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2年12月16日路加福音3:7-18 (降临期第3主日) |
作者:牧灵圣经 文章来源:注释:思高推广中心 点击数 134 更新时间:12/11/2012 6:20:58 PM 文章录入:admin1 |
|
7他对前来要他授洗的群众说:“毒蛇之辈,谁告诉你们能逃避将临的愤怒呢? 8要用行为证明你们已经悔改!不要以为‘亚伯郎是我们祖先’就行了。 9我告诉你们:从这些石头中,天主也能兴起亚伯郎的子孙。斧头已搁在树根上,凡是结不出好果子的树都得砍掉,扔进火中。” 10群众就问若翰:“我们该怎么做?” 11他答说:“有两件衣服的人,应分一件给没衣服的;有食物的人,也要这样做。” 12来了几个税吏,也要求受洗,他们问:“老师,我们该做什么呢?” 13若翰回答他们:“除了该缴纳的,不要再多征税。” 14又有一些士兵问他:“我们又该怎么做呢?”他对他们说:“不可威胁人、敲诈人。对你们的粮饷要满足。” 15百姓心中燃起了希望,猜想若翰会不会就是默西亚。 16但是若翰对他们说:“我用水为你们授洗,可是将要来一位比我更大的,他要以圣神和火为你们授洗。我连给他解鞋带都不配。 17他手中拿着簸箕,筛选麦场的麦子,把麦粒收进仓里,而把麦秆丢进永不熄灭的火中焚烧。” 18若翰向百姓传福音,用许多不同的方法规劝他们。 若翰的宣讲 福音:路三7-18 喜乐主日 将临期第三主日的感恩礼仪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弥撒一开始的「进堂咏」就清楚地强调了整个礼仪的主题:「你们应在主内常常欢乐,我再说一次,你们应当欢乐,因为主临近了。」(由于绝大多数信仰团体都以圣歌取代进堂咏的礼仪经文,因此我们建议负责准备礼仪的同工,配合这个主题选择合适的圣歌)主礼神父所穿着的礼服,也由严肃的、象征补赎精神的紫色祭披,转换为预示圣诞欢乐的粉红色祭披。随着这个主日,将临期渐渐进入第二个阶段(十二月十七至廿四日),礼仪重心也由劝告基督徒警醒不寐、等待人子由天上再度降来,转为准备欢欣庆祝、纪念耶稣诞生于历史之中。教会习惯上称这个主日为「喜乐主日」。 经文脉络 路加接着在第三章7-18记载了若翰洗者宣讲的内容,这是一个三段式的宣讲:7-9、10-14、15-17,而第18节则是摘要性的报导,作为整段宣讲的结束。虽然教会安排信仰团体在主日弥撒中只选读第三章10-18节的经文,但是为了能得到更完整的福音讯息,我们建议由第7节开始诵读。本文也根据这个原则,对路三7-18全部的经文略作诠释。 悔改的必要性 在若翰的公开生活中,不仅是他自己周游各处,群众们也都主动蜂拥来到他跟前。他不仅宣讲,而且也施洗。若翰措辞相当严厉,他称呼那些愿意、或者已经接受洗礼的人为:「毒蛇的种类!」(7)意思是邪恶的、有毒的人。若翰清楚地指出,他们的邪恶与罪行并没有因着洗礼而除去;他们应该小心,因为等待他们的是天主对于一切罪人的义怒。如果他们没有真正地结出悔改的果实,不彻底地改善生活行为,他们将面临严厉的审判。 「亚巴郎后裔」的身份并不能保证他们得到救恩,因为,天主能够随意产生更多的亚巴郎的后裔,使他们成为天主许诺的继承人。这样的警告是如此的严厉而且具有真实的紧迫性,就如「斧子以放在树根上了;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必被砍倒,投入火中。」(9) 最根本的义德 这样的警告在群众中的确产生效果,他们因此而询问确切的生活指引。若翰的答覆非常简单,只是一般性地提出「兄弟之爱」或「近人之爱」。对于那些为了罗马驻军收取税金的税吏,以及为犹太王室尽职服务的人,他也仅仅要求他们,不要做任何不正义的事,不要滥用职权犯罪,成为自己的职务的牺牲品。 默西亚的审判 若翰洗者的生活与工作引起轰动,以致于人们在心中推想,是否他就是整个民族传统长久期待的默西亚。若翰面对这个可能的误解,主动的做出回应加以澄清。他首先指出他和将要来的「更强者」之间具有绝对性的区别,他「固然以水施洗」,但那位要来的更强者将「要以圣神和火」施洗(16 )。 这样的经文大概应该分两个不同的层次来了解:(一)就路加的写作目的而言,他借此明显地暗示了基督的绝对性,以及他在自己另外一部作品中所叙述的圣神降临节发生的「圣神洗礼」(宗一5)。 (二)就若翰当时的宣讲而言,「火」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说法;天主圣神将要施行一个炼净的审判,有如炉火炼净金子一样(参阅:拉三23)。若翰将默西亚(更强者)的出现表达为审判,并且以鲜明的图像继续说明,这个审判就有如「农夫扬净自己的禾场,把麦粒收在仓内;至于糠秕,却要用不灭的火焚烧。」(17)若翰强调这个火将是不灭的火,更提升了这个将要发生的惩罚,也就是地狱的恐怖景象。 摘要 最后福音作者以摘要的方式表达,他在这段经文中所记载的话语,只是若翰洗者诸多警告中的一部分,只是若翰宣讲福音喜讯的一个例子。 综合反省 这段经文摘要性地报导若翰宣讲的情形,这样的宣讲不仅是针对当时若翰的听众,而且也是针对路加福音的一切读者。若翰警告犯罪的以色列民众,要他们小心最后的审判者,这位审判者必然会按着他们的期望出现,而且时间已经相当接近。这段经文大概反映了初期教会的福传宣讲,最早的基督徒将若翰的身份理解为耶稣的前驱,他的出现是为耶稣预备道路,因此,整段经文的中心仍然是默西亚。 若翰洗者的宣讲教导读者正视自己陷入罪恶的真实情况,不要误以为自己属于一个宗教团体或者接受过洗礼就已足够,而是必须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实,真实地避免一切邪恶的行为,具体的善尽爱护邻人的责任。若翰的宣讲是指向耶稣基督的,初期教会在这种了解之下发现,旧约中一切先知的预言─ 若翰是这些先知中最后的一位(十六16) ─ 都在复活的主以及万民的审判者身上得到圆满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