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基督信仰对艺术的影响(下) |
作者:基督教教友 文章来源:360个人图书馆网页 点击数 2888 更新时间:1/27/2012 5:18:50 PM 文章录入:admin1 |
|
巴赫 (18世纪德国作曲家、魏玛公国宫廷乐长) 巴赫(又译“巴哈”)是德国巴洛克时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也是最后一位把为教堂创作音乐视为最大关怀的伟大天才。许多音乐评论家认为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才华无人可超越。他创作的作品被称为音乐的里程碑,他被誉为“近代西洋音乐之父”、“音乐之父”、“音乐始祖”和“教会音乐守护圣者”。每一种音乐形式经过他的手,就会变得完美无缺。他的首创《赋格曲》——于是就出现了“对位”音乐——成为今日的“古典音乐”的根基;以此为基础,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甚至交响乐曲都得以发展。他的教学笔记和小提琴手册成为音乐理论和实用的基本教材。他是把具有500年历史的对位法艺术推向顶峰的音乐家。大约在18世纪三十年代,人们更发现了他作品的魅力。先是莫差特,接着是贝多芬,都在晚年对对位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门德尔松、肖邦、舒曼和李斯特都纷纷誊写他的作品。到20世纪,人们对他的作品更是推崇有加。他的声乐以基督教内容为主,他对基督教音乐有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多种多样,主要是为教会写的赞美歌、受难曲等。 “凡有虔诚音乐的地方,总有慈爱的神显现。”是巴赫在他的圣经《历代志下》5章11-14节写的批注。他的一生可说充分享受了神同在的喜乐。身为基督徒音乐家,他几乎每天在教会工作,练琴、作曲,沐浴在神的恩典中。他受到马丁路德的神学观和音乐观的深刻影响,说:“音乐的惟一目标,就是为了神的荣耀,为了更新和重建人类的心灵。”他的音乐作品不但精深博大,更是浩瀚无比。他殷勤侍奉,就像神总是在他的双肩上指挥着他。当他为了每周的礼拜作曲时,总会在首页写上两个拉丁文大写简字“J.J.”即“Jesu Juva”,意思是“耶稣,帮助我”,而在完成了的手稿的末页,再写上三个拉丁文大写简字“S.D.G.”即“Soli Deo Gloria”,意思是“只为神的荣耀”。他非常肯定神总是与他同在,引导他的事工。因此他的作品实在很难有圣与俗之分。例如,在他的《小小风琴教本》上,他写道:“愿一切为人类所写作的,将赞美独归真神”;在他的《小小键盘教本》上,写着拉丁文大写简字“I.N.J”即“In Nomine Jesu”,意思是“奉靠耶稣的尊名”。让我们试着去享受他的伟大作品,并多方探索他的心灵世界,也试着与他一样“享受神同在的喜乐”。他告诉学生,如不把才华献给基督,决不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根据他的说法,音乐就是一种敬拜行为。 巴赫对教会音乐的贡献有,创作了五首弥撒曲,七首经文歌;还创作了五年内每周礼仪所用的康塔塔(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的声乐套曲,常以圣经故事为题材)共500首;又创作了大量的管风琴曲,其中有144首圣咏调。其中代表作《B小调弥撒曲》被认为是同类音乐中最深刻、最壮观、最杰出的范例之一,包括《天父矜怜颂》、《荣耀经》、《信经》、《至圣经》和《羔羊经》五个部分,共24首分曲,其中渗透着新教的改革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他的代表作还有扣人心弦的《耶稣受难曲》,其中包括《马太受难曲》、《马可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三部分,这是他受最后晚餐的感动而谱写的。1722年他出版了《调到平均律的键盘》第一册,将音阶标准化,成为西方音乐的转折点。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他艺术创作的顶峰,被誉为“音乐上的圣经”。他的创作饱含着诚挚的信仰,述说耶稣的死、复活、升天、再来的意义。他在音乐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德国人引以为荣。他对其他音乐家的影响太大了,贝多芬曾仔细深入研究他的所有作品,并深受其影响,著名音乐家海顿、门德尔松、莫差特、肖邦、勃拉姆斯等等都受他极大影响。