行水面是神圣的。例如约伯传记述约伯说:「唯有天主展开天空,步行海波之上。」(约9:8)耶稣步行水面显示了它是神圣的。马尔谷描写「他想越过他们」(谷6:48)更彰显了天主的大能。使我们联想起《出谷纪》中天主在梅瑟面前经过(出33:19-22)。无论如何耶稣步行水面已显示他是天主。

    所以当门徒见到这情景时觉得惊惧并不为奇。但耶稣安慰他们说:「是我,不要怕」(谷:6:50)他们便应当放心。耶稣一样会安慰那些恐慌的人。故此,当你遇到惊慌的事情时有没有投靠耶稣,让耶稣安慰你呢?如果我们知道依靠耶稣,我们便会无恐无惧,将自己的生活奉献给他并完全相信他了。我们若承认他是我们生活中的主,他会将更多的事显示给我们。同样,透过耶稣的圣死与复活,天主显示给我们的奥秘并不止于那位在白冷降生的基督,而是更大更多。

我们有没有被世界上的恐慌吓怕呢?有没有担心经济困难呢?有没有被健康问题困扰呢?让我们回顾耶稣的说话:「是我,不要怕」。圣奥斯定对耶稣步行水面有这样的见解:「耶稣可以在海浪上行走,他也能把世间的烦恼踩在脚下。那末,基督徒还为什么惧怕呢?」

 

谷6:53一56

   

    你有没有发现在《马尔谷福音》中,群众一听到耶稣走到那里,他们立即跟著他。他们不是慢步向他走去,而是急步跑去。他们由湖的一边跑去另一边听他讲道(谷6:33),当他回来时,他们又带了一些患病的人来给他医治(谷6:55)。当他从显圣容的圣山下来时,人们又向他跑来(谷9:15),跟著有位富贵青年也跑来看他(谷10:17)。

    人们奔跑去见耶稣,是因为被耶稣的治病能力和教化深深地吸引著,这些都是他们期望已久的:充满希望及安慰的言语,既拥有谦逊及牺牲精神,也彰显了天父的慈爱。他们跑过去也是看他医治病人。但他们内心都有一股推动力:我们现在不顾一切去看耶稣。

    耶稣永远不会将人遗走。他时常准备满足别人的需要。简单来说,耶稣爱及关心每一个他遇上的人,而人们走向基督就是希望从他身上得到他们的需要。

马尔谷描述那些病人摸到耶稣的衣角便获得痊愈、解放与救赎。那些身体上有病痛的人(如谷2:1-12里枯手的人)一触摸耶稣。不但身体上的病得到痊愈,心灵上的病也一样得到痊愈,因为他们的罪获得赦免,他们的心被天父的爱转化并感动(谷2:5)。那些向耶稣走去的人也是一样,听到耶稣讲话的人,不但得到肉体的医治,内心也得到治疗,他们的罪得到解放,心灵的病获得治愈。每一个人,包括健康的人,也跑去要求耶稣医治他们的心灵。让我们也走向耶稣求他医治我们!

 

第七章

谷 7:1—13

 

    法利塞人严格遵守洁净的礼仪,所以质问耶稣为什么用不洁的手取食物。然而他们的法律有些并不是天主的原意,因为他们忽视了怜悯、公义和爱。他们将法律的真正意义本未倒置了,故此耶稣向门徒指出他们应重视行动的动机是否正确。

    耶稣形容人心险恶。(谷7:20-21)我们再次深切反省,可发觉我们的人心多少也存在一点罪恶的倾向。

    天主提醒我们省察自己的内心,不是要我们觉得自咎,而是希望我们获得自由和平安。很多圣人相信:越了解自己罪孽深重,越彻底明白天主的怜悯和爱心。承认自己的罪过并不表示他们怯懦,而是更明白他们对天主的渴求,相信天主会帮助他们。如果人们明白这点,可以帮助他们投向天主。然而法利塞人自己不愿得到这恩典,也不让他的跟从者经验天主的慈爱。

