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2年6月17日路加福音6:36-8:3 (常年期第11主日) |
作者:牧灵圣经 文章来源:注释:思高推广中心 点击数 255 更新时间:6/25/2012 3:52:39 AM 文章录入:admin1 |
|
罪妇蒙赦
这个主日的福音选读分长式和短式两个选择,我们只处理短式的经文,亦即路七36-50,因为长式所加上的路八1-3和这段经文并没有直接关连。其实路七36-50和它前面的经文确有密切的联系。在此之前耶稣借着谈论若翰洗者的机会,讲出人们对祂自己的看法:「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你们又说:这是个贪吃嗜酒的人,是个税吏和罪人的朋友。」(路七34)路加在这段谈话之后,接着叙述今天福音的故事,使之成为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耶稣如何以及为何接待罪人。 引言(36) 福音一开始介绍整个事件发生的情境,一位法利塞人邀请耶稣到家中作客。作者并未详述宴席举行的地方,或有谁在场。然而,读者必须根据当时的风俗,预设整个场合的情况:当时一定有不少其他客人在场作陪,大家斜躺在围绕者矮桌的蒲团或坐垫上,并以祈祷开始整个餐宴。 一个意料之外的情况(37-39) 在完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形下,路加以相当大的篇幅叙述了一个让人意外的情景:一位城中大家都认识的妓女突然不请自来。她的到来是极不寻常的事,因为她是公开的罪妇,她的出现严重损害了餐宴场合所需遵守的「洁净法律」。 路加没有详细描述其特征或介绍她,也没有叙述这位妇女的行动有何动机;却透露了当时在场客人们心中所有的忖度。在他们眼中,不仅那位妓女的行动令人厌恶,连耶稣所反应的态度也是不能被接受的,因为祂竟然平安地容许妇女触摸祂。这行动的结果当然会使祂也成为「不洁的」。 先知耶稣 法利赛人心中的怀疑:「这人若是先知,必定知道这个摸他的人是谁,是怎样的女人:是一个罪妇。」(39)耶稣的行动显示自己看透了法利塞人的思想,也证明祂是「洁净的先知」(参阅:路五22)。 一个比喻(40-43) 耶稣直接对主人说话,称呼其为西满,并礼貌地请求他许可自己发言。宴席主人称呼耶稣为「师傅」,并请祂开口讲话。耶稣遂讲述了一个「主人宽免债户」的比喻,比喻的图像清楚地显示天主面对罪人的态度。耶稣在比喻的最后,借着询问西满一个问题,为自己接下去发挥的诠释做好准备。 强烈的对比(44-47) 耶稣的出发点其实并非两个债户亏欠的不同程度,而是为将西满和那个人们眼中公开的罪妇形成强烈对比。耶稣这样的作为并没有不礼貌,因为祂提及的礼俗所规定的「待客之道」,西满的确没有提供。然而,祂明显地表达自己选择站在罪妇那一边,并解释这位妇女所有的行动,是为了表达自己罪恶得到宽恕而有的爱的回应。耶稣最后说「因为她爱的多」,也说明了她的罪过现在得到赦免的原因。爱与罪赦是互为因果的。 宽恕(48-50) 耶稣并未等待西满回应祂的话,就直接转而对那位妇女说,她的罪过已经赦免了。当时在场之人对耶稣言语的反应,以及耶稣提及该妇女的信德,这两点都显示:这个赦免并非之前就已经确定的。耶稣最后遣散妇女离去的话,使读者想起教会和好圣事的礼仪用语。 综合反省 耶稣特别接近罪人的态度,常常遭致批评。耶稣为自己行动辩护的方式却常使自以为义的人惭愧,因为祂透过强调罪人比他人拥有更大的爱。耶稣也同时强调爱与信德是获得罪赦的必要条件。 这个故事显示出,被判断为有罪的人,仍有能力转变为爱与感恩。这也使耶稣亲近他们的行动成为正义合理的。耶稣能够接纳一位当时风俗轻视压迫的妇女,当然是今日基督徒应该特别学习的榜样。 耶稣所讲述的比喻以及所提出的解释激发读者,检视自己对他人所做的评断,并提醒自认为是罪人的读者,全心倚靠并盼望天主的仁慈。同时也应明白,有爱德为证据的信德,才使人配得天主的宽仁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