尽管他的影响力很大,但他的作品竟有一个世纪没有人弹奏,直到门德尔松于1829年在德国柏林演奏他的《马太受难曲》,他的作品才开始流行全世界。他的次子也是作曲家,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对海顿和贝多芬有直接影响。 《马太受难曲》以圣经中的《马太福音》27、28两章关于耶稣受难的叙述为基础,描述了耶稣被犹大出卖,受刑前的苦难和受死的情况。巴赫在这部受难曲中,把宣咏调和众赞歌的各个声部按不同曲调和音响组合起来,从而表现了全部受难史的戏剧性变化,使人通过死亡和葬礼音乐、临终乐曲、晚间音乐感受到永存的生命。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这样描述1843年《马太受难曲》在德国柏林上演时的情景:“每个人都在用眼睛跟踪歌本上的词句,大厅里鸦雀无声,既没有表示赞赏,也没有指责的声音,更没有鼓掌喝彩,人们仿佛是在教堂里倾听圣歌,不是在默默地听音乐,而是在参加一次礼拜仪式。似乎人们崇拜巴赫,信赖他,片刻都不怀疑他的神圣性。巴赫就像巴赫,正如神就像神一样。”这部作品,是他圣乐的最高成就之一。德国著名指挥家李希特曾率领慕尼黑巴赫乐团和合唱团,倾注全部感情灌录这个曲目,这套唱片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世界最佳名曲。《耶稣受难曲》在庄严的教堂里被高唱时,撞击着每一颗虔诚倾听的心灵,男士们忍住了眼泪,而女士们早已泪眼汪汪。 现在有人用电脑分析他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发现没有一个和音是错失的,没有一个对位是有一点偏差的。因为神给他一个特别的头脑,作曲时严谨到每一个音符同另一个音符之间的关系,根本不能替代。他有一个超完美的思考功能,实在是创造性的音乐天才。当你对着他所谱写的乐曲,只能由衷地感叹历史上竟然有过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但从不以天才自诩。 巴赫不但是基督徒,他的生命和作品显示出他的虔诚,而且他是地道的路德会信徒,他相信基督教的基要真理。他死后,人们在他的图书馆里找到83本纯基督教的书籍,包括马丁路德的全部著作。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可看出他有一股欲望,想离开人世与基督同在,正如圣经中的保罗说:“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腓1:23)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说:“如果愿意探索一下开辟了创作途径的圣乐,那只有巴赫。”海顿、莫差特是巴赫的继承者。在中国基督徒中唱的《无量荣光》歌,配的是巴赫作的乐曲。 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和谐声音,赞颂上帝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巴赫 海顿 (18-19世纪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英国牛津大学音乐博士)等 海顿和贝多芬都被誉为“交响乐之父”,他和莫扎特、贝多芬被誉为古典时代最伟大的三位音乐家。他平生热心侍奉神,创作了许多圣诗和圣谱,有14首弥撒曲,其中以《纳尔逊弥撒曲》最有名,清唱剧《创世记》和《四季》是他的代表作,他是近代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的确立者。他创作的清唱剧还有《多比雅的归来》(多比雅是《旧约圣经》中的人物)和《十字架的七言》。清唱剧《创世记》是海顿从圣经的《创世记》和弥尔顿的《失乐园》中选出的歌词创作而成。这部作品分为三部分,从创世第一天到第四天为第一部分,在结束每一天时都使用合唱;第二部分是从创世第五天开始,这一天创造出了动物;第三部分,讲人的被造,亚当(男低音)和夏娃(女高音)进入剧情,在合唱队伴唱下,他们赞美了造物主,他们有一段爱情的二重唱,整部作品以大合唱“放声歌唱神”而告终。《创世记》是一部不朽的音乐杰作,1799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首次公演,获得空前的成功。更值得一提的是,1808年在维也纳大学公演《创世记》时,海顿是在年老、身体不佳的情况下坐着友人推的轮椅进入会场的,全场的人起立欢呼。当唱到“诸天述说神的荣耀”这段曲子时,他竟激动地由轮椅上站了起来,并伸手指天,虔诚地高声呼喊:“不,这不是我的作品,那音乐是从天上来的,是从神那里来的!” 海顿的第49交响曲的E小调,也叫《悼念交响曲》,这部交响曲的慢板乐章十分感人,他曾选它作为自己的葬礼音乐。