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解读马尔谷福音(七) |
作者:德国方济Mrakus Hunecke 修士著 文章来源:转载思高网站 点击数 4147 更新时间:9/11/2010 2:17:23 PM 文章录入:admin1 |
|
马尔谷福音(七) 关于跟随主的正确了解 耶稣召叫门徒跟随他,蒙召跟随耶稣的人必须舍弃自己,准备接受痛苦和迫害,他们必须坚持到底,期待在天主的国里达到成全。 跟随耶稣必需付出代价(谷八34-九1) 当门徒就必须愿意为了耶稣而付出生命,也就是在被罪恶辖制的人面前为主作见证。 作门徒的基本条件 耶稣把民众和门徒叫到自己跟前,向他们说明当门徒的条件:「谁若愿意作我的门徒,该弃绝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按照耶稣所说的,当门徒的基本条件有三:1.弃绝自己 2.背起十字架 3.跟随主耶稣。 就如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的门徒也必须自愿接受走这条道路的一切后果。路上的一切艰辛,都必须当做十字架苦难的前奏来忍受。 在耶稣苦难的光照下我们看到,「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意味着:确实地在自己生活的各种情境中跟随主,像耶稣一样无条件的承行天主的旨意(谷八34) 地上生活的不足 耶稣解释说,只有将一切都投入的人,才能得着真正的生命,这包括可能会失去这世上的生命。生活因着福音有了新的意义。 基督徒在宣讲福音时与钉十字架的耶稣相遇,有必要与祂一起宣讲真正的价值,在必要时也愿意牺牲性命。在末日的审判时,世上没有任何一件东西能让我们重新得回失丧的生命,弥补我们生命方面的损失(谷八35-37)。 提醒 只有耶稣能为人实现永远的救援,不认祂为主的,在末日审判时将遭到弃绝,当「人子」在他光荣中降临时,也将不承认他。人世间的耶稣在地上所教导和所做的事,在「天上」 ─ 也就是天主完全掌权时 ─ 也完全有效。这段经文中有关于默西亚最重要的陈述:耶稣就是末世之时从天降临人子,充满天父的荣耀。他不仅现今是「天主子」,当他在他的圆满中再来之时,他也是。 从耶稣死后,直到他再来中间的这段期间,就是传播福音的时期。对跟随耶稣的人而言,这段时间的特征将是苦难和十字架。 谷九1: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在站在这里的人中,就有几个在未尝到死味以前,必要看见天主的国带着威能降来。」这是耶稣隆重的宣告,人在今世的生活中就可经验到,天主完全掌权时将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问题讨论 在这段经文中,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情境? 我们的时代如何面对逼迫、羞辱、贬抑和轻视? 教导门徒(谷九30-50) 这段经文在教导信友团体,背十字架跟随耶稣时,应该如何生活。耶稣重提「团体中谁最大」这个问题,回答的时候,叫了一个小孩子站在他们中间,藉以说明:误导和惹恼人都是信友团体中严重的过失。 预言受难和复活 这段经文真正的主题,紧接在耶稣第二次预言自己的苦难和复活之后。这是耶稣在经由加里肋亚前往葛法翁的路上,对门徒说的,可是门徒却不明白他的话。他们很困惑,却又不敢询问问耶稣,这段重要的谈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地位之争 到了葛法翁,耶稣问他的门徒:「你们在路上争论了什么?」它们都默不作声。因为他们在路上彼此争论谁最大。 当时的犹太教,非常谨慎的处理「谁最大」这个问题(敬拜、教导和宴会时谁是第一个)。耶稣颠覆了角色,藉此强调,只有从最小的 ─ 也就是仆役的角色 ─ 才能看清楚及确定,「居首位者」应该如何生活行事。凡是领有职位和有属下的人,都必须照耶稣所说的去行。职位是为了服务他人,每个人都要将自己看成是最小的,需要顺服他人,要为别人服务。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耶稣抱起一个小孩子站到门徒当中说:「谁若因我的名字,收留一个这样的小孩,就是收留我;谁收留我,并不是收留我,而是收留那派遣我来的。」。当时,小孩子是微不足道的,需要父母及大人的帮助、保护和教导。耶稣这种关爱的举动,让门徒看到,这样的一个小孩子才应该是大家关注和考虑的焦点。基督徒如果为了基督的缘故,接纳了这些没有地位的弱势人,那他就是遵行了天主的旨意。 好强和嫉妒 现在换了另一个人说话。若望 ─ 十二门徒中的一位 ─ 告诉耶稣一件事,希望从他那里得到认可和帮助。他们看见一个人,藉助耶稣的名字驱魔,因他不属于门徒团体,所以门徒就禁止他。耶稣不同意他们禁止那个人做这种事,并且修正了若望所提出的理由:「因他不跟从门徒」。关键并不在于跟从「门徒」,而是要跟从「耶稣」。奉耶稣的名行神迹的人,已经走上承认耶稣的道路了,他会向着耶稣,也不会诽谤祂。 递一杯水给人喝,是最起码的待客之道,为门徒做这么一件小事的人,将会得到天主的大赏报,因为他们借着这个微小行动,其实已经踏出完全相信的第一步了。为基督徒所做这么小的一件爱心行为,就能带来天主的赏报,所以门徒们不要出于嫉妒,认为只有自己有权利从事这些所谓基督徒的行为。 提醒和警告 耶稣继续说明他用孩子所做的示范。门徒绝对不可以使团体中软弱的、和需要保护的会友跌倒。教会领导的坏榜样,剥削和误导,将会而受到天主严厉的惩罚。 下列有关我们该如何处置「犯罪」的肢体的话语,是为了要提醒我们注意。每个门徒都将接受火的考验和炼净,这种考验会贯穿他们的生活,门徒要有心理上的准备,不要逃避这些试炼。 耶稣接着用盐做比喻,强调它的调味功能,并加以进一步的解释。就有如盐能调味一样,门徒因着他们的使命,榜样和宣讲也发挥作用。盐若失了味,就再也不咸了,这对门徒来说是项严肃的警告。 在整段言论结束时,耶稣呼吁所有的人要和平相处,因为这是基督团体最高的价值。 问题讨论: 什么事会妨碍门徒和我们,不愿背起十字架来跟随耶稣? 在这件事上,猜忌的影响力为何? 门徒间也会彼此猜忌吗?我会猜忌别人吗? 耶稣清楚解释,谁才是真正最大的。耶稣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原则,并且把一个小孩子放到中间来,以便更清楚的呈现这个原则。 这是怎么弄清楚的? 耶稣借用「手」、「脚」和「眼睛」等不同的比方,目的是要说明什么样的行为? 要提醒我们注意什么? 耶稣提醒我们不要失去门徒的身份。 如果我们失去这身份,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危险? |