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认识圣经(十四十五十六)保禄书信、教会公函及默示录
作者:教会网站  文章来源:教会网站  点击数 276  更新时间:2/23/2015 7:30:15 PM  文章录入:admin1

第十四课  保禄书信
保禄又名扫禄,约于公元二年或三年生于小亚细亚省首都塔尔索城。父母为犹太人,生来即为罗马公民,自幼受了良好的教育,先在本城,后往耶路撒冷深造,拜当时极负盛名的加里耳经师为师,对于犹太教律和神学有极深的造诣。
  耶稣升天后,出于对犹太教和祖传法律的热诚,竭力迫害基督的教会,就在他往大马士革的途中(公元三十六年)基督忽然在异光中显现给他,使原为基督徒的迫害者,刹那间变为自己的宗徒,保禄为准备自己来日善尽宗徒的任务,遂退居阿拉伯旷野达三年之久;后返
回大马士革,但因该城的犹太人要阴谋陷害他,不得不暗地出走,上了耶路撒冷,在那里拜见了伯多禄,后由耶路撒冷返回了老家塔尔索。
公元四十三年,因巴尔纳伯的邀请,他才去了叙利亚安提约基亚,开始了他那惊人的传教工作。他以“外邦宗徒”的身份,三次从安提约基亚城出发,向外邦人宣讲福音,拓展基督的神国,足迹所至除几乎整个小亚细亚外,还有马其顿、阿哈雅等地,在各地建立了非常兴旺的教会。
    保禄初次外出传教时(公元四五—四八年),先赴塞浦路斯岛,后至小亚细亚的一些地区,最后上了耶路撒冷,参加宗徒会议。会议毕,返回了安提约基雅。
二次传教时(公元五○—五二年),先去了叙利亚、吕考尼雅、夫黎基雅、迦拉达等地,后进入欧洲,先至马其顿,后至阿哈雅。在雅典时,曾在阿勒约帕哥与当地学士辩论,后至格林多住了一年半,然后再上耶路撒冷。由耶路撒冷返回了安提约基雅。
三次传教时(公元五三—五八年),先巡视了叙利亚、基里基雅、迦拉达及夫黎基雅,后来到了厄弗所,住了三年,然后又去了格林多,在那里住了三个月,再回到耶路撒冷。
    在耶京仇视他的犹太人,见他在圣殿内,就乘机动武,欲杀保禄,但为罗马人救出,后被解至凯撒勒雅,被囚两年,后因上诉凯撒,遂由海路被解往罗马,一路遭受了不少海洋的危险。抵达罗马后,又被囚了两年,这即是史称的“罗马首次被囚”。
    保禄在罗马获释后,曾去过西班牙,折回意大利,返回东方,看望并坚固他在各地所建立的教会。终于在尼禄迫害教会时,再度被捕,解至罗马(史称“罗马二次被囚”)为基督捐躯,受斩首之刑,获得了为基督殉难的荣冠,时在公元六七年。圣教会每年在六月二十九日,同时庆祝伯多禄和这位伟大宗徒的节日。
    保禄宗徒对传教的事业,既满腔热诚对自己所建立的教会,又如此慈父般的关怀,如有事故发生,自然不能不给一些教会或一些人士写些书信,但可惜他的书信,没有全部给我们保留下来。今所存者,只有十四封书信。这十四封书信,就其日期先后可排列如下:在被囚以前所写的(公元五一——五八年),有得撒洛尼前后二书、格林多前后二书、迦拉达书、罗马书;在被囚期间所写的(公元六一——六三年),有费肋孟书、哥罗森书、厄弗所书、斐理伯书;在被囚以后所写的(公元六三——六七年),有希伯来书、弟茂德前书、弟铎书、弟茂德后书。
    所有书信都是以希腊文写成的。通常保禄只是口述,由他人代笔,保禄在信尾或亲笔签署,或另附数语问候祝福。
    凡读过保禄书信的,无不感到宗徒思想的卓越,对基督的赤诚,以及对拯救人灵的满腔热火。保禄被称为伟大的宗徒,实当之无愧。
 
第十五课  给所有基督徒的信  
    在新约圣经书目中,除保禄的十四封书信外,另有七封书信:即雅各伯书、伯多禄前后书、若望一、二、三书和犹达书。自古以来,即称为“公函”,这七封书信所以称为“公函”是因为此七函是写给全教会的,不像保禄那样限定了范围,或写给某一教会,或写给某一私人。
    这七封“公函”,都含有训导的浓厚意味,除有几点涉及教义外,其余几乎全属有关伦理道理:例如应怎样照信德生活,怎样避恶行善等事。再从历史观点来看,这七封信也有极大的价值,因为由其内容可以窥见宗徒时代信友生活的状况,当时发生了什么异端邪说,宗徒们怎样以他们锐敏的眼光作及时的遏止,以保全基督教义的纯洁完整。
 
第十六课  默示录  
    《若望默示录》是新约经书中唯一的先知书。列于正经之末,好似以此书作印玺,封闭了天主对人类的公开启示。照体裁而论,本书似乎是一封长函,其实是属于先知书的一种默示录文体。
   《若望默示录》的题名并非出于原著;但由本书序言看来,意思是说:耶稣基督给若望的启示。本书的作者就是若望宗徒。
    本书的对象很明显是小亚细亚省的“七个教会”。作者以这“七个教会”象征全教会。写书的动机固然是作者直接受命于天主,也是为适合当时教会的需要,因为各处的信友,尤其小亚细亚的信友的处境极为恶劣,他们外受敌人的迫害和敌视,内受邪说和冷淡的威胁。由此可以明了本书的目的即是以基督的光荣显示和最后胜利,来坚固那些信德动摇的信友,并鼓励为信德而受难的义士。
    本书写作的时间如圣依肋乃所说,是在多米仙皇帝晚年。若望见神视的地方无疑是在帕特摩岛。他在此写了此书,时间大约是公元九六年。
    历来讲解本书的人都感觉十分困难,因为本书是一部先知书,所载的预言虽是“可信而真实的”,但在未实现之前,定难明了;何况大部分预言在末世时方能实现,又何况多是以神秘的异像、数字、比喻和象征写出的,更是难上加难。虽然如此,本书的写成既是为了信友的神益,当然人人要读,只是阅读时应怀着信德和诚心敬意,如此其中的奥义方可彰明较著;如此,有关天主、基督、教会等异像,对于信徒,另外对于遭受迫害的人,才有莫大的安慰;同时,他们的明悟必受神光烛照,心中的爱火自然会渐渐燃起。的确,“那诵读和那些听了这预言而又遵行书中所记载的,是有福的”。
本书的结构紧凑严密,布局极有规律,段落亦甚分明。本书除序言和结语外,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先以神视作为引论,以后是给七个教会的七封书信。第二部分详列有关世末的神视,共分五组:即七印、七号角、七异兆、七金盂、以及基督与大巴比伦的战争。第三部分记叙基督与教会的最后胜利。
和旧约一样,新约最后也引导我们的思想朝向将来:“这就是天主与人同在的帐幕,他要同他们住在一起;他们要作他的人民,他亲自要‘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天主;他要试去他们眼上的一切泪痕,以后再也没有死亡,再也没有悲伤,没有哀号,没有苦楚,因为先前的都已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