第49交响曲的F小调,也叫《受难交响曲》,一般在耶稣复活节前一周演出,在阴郁、沉重的旋律中蕴涵极动人的基督教精神。 有人问海顿为什么他谱出来的圣乐总是快乐洋溢,过于柔美,发出来的声音缺乏一般圣诗应有的严肃?他回答说:“那是我不能自主的,我无法写出其它形式的曲子。我是依照自己所感觉到的思想创作,当我一想到神,内心就充满喜乐,于是我的笔尖便跳跃出喜乐的音符。神既然给我愉快的心情,因此求神宽恕我只能用喜乐的心灵来服侍他。”他每篇乐谱的手稿,开首都以“奉主名”为题注,稿末写上“赞美神”或“神独得一切荣耀”。有一次他与一群艺术家在一起聚会,谈话中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在经过伤神耗力的工作后,如何尽快地恢复身心的活力。大家纷纷发表不同意见,但他却说:“在我家,有一间小教堂,当我工作疲乏,心灵困倦时,就走进里面祷告,这对我来说是最有效的治疗。” 西方音乐之所以采用许多基督教的题材,这主要是由于西方的大部分听众是基督徒,他们对基督教非常了解,欣赏起来很容易;另一方面,欣赏基督教题材的音乐,也能激起听众对基督信仰的激情。如果我们对基督教缺乏了解,就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欣赏西方音乐。所以不管是从欣赏西方音乐的角度,还是从全面了解基督教的角度,研究基督教与西方音乐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 莫扎特 (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莫扎特被誉为“乐坛神童”和“l8世纪奇迹”,他奠定了近代协奏曲形式,并进一步丰富了交响曲和室内乐的表现力,他和海顿、贝多芬被誉为古典时代最伟大的三位音乐家。他3岁时就能在键盘上自娱自乐,4岁开始接受正规训练,不到一年就能即兴创作小步舞曲,6岁开始其辉煌的艺术生涯,为女皇演出,8岁开始创作,11岁写出第一部歌剧,14岁便成为著名的波伦亚学院院士。海顿听了莫扎特的演奏后,对他父亲说:“作为一个高尚正直的人,我在神面前向你保证,你的孩子是我认识或听说过的最伟大的作曲家。”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说:“莫扎特不是伟大的音乐家,他实在是世界唯一的音乐家。”中国音乐教育家丰子恺说,莫扎特的音乐里完全没有欲望,只有美。他是古典音乐作曲家中作曲最多、写作最快的,他创作1000部圣歌、崇拜音乐、祷告音乐,包括歌剧、交响乐、小提琴奏鸣曲、变奏曲、小夜曲、钢琴和其它乐器的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和其它室内乐曲。创作中有l8首弥撒曲,著名的有《C小调弥撒曲》、《加冕弥撒曲》和《安魂曲》,还有8首康塔塔,其中《忏悔的大卫》最著名,经文歌《欢呼圣体》也极有名。他的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1994年美国《华盛顿邮报》评出《费加罗的婚礼》为世界千年最伟大的音乐作品。他一生直到穷极潦倒时,在他的音乐中却一点没有痛苦的痕迹,只有纯净的欢乐,他的临终作品《安魂曲》(有几首不同作曲家作的《安魂曲》,但以莫扎特的《安魂曲》最为有名)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他给人留下的形象,永远是乐观向上、欢畅甜美的。在中国基督徒中流行的《已负十架》歌,所配用感人的曲调是改编莫扎特的名曲选段。 一位著名编辑说:“莫扎特有着深深的宗教(指基督教)天性,他与神之间的关系就好象一个小孩完全信任他的父亲一样。”莫扎特与耶稣建立了真挚的关系。他给父亲的信中详细描述他对属灵事物的敏感和对神的信靠,他说:“父亲不要担心,因为神总是在我眼前,我认识到他的全能,敬畏他的愤怒;但我也认识到他对受造之物的慈爱、怜悯和温柔。” 关于个人道德,莫扎特说:“我不可能与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生活,首先,我有着强烈的宗教感,其次,我对朋友有太多的爱。”他向父亲保证:“我太强的宗教感,使我决不会做一件不能公开地在全世界面前做的事情。”作为14岁的少年,他说自己每天都要祷告,并且请求周围的基督徒为他祷告,以致他的作品都成为他与神私下誓约的结果,祷告是他生活的主要内容。当他父亲对他即将来临的婚姻表示关注时,他回答说他与未婚妻在属灵上有特殊的和谐。他坚持说:“我发现自己从未如此衷心地祷告,如此敬虔地忏悔和交通,这是因为神在我身边。”所以他们夫妻有着相爱而且稳固的婚姻。他真实的信心建立在自己与耶稣之间的亲密关系上。 当一位朋友病重时,莫扎特安慰他的母亲和妹妹说:“你们不要如此悲哀,因为神的意愿总是好的。