    耶稣藉著十字架宽恕了我们的罪过。他倾流宝血洗净我们的心灵。就算我们不够完美,天主也会接纳我们。只要我们投靠他,悔恨自己的罪过,以爱还爱,并全心全意顺从他,耶稣便会照顾我们。当我们知道耶稣在黑暗与罪恶的深处。等待著我们,并以光辉照耀我们,那么深入的反省并不是一件痛苦的经历。

 

谷7:14一23

  

    你们有没有发觉在恋爱中的人份外容光焕发?我们时常说有诸内形诸外,同样,我们的行为反映了我们的思想。所以从人们日常的生活中,很容易看到他们对种种事物或是对天主的观点。就算有些人很少讲及自己的观点,但在生活上惯常的行为,如上市场或谈生意等,从他们的面容也可反映基督的光芒。相反,很多人可能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但却缺少了与基督有亲密关系的活力。

    法利塞人很热衷遵守祖传的规矩,然而他们有些人的心却离他们的祖宗的天主很远。同样,我们也会以为在礼仪中虔敬便是神圣,或者遵守传统的规矩便是内心纯洁。若果单单只晓得遵守法律,并不是为爱天主和反映爱的生活,我们也错失了基督曾答允赐给我们的喜乐和平安。

    我们都相信一堵墙将我们的心灵与肉体、内在的自我和外在行为分隔,但天主可以使之合而为一,用身体的行为表示心中的思念,而内心则与世界上其他人紧密连系。天主很关注我们的心灵,他很关心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发觉与人的关系出现了耶稣所提及的恶念—一邪淫、盗窃、凶杀、奸淫、贪吝、毒辣、诡诈、放荡、嫉妒、诽谤、骄傲、愚妄(谷7:21-22),那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的心需要天主的净化,否则我们会让自己的心一直污染下去。

    耶稣说最大的诫命是全心全灵爱天主及爱人如己(谷12:28-31)。若我们觉得爱是重要的,我们便朝著净化心灵的方向走去;这样遵守诫命才能得到充盈的生命,并且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让我们呼求圣神帮助我们怎样更恳切地回应天主及更慷慨爱人。

 

谷7:24一30

  

    耶稣到提洛和漆冬那个外邦人居住的地方去,这地距离纳匝肋西北四十里,在地中海边的腓尼基首。想接近耶稣的女人是个外邦人。

    耶稣走到这地方以证明他不只是为犹太人,而是为所有人而来的。在他与这个女人的对话中,似乎歧视外邦人,称她为「狗」。那个时代的犹太人都称外邦人为狗。耶稣不过想试试那女人的诚意。

    那女人接近耶稣,因为她有迫切的需要和深深的信德。她跪在耶稣跟前并乞求他医好她的女儿。她对耶稣说的话(谷7:28)充满信德,坚信耶稣有能力做到。她的信德感动了主,并且医好她的女儿。

    每个人不论任何国藉、种族、宗教或阶级都需要耶稣。他接受走到他跟前的每一个人,不会拒绝他们。任何诚恳他找寻耶稣的人都会找到,我们会不会像这个女人一样接近耶稣,求他喂养我们呢?

    这段经文挑战我们的传福音工作。我们是否觉得人们在基督前是一律平等的呢?我们对这些对象有没有一视同仁?我们有没有因为不认同一些人的生活方式而觉得不值得向他们传福音呢?我们传福音时一定要记著,耶稣希望每个人都归向他。

 

谷7:31-37

   

    第一世纪时犹太人对默西亚的理念没有共识。很多人觉得默西亚的影响会遍及整个世界,并不限于以色列。亦很普遍认为默西亚来临后,这个为人类所熟悉的世界历史便会完结,改由天主统治的新天新他。

    当群众看见耶稣治好那个聋哑人时,他们认为默西亚已来临,似乎看见以色列将会面临光辉的未来。他满全了先知的预言:「那时瞎子的眼睛要明朗,聋子的耳朵要开启;那时瘸子必要跳跃如鹿,哑吧的舌头必要欢呼。」(依35:5-6)

    耶稣小心他解释他来临的意思。他并不像一个君王般统治世界,不是为使世界终结。但是,他的来临确实将天主的国带到人间。在他所行过的奇迹中,耶稣常常做好所有事,(谷7:37)展示他拥有统治所有受造物和邪魔的权能。藉著治好聋哑人,耶稣展示天国已临在我们中间。最重要的是,藉著死亡与复活,获得新生命。耶稣展示了天堂—一天主确实为我们订了计划,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

