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012年7月27日玛窦福音13:18-23
作者:牧灵圣经  文章来源:注释:思高推广中心  点击数 124  更新时间:8/7/2012 1:09:18 AM  文章录入:admin1

    18所以,你们要明白这个撒种的比喻。

    19有些人听了天国的道理,不能真的领悟,就像种子撒得太靠近路边;邪恶一来便夺去了已播在心中的道。

    20撒在石地里的种子,是比喻听了道,欣然接受的人。

    21因为没有根基,行道时,一遇困难,或受打击,他立刻会跌倒放弃。

    22撒在荆棘里的种子,是指听了道却烦忧俗务,迷恋财富,以致堵塞了道,而没有结果。

    23至于撒在良田的种子,就像听了道而领悟的人,他会结出一百,或六十,或三十倍的果子。”

释义

现代学者大多认为这段关于撒种比喻的解释,并非出于耶稣,而是后来初期教会团体对耶稣的比喻所做的寓意式的(allegorical)诠释,反映出当时教会内不同成员对于福音讯息的接受态度。

这段诠释指出,人们面对福音的宣讲会出现的四种不同态度:有时听众们心灵闭塞,无法接受福音的讯息(不了解不是指知性方面不懂,而是人不愿真心接受) ;有的人浅薄地接受,又很轻易地放弃,犹如无根之草;另一些人愿意接受福音,却放不下「世俗的焦虑和财富的迷惑」;但也有些人,听信福音,因而了解接受,又能实践出来,便结实累累了。

这个解释鼓励福音宣讲者不要灰心,指出收成是可期待的。一位农夫不可能以为他所撒的每一粒种子都会发芽结实,但他知道,即使有些种子浪费了,最后终究必有收成。所以,他只要尽力撒种就好了。

反省

面对福音的讯息,我是哪种听众?

我个人的福传工作中,也会面临似乎毫无成就的情况,我如何面对这情形?

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