神知道什么会更好,是留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去另一个世界。”莫扎特的母亲去世后,他说:“在神的特别恩典下,我坚毅而平静地承受了这一切。在母亲的病情日益危重时,我只祷告两件事,即让我母亲快乐地离开,并添加我承受着一切痛苦的力量和勇气,神在慈爱和良善中垂听了我的祷告,把这两项恩惠大大地倾在我的身上。”他在生命和死亡的信心上表明了他坚定的顺服,他说:“我相信,并且没有什么能说服或改变,不管是人还是意外都不能给予或夺取生命,这种权柄只在于神。”他在31岁时,似乎已预感到生命的短暂,那时他的想法表明了一位成熟基督徒的信念:“我从来不只会躺在床上而不想到年龄的我,可能不会活着见到下一天,但认识我的人中没有人会说我消沉或郁闷,因为我每天都感谢造物主赐我的祝福,并从心底希望他人也有同感。”他的《安魂曲》无疑是献给基督教敬拜的优秀作品。他的信仰既带有天主教的印记,也深受新教的影响。 贝多芬 (18-19世纪德国籍犹太人作曲家)等
贝多芬原是德国人,后定居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他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8岁公开表演,14岁进入宫廷乐队。他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之一,被称为“波恩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之子”,并和海顿、莫扎特被誉为古典时代最伟大的三位音乐家,他和海顿都被誉为“交响乐之父”,他还被誉为“音乐史上超乎时空的最杰出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是灵魂的绝唱。后来听觉渐衰,50岁时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以作曲为主,他一生的重要作品,都是在他耳聋后创作的。他热爱生活,并不因耳聋而悲观,对人生充满喜乐。他曾说:“如此美丽的人生我愿再活1000次。”“如果我能活到100岁,我也觉得死得太早。”他最爱大自然,常在公园、果园、森林中散步,他说:“我听到树木、岩石在歌唱。”他因受基督教的影响,毕生竭力追求“自由、博爱、平等”的精神,在作品中将他自己心目中的神用声乐形式表达出来。他说:“要一架钢琴出声,需用压力。如你经得起压力,神就要把你压出音调来与天上的音乐相和。”他一生中创作了两首弥撒曲,就是《C大调弥撒曲》和《庄严弥撒曲》。后者被贝多芬视为毕生的杰作,他完全是凭着灵感创作的,这虽不是一首礼仪的圣乐,却表现出强烈的基督教感情,的确是一首不凡的基督教音乐作品。他唯一的清唱剧《基督在橄榄山上》,也是以基督教为主题创作的。他晚年的五部弦乐四重奏,应该说是他一生音乐的结晶,是他所有的作品中最优秀的。用他传记作者杜蒙的说法,这些四重奏则是“贝多芬真正的遗嘱,是他对艺术的表白”。其中第15四重奏是他在大病初愈后创作的,手稿上写着“一个初愈的病人对神的感恩圣歌”,因此,此曲称为《感恩圣歌》。他在遗嘱中说:“神啊!请垂察我的心灵!你深知我的心灵,你知道我怀着对人类的爱,怀着要做好事的心愿。”中国基督徒特别喜爱唱的《快乐崇拜》歌,即是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主题曲编配而成。另一首《献礼文》歌,所用曲调是根据贝多芬曲改编的。 贝多芬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服侍人的机会。我们是否能效法耶稣,不顾别人的嘲笑,真心诚意地去服侍人,学会在服侍人的过程中体验主的大爱;并在服侍人的事上,学会服侍主。”他在给兄弟的一封信中说:“神还不愿用死亡把我带走,因为我还负欠甚多!在我出发去天堂之前,必须把圣灵启示我完成的东西留给后人,我才开始写了几个音符。”这是他的最后遗言,更显出他的伟大。 世界名曲《欢乐颂》是贝多芬作曲,这是他最伟大的交响曲,此曲闪烁着圣灵的光辉,歌颂耶稣基督达到了顶峰。 2000年,《欢乐颂》的总谱原稿在英国伦敦拍卖时,以213万英镑的高价成交。200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欢乐颂》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你们要向耶和华唱新歌,全地都要向耶和华歌唱。 ——诗篇96:1“世上最美的事,莫过于接近神,并把他的光芒播于人间。” ——贝多芬 巴赫《马太受难曲》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