    让我们今天欢欣鼓舞,庆祝耶稣到来对我们的真正意义。如果我们忽略了他的临在,我们便会被每天遇到的问题所难倒,而开始想像天主不曾每天为我们安排大事,或者不曾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为自己的不信而忏悔,并向天主开放我们的心怀,盼望伟大和神圣事件到临。

 

第八章

 

谷 8:1—10

 

    马尔谷记述这个吃饱四千人的故事与不久前吃饱五千人的故事基本上差不多。(谷6:35-44)但在一些重要情节则有点不同。第一次记述食饱五千人的他点在犹太境大,而这次则在属于外邦人的地方。有些圣经学者相信马尔谷说的是同一事件,不过用不同的内容向读者说明,耶稣不单会向犹太人传福音,也会向外邦人传福音。

    与上次描述相比,门徒这次做的事不多,上次耶稣曾挑战他们行奇迹。(谷6:37)在第二次之记述中,耶稣亲自将饼分给众人,清楚强调了众人是完全依赖耶稣。门徒已见证了上次耶稣所行的增饼奇迹,但仍询问耶稣:“在这荒野里,人从那里能得饼,使这些人吃饱呢?”(谷8:4)似乎有点矛盾,不过马尔谷再次希望读者知道耶稣会满足众人的需要。他是生命之粮(若6:35)。

同时马尔谷想清晰指出发生的他点是在荒野(谷8:4),附近完全没有人居住,可见这些外邦人是走了很远的路前来的(谷8:3;并见苏9:6;及编下6:32),并且要住在贫瘠的土地。那些外邦人不像以色列人,是住在天主应许之地,不过也被天主邀请前来分享耶稣带来的救恩。外邦人也同样分享天主许诺给以色列人的恩许。耶稣到来拯救所有人,而不是一部分被拣选的人。

 

谷8:11一13

 

    我们知道耶稣是天主,却可能忽略耶稣也是人,和我们一样,体验了人的行为和反应。我们可能对「他心里叹息」(谷8:12)这句丧气的说话觉得意外。耶稣可看穿人的心思意念(路9:47),他知道法利塞人希望见到征兆,并非寻求真理而是想试探他(谷8:11)。这里耶稣向我们显示,他和我们在各方面相似,就算和那些宗教领导人发生冲突的时候。

    旧约中天主藉过去(如《出谷纪》)和现在的征兆,以及先知的预言来坚固人的信心。很多们人及他们的领袖都希望默西亚来给他们显示征兆,至少像《出谷纪》的描述一样,他们的心态或多或少是想向异教徒耀武扬威的。

    耶稣可能会令存有这心态的人失望。但从灵性的角度来看,他完全满足了他们的愿望。耶稣拒绝像那些在旷野里的以色列人一样试探上主;他也不会为满足那些试探他的人而显示征兆。然而他以行奇迹和光荣他悬在十字架上开展新而真正的救赎。

在那些要求耶稣显示征兆的人身上有没有我们的影子呢?我们期望耶稣怎样救赎我们呢?我们是否承认耶稣的死亡和复活就是我们得救的征兆呢?或者我们要试探他,并不相信和完全依赖他,相反要求一些适合自己的征兆?我们是否完全相信他的说话:「在你们求他以前,天父已经知道你们需要甚么。」(玛6:8)试想想这信德有没有表现在我们的生活上呢?

 

谷8:14一21

   

    门徒依然不明白耶稣在加利肋亚和在十城区行奇迹及讲道所晓谕的道理。(谷6:6-8:21)耶稣曾经增饼和鱼、在海上行走、在革乃撒辣治好病人和叙利亚腓尼基女人的儿子、以及治好一个聋人。除了这些显示天主威能的奇迹外,门徒好像法利塞人一样仍然不明白耶稣所言所行的意思,依然要求一个征兆。(谷8:11)

    耶稣被这些没有信德的人弄到很烦闷,便离开门徒到对岸去。在他们前行时,耶稣警告他们不要像法利塞人一样,虽然见到了奇迹仍然要求征兆。他警告他们:“不要像法利塞人和黑落德人的酵母。”(谷8:15)在这里所借用的所谓酵母代表人内里的邪恶力量,这不良的影响会渐渐伸展并破坏了整个身体。耶稣并告诫门徒,不要像一些宗教领袖的无信和心怀犬儒主义的思想。

    耶稣和门徒谈了很久。(谷8:17-21)他们虽然与耶稣一起,又见到他行奇迹,他们仍然不完全明白,不知道耶稣做些什么和耶稣是谁。所以耶稣斥责他们:「有眼看不见,有耳听不见。」(谷8:18)耶稣最后问他们说:「你们仍然不明白吗?」并引述先知依撒意亚的说话(依6:9-10)来劝勉他们。

这段圣经挑战我们,看看自己对天主在这个世界和自己身上的工作,我们知道多少?很多时我们像法利塞人和门徒一样,忽略了天主在我们中间的影响。我们忽视了自己的信德,并由一些怀疑的心态渐渐变成了无信的人。让我们祈求圣神使我们对耶稣满怀信靠之情。

 

谷8:22一26

 

    为什么贝特赛达的瞎子不是一下子便被医好,而是逐步逐步的被治好呢?耶稣把手放在那人的眼上,他的视力仍模糊不清。耶稣再次放手在那人眼睛,这次才能完全治好。

    那瞎子的视力渐渐被医好,也反映了门徒灵性上的盲目也是逐步得到开启。他们看见耶稣行了很多奇迹,伯多禄后来也明认耶稣是基督。(谷8:29)但当耶稣开始向门徒展示他的工程,即他的死亡和受苦,门徒很难理解耶稣的救赎计划。「伯多禄更拉他到一边,遣责他。」(谷8:32)他们灵性上仍然缺乏敏锐的触觉,洞悉天主透过耶稣所进行的救赎工程。

    我们很多人透过不断的祈祷、礼仪、圣事,也透过那些反映基督肖像的人身上,一次又一次他与天主相遇,慢慢归向主。透过不断的相遇,我们灵性上的盲目逐渐获得开启,最后我们清楚他看见天主。透过每次相遇,我们接受天主在我们身上所行的计划,并理解天主的计划比自己所订的更为精采。当瞎子的眼睛一被医好,他「清清楚楚他看见一切」。(谷8:25)基督希望我们也清楚看见,我们透过耶稣轻轻的触摸,也一定可以看见。

我们可以像那个瞎眼的人求耶稣触摸。(谷8:22)主并没有拒绝那瞎眼的人,亦不会拒绝我们。当我们承认我们的本性并愿意除去遮蔽视线的罪恶,我们不但看清通往基督的路径,并可为别人引路。我们可以有“基督的意念”。(格前2:16)我们更容易觉察天主的旨意,并容易听到主催促我们跟随他的声音。

 

谷 8:27一33

 

    门徒与耶稣一起来到凯撒勒雅的一个村庄。之前他们看到耶稣行了很多奇迹和医好很多病人,他们一定会觉得兴奋;对前景充满希望。他们觉得耶稣具有超人的能力。所以伯多禄说:「你是默西亚」。(谷8:29)但耶稣知道他们只是了解得很少,对他的使命、他的身份和他与他们一起的目的有点儿误解。

    他问门徒人们说他是谁,是为了让他们知道他的真正身份和使命:「人子必须受很多苦,被长老、司祭长和经师弃绝,且要被杀害;但三天以后必要复活。」(谷8:31)

    耶稣是默西亚,但并不是门徒所想像的地上的君王,而是受苦的仆人。(依53:12)基督走的路是十字架的道路。他的牺牲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从罪恶中拯救我们。他邀请我们弃绝自己、背起十字架,为了他的缘故牺牲性命,跟随他。(谷8:34-35)

    门徒们听到耶稣说这些话一定觉得不怎样舒服。我们也一样,虽然相信他是真正的默西亚,但希望他不会要求我们受苦。但若果我们希望跟随基督,我们也会受苦。我们一定要死于罪恶,但这是痛苦的经历,因为罪恶已经根深蒂固了。

    罪恶支配著我们的生活—一发怒、妒忌、怨恨、谎言及欺诈等都会因著耶稣的十字架而得到消除。「你们从前因了你们的过犯和未受割损的肉身,原是死的;但天主却使你们与基督一同生活,赦免了我们的一切过犯。」(哥2:13)耶稣早已为我们取得胜利。当我们受罪恶的诱惑时,应该知道我们需要死于自我,弃绝自己,不要再受罪恶的操纵,并宣扬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圣死能战胜世上的一切罪恶。

如果我们接受与基督同死又同复活的挑战,我们便会成为他忠诚的追随者。然而它会帮助我们:「因为吾主上主协助我,因此我不以为羞耻……;那给我伸冤者已来近了……请看,有吾主上主扶助我。」(依50:7-9)

 

谷8:34 一9:1

 

    耶稣告诫人:「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谷8:34)我们和当时的人们都很难接受这个忠告。当面对永生和永罚时,没有一个人能无悔他抉择,所以耶稣要求我们必须要面对。我们时常希望找到的一条捷径,在天国和世俗间能享受最多而付出最少。我们不想弃绝旧有的生活方式,拿起十字架去跟随耶稣。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取向。有些人只寻求财富和权力,不理会别人的利益,亦拒绝为他们的行为负上社会、道德和精神上的责任。就算在我们的教会,很多人只渴求在基督信仰中给予他们的舒逸、慰藉、和心灵的平静,却没有想到要去爱人和做有意义的事。我们期望得到别人的宽恕,但却不愿意改变自己,原谅他人和不再犯罪。(若5:14)

    在所有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我们不再跟随基督,不让他指引往永生的路径。耶稣希望我们改变这种态度,因为这种态度会今我们永远与天主分隔。

    基督并未答应我们有容易的生活,我们都需要面对生命中的抉择。基督希望我们抓紧他为我们选择的生活,一种只为寻求天父旨意的生活,去爱其他人和为天国奉献自己。这是一条十字架的道路。在世人的眼中,耶稣的生命是毫无用处;他的死亡是无谓的牺牲。

    耶稣召叫我们分享他的生命,弃绝自己,背负十字架和跟随他。他召叫我们度一种积极的,实践献身的生活,在祈祷中寻找天主的旨意,然后不计代价地去实行。这样我们便成为基督在世的肢体。步武基督走向永生的道路。

 

第九章

谷9:2一13

 

耶稣开始让门徒明白他是谁和为什么他要召叫门徒。在他快要接受死亡和复活前(谷8:31),他在山上让伯多禄、雅各伯和若望预见他再次来临的光荣。因为当他宣告受苦和死亡时,他的门徒十分迷惑,他们的思想十分困扰。因此,耶稣透过显示圣容,让他们看见天堂的光荣,坚强他们的信心。

这次显示圣容意义十分重大。耶稣告诉他的追随者,做他的门徒是要跟随他的步伐而行;并背负他的十字架,正如他们的主人一样。(谷8:34-39)他让忠实的追随者一看天堂的光荣,不是只要他们看到它受苦和死亡痛苦的一面。这次预见天堂的光荣能振奋门徒的心志及鼓励他们继续跟随耶稣。

    圣亚大纳削(St Anastasius of Sinai)勉励所有基督徒说:「你们要好像伯多禄一样暂离这个尘世,才可看见这个景象。神魂超拔投向造物主,伯多禄欣喜他对他说:‘主,我们在这里真好!’。」同样,我们在这里真好,暂时抛开俗世,与主相遇。我们是耶稣的门徒,不断学习怎样跟随他。我们每天需要耶稣的教诲。我们一定要「登上山上聆听上主的教诲……。我们要赶去,一如耶稣曾做过的。」我们要聆听教诲、安慰及更新。那么当耶稣再来时我们可以体验及分享那圆满的经验。

    天主每天召叫我们,让他的圣子更新我们—一在圣事中,在祈祷时,读经时及在静静地与主相偕时。当然,与耶稣一起直至永远,是十分美妙的事。我们日常生活常常感到劳累,碰到困扰及挣扎,与耶稣一起当然最好不过了。与天主在一起感到的快慰,远比这个世界所能给予的富足得多了。「没有比与天主在一起,肖似他,与他生活在光荣中更快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